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599分
文章編號:60034265
台灣幾乎沒有汽車工業 ,怎麼比得上泰國
雖然它沒有什麼"泰國品牌"汽車
全世界重要的汽車品牌, 全都在泰國設廠 ,很多家還設了研發中心
外國大廠來泰國設廠, 重要的是帶動了周邊的汽車工業零組件廠,以及增加"就業率" , 薪資也會提高
會做很多零組件, 零件就有代用品, 不會被壟斷
70 年代泰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初期,採取高關稅、規定原產地規則等措施,保護國內汽車產業;同時通過限制車型,以獲得生產規模的經濟效益。但是這些保護措施,未使其得到迅速發展;居高不下的汽車價格,限制需求的增長,反而不利產業的發展。
90年之後, 它開放外國車廠投資, 也就帶動了本國的技術,設計,零配件, 工廠管理, 和就業率...
雖然沒有一個是掛泰國車廠的名義, 但實際上的汽車工業已經進入泰國, 在工業技術、出口能力、產品成本、製造能力都具有競爭力。
以保護本國汽車產業為名,課以關稅,重稅。
最厲害的就是經濟部會同國內大小車廠為股東,成立ARTC,加上嚴格, 昂貴的車檢來阻擋進口車, 但本國汽車商有了保護, 還會想要進步嗎?
已經扶持了50幾年? 還是長不大?因為是壟斷,市場規模是越做越小 ,外銷又競爭不過"進口品牌"
自以為擋住了進口車? 其所檔住的, 不是只有外國車, 而是整個汽車工業, 以及國外廠商的技術,設計,零配件, 工廠管理, 就業率...等等, 全部都擋住了!
車展只是被擋住的其中之一, 規模要怎麼和泰國比?
20年前,台灣就成功阻檔了趙耀東先生的大汽車廠計劃,至今, 台灣沒有大客車,大貨車的車廠
保護措施,只能受惠那一兩家廠商, 開放競爭,受惠是整個汽車產業。


個人積分:196分
文章編號:60034391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