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地都五門小車主流


meridian wrote:
你說的那些小車是k ...(恕刪)


台中七年後禁騎排氣摩托車是良善的政策,我每天上下班天天都看到機車車禍,
騎電動車或許也能讓大家放慢一點...

台灣人買車習慣是政策不良引導,
汽車每百cc課稅才是對的...

台中憑悠遊卡每天就可以免費搭乘N個8公里不用錢,
像我兒子,上高中三年每天都不用花到交通費,
大家等著瞧吧!
台中會成為幸福城市的,
立馬要和日本比高低...(你們聽聽就好,反正也還要觀其言,察其行)

A79002529 wrote:
第一次去深圳,在下榻...(恕刪)



有這麼誇張
herblee wrote:
軽自動車K-car 一點都不小, 一樣上自動車道 高速道路, 不能行駛的規定早就改了, 是和乘用車一樣


所以現在K-car能上高速公路了喔??~

因為印象中是不行的!!
灰三郎 wrote:


台中七年後禁騎排氣摩托車是良善的政


我每天看到汽車違規車禍
應該也一起禁止汽車

這才是更優良的城市!

今天騎在慢車道,一台四輪駕駛右轉完全不看旁邊有機車就給我轉了過來
我喇叭按下 我立即偏右 喇叭持續按
那台Altis仍繼續給我右偏

四輪汽車始亂終原啊!
DC10 wrote:
很自卑你,台灣已經是世界前幾名好了,日本幾乎是世界數一數二,你是要多好才不自卑感...(恕刪)


世界前幾名?
我懷疑你被亞洲四小龍嚴重洗腦

講白一點,自卑還有救,自瀆嘛神仙也難醫
wesho wrote:
什麼是自動車道??...(恕刪)


自動車=日本對汽車的稱呼 機械腳踏車則稱呼為自動二輪車

腳踏車稱為自轉車

shochin wrote:
世界前幾名?
我懷疑你被亞洲四小龍嚴重洗腦

講白一點,自卑還有救,自瀆嘛神仙也難醫


人家在講人文,你就鬼扯到經濟,還順便自卑一番,你是把自卑當飯吃了嗎?台灣不需要你這種人,太平洋沒加蓋,這樣自卑就不要留在世界上浪費糧食了。

A79002529 wrote:
第一次去深圳,在下榻...(恕刪)

我前前後後有去深圳好幾次,加起來應該有三個月。

早期真的被喇叭聲嚇到,在街上有聽到喇叭響的時間比沒有喇叭響的時間還要長。基本上就是響不停。
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不過 100 公尺外就按是有可能,但少見。

印度也很誇張,上次去自由行,全程搭計程車,過每個十字路口都是按住喇叭在過的。他們雖然車很多,但很少紅綠燈。每次過十字路口就是狂按。在市區開車的話,你會發現司機按喇叭的時間比沒按的時間還多。
william19930813 wrote:

所以現在K-car能上高速公路了喔??~不知

因為印象中是不行的!!
...(恕刪)


二輪都可以上去自動車道, 何況是 軽自動車

東日本エリア(東日本高速道路株式会社)料金表
http://www.driveplaza.com/route/ryoukin_110620.html
料金還比一般乘用車便宜20%

也沒有說, 軽自動車不能進入追越車線超車, 跑得很快, 一樣可以100km/h

軽自動車 佔整個日本汽車市場的40%, 車型有SUV, 跑車, 貨車, 客車 等等 , 不能進入高速道路, 問題就大了


這是在入口拿的"通行券", 會自動偵測車種, 票上有寫那個5, 就是"軽自動車"

還有, 軽自動車 不是車重量輕, 很多都超過1噸以上
另外,軽自動車, 不是加軽油(日本的柴油稱為軽油), 都是加汽油

「車両進入禁止(軽車両を除く)」の道路標識で、「軽車両」を軽自動車と勘違いしたドライバーが進入禁止にもかかわらず入ってしまう事例がある。軽車両とは自転車やリヤカーのことであり、軽自動車は自動車であるため進入してはならない。

路上有所謂「車両進入禁止(軽車両を除く), 那個"軽車両"是指慢車,人力車, 自行車 , 不是軽自動車

軽自動車是汽車
灰三郎 wrote:
台中七年後禁騎排氣摩...(恕刪)

一般禁摩有幾個理由

1. 摩托車普遍排氣處理不佳,單位載重污染比汽車嚴重。
邏輯錯誤原因1 :大量汽車如果只有一、兩人開,那比單位載重的污染就不正確,不是每輛汽車都載滿人才上路。摩托車的其他污染物雖然多,但碳排量是遠低於車子的。

邏輯錯誤原因2 :污染問題應該是提高排放標準。標準提高了,廠商自己會想辦法改善廢棄,沒辦法改善自然無法上市。假設今天有個運動要 150cm 以上才能參加,結果官方的限制條件是 16 歲,原因是 16 歲以下多數未滿 150cm。為何限制條件不直接寫 150cm 而要限制 16 歲,分明是拿 A 評量來審核 B 標準,邏輯錯誤。


2. 摩托車安全性不足。
邏輯錯誤原因 :同上一條的 2,安全性不足就提高機車的安全審核標準,比照汽車一樣有撞擊測試,限制能行駛的最高速限路段。而不是一味的禁摩。


3. 摩托車使交通複雜化。路上行駛的車種太多,行車,停車的規劃都會較困難。例如台灣的地下道還必須規劃出摩托車專用和汽車專用路段。停車格還需規劃摩托車專用停車格。摩托車多數路段需兩段式,汽車卻不用。
個人覺得不同車種沒有必要兩種行駛模式,統一摩托車跟汽車一樣駕駛方式即可。禁止摩托車鑽車、並排駕駛、任意切換車道。加強宣導摩托車的合法合理有秩序的行駛方式。


禁摩來使得交通簡單化可說是「懶政」,懶得解決問題,乾脆拿掉問題,但這問題根本不是這麼簡單拿掉。否則只是把一堆原本騎摩托車的人趕去開車,交通只會更塞不會改善,難道禁完摩托車接下來禁汽車?一味禁摩根本就是天龍人(不是指臺北人)思考模式。

現在道路亂象不是摩托車太多,是汽車、摩托車都太多,大眾運輸利用率不足,車道被占用交通不順,人行道不足行走不便。真正合理的解決道路亂象方式是。
1. 全面限制汽車、機車數量,如同日本,有車位才能買車,用有限的土地限制車的數量。
2. 加強違停執法,多數路段應全面禁止臨時路邊停車。機車的停車也應強制執法。
3. 道路明確區分車道與停車格,台灣一堆路段根本就是硬塞停車格到路邊,占掉車道的一半,那條車道根本就是白畫的。
4. 廣建停車場。
5. 優化大眾運輸。台中的 8KM 免費、新竹的免費公車根本只是買選票的手法,班次的提升,路線的完整才能真正優惠到廣泛的民眾。大家不搭乘大眾運輸的原因從來就不是票價,票價遠比車價 + 養車便宜。真正的原因是原本騎機車只要 10 分鐘就到,搭乘公車可能 30 分鐘以上才會到,如果路線還要包含轉車,10 分鐘的機車路程可能變成 1 小時的公車路程,誰願意浪費這麼多時間。
6. 優化人行道。人行道一直都是加強大眾運輸,吸引人去停停車場的一環。有優質的人行道才會願意走五分鐘到停車場或公車站牌。台灣街道除了台北市,普遍沒有妥善規劃,行人走在路上根本就像是 500 障礙。一小段路都不太願意走。



一堆人在推路平,路平根本不能解決台灣交通亂象。只能讓台灣的道路看似先進,其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以上方法都可以解決很多交通亂象,大家不敢推是因為對生活改變太大,即使公共的環境會提升,但對于那些原本方便當隨便的人,會感覺被剝奪了許多自由。台灣的公共政策向來只在乎少數人的小利小義,而不在乎大環境的正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