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車大部分都沒有ESP?


d61 wrote:
等商人賺飽了,自然就會把一些好配備放進來了。...(恕刪)

錯!|這句話錯!
商人永遠不會有賺飽的一天,沒有所謂佛心來著發現良心把一些好配備放進來
這個要靠法律規範,但很難,法律是誰訂的?立法委員
在利法委員眼中你比較重要還是車廠財團重要?
至於車子有沒有ESP,對立委來說不是問題,因為她們不會坐那種等級的車,

5007-WR wrote:
如果和泰汽車宣布ES...(恕刪)

今日最中肯
到現在還有人在強調市場機制這東西,這些奸商要是政府沒立法強制,你再怎麼反對這些車商他們也不會鳥你,畢竟台灣市場太小了~
台灣人只要DVD.皮椅
其他不重要
怪誰!?
當然怪台灣人
別再怪車廠了好嗎
過去妳陪我窮,現在我陪妳老

Ultimate Jerry Chen wrote:
ESP的成本也不高,...(恕刪)

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注意安全的心態
我換車時 我對於安全配備非常注重 7安全氣囊SRS+ESP+ABS 循跡防滑車身動態穩定 全時四驅是我最想要的配備 但是跟家人提起 卻只得到一個不滿意的答案 那就是
----你要那麼多配備有用嗎?真的就能保命嗎? 我的朋友開T牌4年多了 沒有發生車禍過 安全性一定比1A2B高的 車子慢慢開就好了 幹嘛開快阿?只要慢慢開 怎麼可能會被我遇到車禍呢?
有本事大家都拒買 廠商沒賺到錢 有庫存壓力 管他多貴安全配備
想要半買半相送都有 還管政府管不管 不檢討自己為什麼買沒ESP 之類車
要買一堆沒ESP車 我也買到貴的要命1.6 只有保麗龍 還沒後防撞桿的車
為什麼我還是要買 因為我沒車可選 沒錢可買安全車就這樣

大家都不團結 少數人想要的安全車要給廠商大餅吃阿
就是目前大餅只要有舒適配備的大餅阿 看看福特汽車 安全配備一堆 還不是一樣 賣輸第一名車
第一名車代表台灣人要的是這些不是安全車

bestalfred wrote:
當初2003年的國產...(恕刪)


所以是消費者的問題居多
但車商在這方面也要有點良知吧
車子趕快撞爛,才有後續市場啊




Ultimate Jerry Chen wrote:
ESP的成本也不高,...(恕刪)

kjhgfdsa1021 wrote:
用少少配備就可以賣那...(恕刪)


現在的國產小轎車還有沒配abs的喔

太妖獸了吧
連ESP這種基本安全配備都沒有確實該死
但不能只罵不鼓勵
至少TOYOTA對於其產品的妥善率
後勤的支援率
都遠比其他廠牌好
難道不值得鼓勵?
難道這些東西不用成本?
只有FORD的那些安全配備要成本?
論獲利 我想六和還是和泰
應該差不多
只是彼此放的重點不一樣
何必去一味的貶TOYOTO且一味的捧FORD

事實是台灣車真的賣太貴
這些東西不是消費者捨哪家取哪家就可以解決
本來就該靠政府的力量
只是台灣的政府是企業的走狗
消費者該死罷了

政府本該強制將ESP、六氣囊列為標配
或是直接免關稅
相信馬上國產車馬上就會跟上國際腳步
當喊到環保政策時
說要跟世界接軌
但說到汽車配備、汽車價錢
又說要考量國情
選擇性接軌的政府
沒人拿他有辦法


cschs520 wrote:


PS: 還有一個方式也可行 不過 機率太低

那就是 在台灣 強調安全性的福特大賣 取代T牌市場

那各國產車廠應該都會乖乖的跟上吧

再仔細想一想
這樣的結果真的是好的嗎?
這樣的狀況成產生什麼後果
馬上可以想的到
如果FORD大賣
相信TOYOTA會跟進安全配備
然後減少維修廠、營業所
降低品管
反正妥善率不重要了
台灣再也找不到妥善率好的車子了
也找不到後勤支援好的品牌了

也許 這樣真的有安全了
因為 大部份的車子都在維修廠裡維修
交通擁塞的問題說不定也順便解決了

為什麼台灣的消費都這麼可憐
為什麼已經花了比其他國家更貴的錢
卻安全跟妥善率不能同時要求
為什麼偏偏只能擇其一

為什麼FORD明明在世界各國
無論妥善率、後勤支援
都算不錯的品牌
國產後 妥善率、後勤支援都大伏下降?

================================
在商言商
如果站在消費者角度還挺哪家打哪家
那只能說蠢到極點
削價競爭 那是老台灣人做生意的方式了
現在只有中國人還在用這招
台灣現在做生意的方式
都是採用聯合壟斷
電信業如此 超商業如此 汽車業也如此
仔細想想 希望福特提高市佔率的
到底是品牌支持者的希望?還是商人的希望?
現在的國產車市場 各分各的 大家都可以保持可觀利潤
要妥善率的選TOYOTA 要安全的選FORD
(HONDA現在已屬於鬧場的角色了 連自已要什麼都不知道了 基本上可以乎略他)
福特如果要搶TOYOTA的市場 要投入相當的人員、後勤
加上市佔提高後 產線就必需擴充
多久可以回收?

同樣TOYOTA要搶福特的市場 其產品需大伏修改
成本增加 利潤下降
良性競爭 到最後兩家不相上下
就需以價格來競爭
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當然這是商人的角度去看 所以是傷 實際上是少賺點而已)
相信利潤怎麼比
還是低於現況

所以這種狀況下
讓消費者永遠只能二選一
各取所需
楚河漢互不相犯
是保持彼此利潤穩定的不二法門~
只要養好立委
守好進口門檻就天下太平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