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有渦輪引擎的日系車


Dr.Corgi wrote:
你要不要看一下貨車...(恕刪)


然後呢?那就不是渦輪?

普通房車休旅車引擎工作負荷會有貨車那麼高?

現在大部分自用車裝渦輪是為了環保省油減低碳排放

又能維持一定量的輸出,不是為了榨取引擎的性能

而且渦輪葉片與軸心的材質與加工技術已經跟以前的年代天差地遠了

渦輪真的沒那麼容易壞,就像5000就要換油一樣...都是危言聳聽罷了


渦輪壞掉沒這麼可怕

我也是開CRV
那天我有問這個問題渦輪萬一壞掉的話要多少錢

那天業務有拿單子給我看大概是兩萬六千多

十幾萬的都不知道是什麼車~~01上面的內容有時候得自己斟酌一下
asklin wrote:
十幾萬的都不知道是什麼車~~01上面的內容有時候得自己斟酌一下..(恕刪)





某個高維修費用牌子的公開報價

當然不見得是原廠料

所以我也很好奇啥是10幾萬的車
第一點 跟著原廠的指示進廠保養即可
第二點 不用5萬 也不用太care 現在路上渦輪車這麼多 很少聽過日系渦輪在壞的
最會壞的大概是納智傑的陸製渦輪

iimaiko wrote:
3.資料都說渦輪車很容易造成引擎室過熱,所以開渦輪車的時候,開車前要先怠速發動幾分鐘,要停車時也需要怠速幾分鐘,停完車還需要把引擎蓋打開散熱,請問現今新的渦輪車還需要這樣做嗎

4.以前的渦輪引擎吃是否很容易吃機油,現今的情況還是一樣嗎?


這兩個都是老渦輪車的觀念了
如今的日系渦輪車 品質真的不用太擔憂
看看CRV 已經有人都開到10萬公里了
引擎變速箱都沒什麼問題
反而車門邊都鏽穿了
現在雙B也有點爛大街 雙B又只有渦輪車
也沒看哪一個停車還會延遲甚至打開引擎蓋散熱
當然 若你很愛車很保護車 這樣做是好的
只是已經不是必要了

拒買韓國貨,如果你還在哈韓就不要怪台灣經濟差,因為你就是罪魁禍首.

iimaiko wrote:
如題,想請問各位版...(恕刪)


都什麼時代了??如果現在你把渦輪當耗材~~
那麼整台車都是耗材.......
iimaiko wrote:
如題,想請問各位版...(恕刪)

樓主對渦輪引擎過慮了,
跟自然進氣引擎的車一樣方式開跟保養就好.
小弟本身是開日系渦輪,
買之前做了一些功課,
引擎是沒發現甚麼災情.
身邊買歐系車的朋友也都有渦輪,
車子的問題不敢說很多,
但渦輪沒出現過問題;
渦輪出問題的個案當然在所難免,
但實際上大廠引擎出問題的機率很低吧!

squall70519 wrote:
普通房車休旅車引擎工作負荷會有貨車那麼高?

現在大部分自用車裝渦輪是為了環保省油減低碳排放
...(恕刪)


不要打嘴砲
你先去查查我問你的那些問題,有關溫度、散熱對渦輪的影響
你再看看自己回文是不是很好笑
壽命: 1. 我在 2005 年開始使用渦輪車, 這部車是 Auid A3 2.0T 200HP, 渦輪增壓值並不高 大約 0.6~0.7 Bar, 目前使用 14萬km, 就我所聽到的選用符合原廠認證的機油,普遍壽命有20萬公里以上,聽到順順開的,VW 渦輪車 turbo 壽命大約 40萬km左右

2. 改裝後增壓值加大渦輪的軸心轉更快,理論上壽命一定縮減,但我認識的車友 VW Tiguan 改到二階,但也開了 20多萬km 了,尚未損壞,不過,他換油里程是 5000km 左右

3. 我現有的車是 VW Golf R 300HP, 0~100 4.9 sec, 我改一階到 360HP, 0~100 3.6 sec, 渦輪最大增壓值 從 1.2 Bar 加大到 1.6 Bar,我詢問 Revo 改裝廠對渦輪壽命的影響,他們是說用原廠認證機油,每 5000km 換油,渦輪壽命仍有 20萬km左右
由於增壓值改比原廠大,我用理論初估,渦輪軸心的轉速可能提到 50~100%,減壽是必然,但保持機油高品質應可彌補一點回來.

渦輪費用:

https://www.ecstuning.com/b-genuine-volkswagen-audi-parts/turbo/06k145874f/

VW Golf R 在美國購買大約台幣 5 萬,但台灣修理廠大約開7萬,原廠更貴, 更換工資也不少,如果不是四輪驅動,換這個不用拆中央傳動軸,國外有 DIY 影片,自己換 應該 6萬左右可以搞定


渦輪車熱車:
https://www.onlyrevo.com/product-details/software/volkswagen/golf-vii/181/stage-1


這個改裝廠的冷車保護模式可以讓我們了解,熱車對渦輪壽命延長的的必要性:
For engine oil to work effectively and lubricate your engine it needs time to warm up. When you first start your car, the cold oil is at its thickest, producing higher oil pressure when pumped around the engine putting extra pressure on oil seals. As the engine temperature increases, so do the oil temperature. This thins the oil, enabling it to run more freely and better lubricate the moving parts of your engine. Cold Start Protection helps protect engine components by limiting turbo boost until the oil temperature increases and reaches optimum operating levels.

Oil below 70ºC: Boost limited
Oil above 70ºC: Full boost available

以我的車,水溫因為新車的引擎設計進步很多(細節我就不說了)大約幾分鐘內就到90度左右了,但油溫需要 10 分鐘左右才會到80度,
5W30 的油會比 5W40 的油快 1~2 分鐘到80度, 我都是等油溫到80度以上,我才會全油門開車,全油門時,在引擎最大扭力轉速區段(我的車是 2750~5500rpm),渦輪增壓會到最大值.

所以,在油溫不夠高時,要避免大油門,高增壓的行駛模式來避免引擎磨耗太多.
順順開車的人就比較不用注意這麼多

渦輪冷車:
快停車時,環境允許的話,也是減少大油門高增壓的開法,只是如果停車後電腦判斷引擎與渦輪需要降溫, VW 第三代的 EA888 2.0T 引擎, 有設計電子水幫浦(不是電子節温器)(也有同時有引擎驅動的幫浦)停車後,這個電子水幫浦仍可靠電力驅動,配合電子節温器來限制水道流通的範圍,來對氣缸頭與渦輪做降溫. 有怠速起閉的車也需要有設計,以避免引擎不運轉,渦輪軸心高熱造成機油碳化,之後渦輪軸心的潤滑就會有問題


渦輪車吃機油問題:
這個有點運氣問題,我一部老渦輪車 跑 14萬km, 每 5000km 換油,機油油位都沒有改變,所以機油消耗低於 50cc( 油尺一格大約 50cc), 而 2017 Golf R 目前也是 5000km 換油,
機油油位都沒有改變,但新引擎在 5000~1萬km以內時, 5000km 換機油時,確實可以看到有 50~75 cc 的機油減少量,大約 1~1.5萬km後就正常了

但有的人的車,就是一直都會消耗機油,這個我研究網路上的汽缸膛線製造技術與活塞環選用的差異,在歐洲引擎的設計下,機油消耗率的變異會比以前高,但運氣好的,就會買到消耗率比較低的

你可以去比較一下磨合期 1000 km 後漏出的機油,以我這個 VW EA888 2.0T 是看不到有任何金屬屑的反光的,但 2016 Mazda 3 漏出的油就是一堆肉眼可見的金屬屑..
我聽修理廠說,目前日系引擎磨合期漏出的機油都是如此...歐系的汽缸膛線磨出來後,還多一道細磨,選用的活塞環也比較薄,這樣的製程會讓新引擎很接近磨合完畢,磨合期活塞環的磨耗比較小,壽命會比較長,但也因為少了磨合讓形狀匹配的機會,所以對於製造公差要求更嚴苛. 只要不是消耗過多的機油,應該是利大於弊..
但如果運氣好一點,還是有機會買到機油消耗很少的引擎
開turbo車還是航太工業SAAB 93 ,95 比較讚,較耐操,日本turbo房車除了SUZUKI SWIFT TURBO,及SUBARU legacy一些車,其餘都弱爆了...


iimaiko wrote:
如題,想請問各位版...(恕刪)


三菱EC
本田 CRV
速霸陸 森林人前一代
vitara要小改款可以等看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