小外 wrote:
結論:
對我而言,一篇文章的結論太長代表中間沒重點。
1.媒體不能全信。
2.任何言論總帶有利益問題。
3.要思考不要鄉愿。
4.再文明的國家總有敗類,不只是韓國。要討厭對人。
5.思考,思考,再思考。
6.氣度只會表現在思考之後。
以上
上面這篇文章的立場與利益在哪裡?我發了這篇文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你選邊站之後會因此損失些什麼?得到些什麼?
請千萬要思考之後再決定接不接受。
個人推薦有本書你可以去看-不理性的力量:掌握工作、生活與愛情的行為經濟學
人本來就很多屬於不理性的部份,你要說他是感性,要說他是盲從,更甚者或說他是人性都可以
但你不能不否定的是,這些不理性的部份,運用得當,依然成就不少非凡大事
任何從自我出發思考的觀點本來就一定是異常主觀的。
針對你一些結論我提出一些看法
1.如果媒體不能全信,你是否有更好的評估方法來知道媒體可信度?
2.利益到處可見,很多人說話本身就會考量自身利益當作出發點,這很正常
3.人本來就是主觀點出發,思考後未必不會鄉愿,換個說詞不代表不鄉愿
4.從其他方向來思考的是,為何有人就是討厭韓國人,卻不會討厭其他國家的人?EX:美國,日本,法國
勢必一定某些人討厭韓國人的出發點和他自我的信仰有相違背或是利益相違背
亦或是樹大招風,某些國家的人事物造成某些人反感才會討厭整個國家
5.人的思考本身就包含理性與感性,不論思考多與少,勢必都會得出一個初步結論
是否未來會改變也不一定,但當下一定有個結論再於討厭與喜歡這國家
6.氣度未必表現在思考之後,因為以上說了,思考勢必包含了理性與感性
思考之後得到的結論未必表現出一個人的氣度
氣度的培養牽涉很多,不論是文化素養或是個人言談以及一些個人思維和從小的學校或家庭教育都會影響很多
時尚所有 風格自我
小外 wrote:
很顯然小弟的文章基本...(恕刪)
樓主這篇文章說的還不錯~
其實我認為應該歸類為"國格"人名的性格
小弟我是韓國華僑,至今與那邊的交流還算頻繁
應該可以給一些自己的看法
韓國的人,內鬥內行,外鬥更厲害!!平常的內鬥都是再練經驗值得
但是反觀台灣因為兩大政黨反覆的愚民操作,搞得甚麼都和藍綠扯得上邊~這真的很無言
韓國的人喜歡把好的東西留在國內賣~抄襲後再更精緻,好聽是改良,難聽是山寨
台灣硬是喜歡自己再搞一個更奇怪的,然後大家再看得一頭霧水??
韓國國內的飲食比台灣更有良心,應該這樣說嗎???
韓國的商人不太會添加食品加工原料(也許和國民性格有關,口味不是太重~天然的就很好賣了)
台灣的消費者很喜歡添加一大堆有沒有的鬼東西,香精加越多,越多人說真材實料~
別和我說現在很多消費者嘴都很刁~我遇到很多都指著我們的商品說不夠濃,顏色不漂亮~
芋頭應該要紫才叫純??麻煩自己買一顆芋頭回家蒸啥都不要放看看會不會有你認為的紫色吧??
台灣到現在還是一個狠"注重表面"的國家
我也是台灣人,不過我覺得台灣真的是因為太愛炒短線,大家都太短視近利了~
才會到現在已經原地踏步不知道幾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