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pan200206 wrote:我跟某網友可不是什麼同陣營關係,我從沒說中國車在歐洲銷量領先。我也沒說比亞迪IGBT能贏國外的,我只說了它有自產而已。別老是“你們說謊”,別人說的我管不著,我只能說我講過的都不是捕風捉影。
比亞迪用自製IGBT...(恕刪)
你說官媒、小粉紅喜歡過度吹噓中國的某些工業、科技成就,我同意,我也認為應該更加韜光養晦,看清自己的優劣勢,很多關鍵技術中國還是缺乏或者落後,不應該整天大放厥詞。但我無意針對這個話題進一步討論,我想講的只是中國車產品力逐漸進入能夠跟歐美日大廠的正面競爭的階段,因此絕對比台灣自主車的產品強不少而已。
我說德國市場銷量體現不了產品力,跟你那個手機舉例完全沒有可類比性,完全不是同一個邏輯。
為什麼我會說德國銷量好不好不能說明產品本身好不好?
1、消費者選擇汽車這種高價品的路徑依循現象很嚴重,後發工業國的高階工業產品要賣到傳統工業國家/地區,產品力要轉化為消費者知覺價值需要很長很長時間。就像韓國車至今在台灣被很多普通消費者認為水平遠不如日本車。
2、因為歐洲汽車大量自產,中國車在本土具有的成本、售價優勢在歐洲銷售時會削弱。美系車就有這種現象,歐洲暢銷的美系車,像福克斯就是歐洲研發製造的,美產車型表現真的很一般。
3、政治、文化因素,中國對歐洲人來說是個“他者”,進而會干預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
4、好的產品不會在所有市場都銷量撲街,現在的諾基亞跟HTC在任何一個市場都不具備明顯的產品力優勢,這點從銷量來看誰都知道。而中國車在全球大廠都高度參與的主要戰場中國大陸,近5年來一直有40%左右的市佔率。而且在國際大廠平均售價降低的同時,自主車平均售價是在提升的,近1年來甚至已經全面入侵過去由合資品牌把持的B級車市場,說明競爭力提高得很快。
5、香港市場同樣可以套用以上的邏輯,你說的比亞迪就特別典型,其實產品本身沒什麼問題,但特定區域消費者就是有特定偏好。至於丹東黃海客車,是商用車,跟這邊討論的乘用車關係不大吧,而且我也不知道商用車好壞的標準為何,沒法跟你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