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大潤發買點東西,一回來看到雨刷上夾著傳單,本來想一丟了之..一看之下原來是SAAB的小冊子. 跟車車有關的,那就勉強拿進車子裡吧. 手冊裡有些不錯, 挑幾樣打出來給大家分享. SAAB自誇的就不打了...打精簡一點. 原文是以問答呈現
暖車(有人分享過)--現代車夏天5秒,冬天10秒. 引擎温度未達中線,勿全油門行駛. 足以保護引擎同時可暖變速箱,底盤及輪胎
加油站--避開油罐車以避免加到髒油? 加油表跳得過快的加油站, 是將加油機精密濾網拆除.與其避開油罐車,不如選擇加油表跳較慢的加油站(個人意見,全都避最好了)
加油--亞熱帶地區加油最好每次加滿.可逼出油箱中的空氣. 油箱內空氣越少,凝結水氣越少. 可減少含水氣的燃油對引擎的傷害.
機油--市區跑較多5000公里就換. (節錄一下重點就好)
爆胎--胎壓不足容易爆胎. 胎壓稍超壓,使貼地性變差,但不致於爆胎
靜音--車愈安靜愈高級,倘若還能聽到車外聲,需要再加靜音工程嗎? 回答: 眾所皆知,聽障著不得考駕照,部分豪華車只肓目追求"靜音工程"(是針對誰呢?),誤導消費者越靜越高級. 卻將聽覺警示封鎖.置駕駛者於最高之危險. XXXXXXX(Saab自述段落先刪). 引擎不正常,路面感改變,砂石車,大卡車救護車靠近時,80分貝以上之警示聲須"導音". 80分貝以下噪音須"靜音", 才真正是安全又舒適之極致.
鈑金--坊間諸多鈑金廠,如何分辨好壞? 若見氣動切削,雙面,CO2點焊,整平機,手術台較能確保結構安全與品質. 若見使用火燄噴槍(乙炔),拉拔器,高温使車退鋼,成鐵皮車,結構安全堪慮.

先打這麼多. 這本小冊子還真不錯. 直到後面才在推銷Saab的車子. 裡面保修知識對一般人還算有用.
kimo兄
引擎温度未達中線,勿全油門行駛
問題是我的車從買到現在溫度都沒超過中線過
按殺吧這麼說我這部車到報廢為止
油門都不能採到底了...
怪怪的
還是我的溫度表有問題
ecofe wrote:
kimo兄引擎...(恕刪)


那是SAAB說的. 這點大概是Saab車才有效.
其實我的車也常常過不了中線耶...想一想你說的還真的有道理.
我想過1/4就差不多了吧. 其實, 冬天時,在高速公路上開久點,我的水温根本不到1/4.
還問車廠老闆這樣有沒有問題啊


longyeekimo wrote:

那是SAAB說的. 這點大概是Saab車才有效.


應該不只吧!!
曾經也是SAAB的車主
家中先後買的一堆AUDI,VOLVO,PEUGEOT,SMART
水溫計的中線都約在90度左右
這應該是合理的溫度
過低或是過高都不正常

因為最近較少碰美系或日系車
我想應該還是以溫度為主
如果刻度在1/4就到90度了
不可能硬要溫度過中線吧??
水溫不等於引擎工作溫度

油溫反應的才是!

這就是有些人加上水溫 油溫 等等
把駕駛座搞的和開飛機一樣
不只車狀況正確 . 爽度也大大上升
水溫刻度中線,每一家的溫度都不一樣,講幾分之幾不準
一般是70~80度為起始工作溫度

而且水溫不等於引擎溫度,因為水溫感知器,是在出水口,會稍微降溫
那本裡面也有一些謬誤的地方,
例如輪胎充氮氣的說明就不完全正確.
那本裡面也有一些謬誤的地方,
例如輪胎充氮氣的說明就不完全正確.
那本冊子確實是有參考價值

至於工作溫度
應該是要看溫度表上的顏色區塊
只要有顏色區塊一半就可以踩全速了
所以大概是四分之一吧

其實很快啦
緩步稍微踩一下
大概跑個幾十公尺
就可以全速開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