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連一顆引擎都做不好

每個國家都需要認清自己的優缺點,舉全國之力與歐美日百年造車大廠硬碰硬不一定會輸,但一定贏的非常非常辛苦,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那何不彎路超車呢?
當年歐美日設下的碳排陷阱,差點毀了自身的百年工藝,並造就了新的一輪工業革命,只可惜台灣缺乏遠見的企業家,當然跟台灣本身的經濟規模限制也有相當程度的關聯⋯⋯
所謂商場如戰場,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真不曉得你"知彼"從哪裡聽來左岸造不出好引擎,但"知己"的台灣,做出了那一顆引擎????
台灣多數人是全世界最自我感覺良好的蛙,白天駡韓國、左岸,晚上熬夜追韓劇、甄嬛⋯⋯,當左岸的北斗導航已經正式提供全球服務、機械車登陸火星、世界第一總哩程的高鐵、聯合國正式承認脫貧成功的國家、全世界最多國民出國旅遊的國家⋯⋯⋯⋯你還認為左岸是北韓第二????
我與惡的距離 wrote:
增加一下資訊
我與惡的距離 wrote:
增加一下資訊...(恕刪)

其實老共已經很努力爭氣了,畢竟老美全力圍堵,很辛苦的啊
motolove wrote:
殞落 ?從目前我看到(恕刪)


沒錯,對岸不止造車,連生活的各方面早就屌打台灣十條街,我們的拉屎菌連台電動量產車都沒有還敢笑別人
這是對岸做的重機阿,我的媽呀,雙陽還在塑膠車


對岸更有小米海爾這種外銷全球的家電廠,台灣只剩大同這個做了一甲子還在內鬥的爛貨

手機3C剩HTC苟延殘喘,做出來的手機連陸二線廠都打不贏

已經去中國工作三年的朋友都說除了上網要翻牆有點不自由以外,在中國的食衣住行娛樂完勝台灣,只要工作沒變卦根本不想回台灣,更別提台灣恐怖的房價,我看了看台灣這些不長進的企業除了認同也無法反駁,只剩那些井底之蛙還在嘲笑對岸吧


如果到現在還在懷疑全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開發能力,哪就真的沒救了!

2010年以前的確不少車廠是拿著三菱的引擎裝在自己品牌的車上,但是2015年以後,基本上所有的中國品牌都知道要賣車還是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所有基本每個自主品牌都已經有自己的動力總成,唯一無法或者不願意投入的就是變速箱,但到了電動化時代,變速箱已經被淘汰了。

其實大家不要看不起逆向,因為不是自主品牌才作逆向,所有品牌都在研究其他人都在幹嘛,不然不會所有人都在做4缸2.0T,本來最優解決方案就是會極大同質化,行業互相借鑑是非常合理的。這一點必須佩服Toyota,每個人都在拼渦輪的時候,他還在搞自吸,在今天排放這麼嚴格的狀態下,還能用自吸引擎去對付法規,這個完全就是靠研發能力,雖然自吸的成本明顯低於渦輪,但是能夠用更低的成本提供市場需要的東西,這一點真的很難!!
自己做好比較重要吧?拼命説別人爛並不會讓自己更好
為什麼台灣連一支手機都做不好?
為什麼台灣連疫苗都打不到?
不雨
為什麼台灣台奸那麼多?
mguy wrote:
贊成! 所以標題應該...(恕刪)

答案很直接,很簡單,因為做好引擎更難啊。
如果上太空站所有東西都必須用自己的,那就會有人探討為何中國上不了太空了。
答案往往超出人想象的單純。
拿出足夠的錢,且沒有國際阻力阻止,上太空有什麼難的。
Mikadoyakumo
中國的策略就是用市場作為交換,不然前面的領先者要卡你,什麼都不給你,你怎麼可能有辦法進的去。這也是美國現在在做的事情,發現對方不換了主政者跟西方秩序相違背,當初不該放行。
Mikadoyakumo
另外也要考慮到當初的美蘇軍備競賽,造就了二國領先的科技,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需要錢跟盟友,讓大量技術流到中國,這些獨特的歷史脈絡。
我與惡的距離 wrote:
增加一下資訊(恕刪)

坐井觀天...
井底之蛙...

這種串很有趣

雙方都會竭盡所能,拼命要證明別人是井蛙而自己不是。

Mikadoyakumo wrote:
如果上太空站所有東西都必須用自己的,那就會有人探討為何中國上不了太空了。
答案往往超出人想象的單純。


有趣的是台灣所有的汽車組件都買的到,還是造不出好汽車
答案還不是太單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