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智慧型手機可透過衛星訊號進行使用成為了熱門的話題
但小弟這邊有個基本的疑問一直想不透
我們一般人使用手機在郊外時都可能收不到基地台的訊號了,為什麼卻有手機可以透過距離動則500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以上的衛星實施訊號的收發?
我知道距離越遠需要的功率越強,但智慧型手機使用的天線多為隱藏式的全向天線,他真的有辦法將訊號發送到那麼遠的衛星上?如果可以的話他的輻射該有多強功率該有多高,耗電量又如何,實在是無法想像

以前曾聽說過手機透過衛星撥打電話,但後來了解到是經由基地台透過當地電信業者,再連接到衛星或是海底電纜,實際上如果沒有收到基地台訊號衛星電話就只是個噱頭根本無法使用

那麼在如今科技這麼發達的時代,智慧型手機直接透過衛星進行使用,其中的技術原理到底是如何達成的呢?
還是他其實一樣只是透過基地台連接衛星或海底電纜的噱頭呢?

小弟並非專業人士,只是稍微有點通信的概念所以有這個疑問,很多專業的術語並不是很了解,還希望大家可以噴小力點
文章關鍵字
screwy wrote:
使用的天線多為隱藏式的全向天線,他真的有辦法將訊號發送到那麼遠的衛星上?

衛星端用高倍數放大訊號,但是
訊號/雜訊 比會很低,也不適合高頻,所以速度很低。只適合文字、語音。
screwy wrote:
前段時間智慧型手機可...(恕刪)

手機連接衛星需要兩個主要部分:手機本身和衛星通信網絡。

**手機**

手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才能連接衛星:

* 支持衛星通信頻段:衛星通信使用的是不同的頻段,手機需要支持相應的頻段才能與衛星進行通信。
* 內置衛星天線:衛星通信信號的波長較長,需要使用較大的天線才能接收到。手機無法在外觀上安裝大型天線,因此需要在內部集成天線。
* 衛星通信晶片組:衛星通信需要使用專用的晶片組進行處理,手機需要內置相應的晶片組才能實現衛星通信功能。

目前,已經有部分手機支持衛星通信功能,例如華為Mate 60 Pro、蘋果iPhone 14、魅族20等。這些手機都內置了支持衛星通信頻段的天線和晶片組,可以直接與衛星進行通信。

**衛星通信網絡**

衛星通信網絡由衛星和地面站組成。衛星在地球軌道上運行,地面站則位於地球表面。手機與衛星通信,需要通過地面站進行中繼。

目前,有多家公司提供衛星通信服務,例如銥星、OneWeb、星鏈等。這些公司都擁有自己的衛星和地面站網絡,可以為手機提供衛星通信服務。

**手機連接衛星的流程**

手機連接衛星的流程如下:

1. 手機搜索可用的衛星信號。
2. 手機與衛星建立通信鏈路。
3. 手機與衛星交換身份信息和密鑰。
4. 手機與衛星進行數據傳輸。

具體的流程如下:

1. 手機首先會搜索可用的衛星信號。手機內置的衛星天線會接收到衛星發射的信號,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手機的晶片組會對電信號進行處理,並識別出可用的衛星信號。
2. 手機與衛星建立通信鏈路。手機會向衛星發送一個請求,要求建立通信鏈路。衛星收到請求後,會回應手機,並建立通信鏈路。
3. 手機與衛星交換身份信息和密鑰。手機和衛星需要交換身份信息和密鑰,以確保雙方的身份和通信安全。
4. 手機與衛星進行數據傳輸。手機和衛星建立通信鏈路後,就可以進行數據傳輸。手機可以通過衛星進行通話、上網、發送短信等操作。

**手機連接衛星的優缺點**

手機連接衛星具有以下優點:

* 覆蓋範圍廣:衛星通信網絡覆蓋全球,即使在地面通信網絡無法覆蓋的地區,也可以使用衛星通信。
* 不受地形限制:衛星通信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在海洋、沙漠、高山等地進行通信。
* 抗干擾能力強:衛星通信不受地面電磁干擾的影響,通信質量更穩定。

手機連接衛星也存在一些缺點:

* 傳輸速率慢:衛星通信的傳輸速率較慢,通常只有地面通信網絡的十分之一左右。
* 延遲高:衛星通信的延遲較高,通常有數百毫秒甚至數秒。
* 成本高:衛星通信的成本較高,通常比地面通信網絡貴幾倍甚至幾十倍。

總體而言,手機連接衛星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一些缺點。隨著技術的發展,衛星通信的傳輸速率和延遲有望得到改善,成本也有望降低。屆時,手機連接衛星將成為一種更加普及的通信方式。

來源:Bard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要解釋這個問題,需先講解兩個原理

1.香農(Shannon)定理:是指通道的傳輸速率與使用頻寬和訊號雜訊比值,兩項呈正比。
2.自由空間路徑損耗(Free Space Path Loss):是指通道的傳輸損失與頻率和距離的平方,兩項呈反比。

所以手機如果想要傳到衛星(500~36,000 Km)這麼遠的距離
就要使用"窄頻寬"與"較低的頻率"才能有機會打到衛星


但這兩項就沒辦法傳輸速率加快
所以Apple 只能使用SOS傳遞訊息功能推出服務
希望你會喜歡我的回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