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改裝卡鉗&制動系統的基本問題

其實站在安全以及效能的角度, 制動系統換高檔貨絕對是沒錯的。但樓上許多人會這樣建議你, 是因為總感覺您這樣搭配有點頭輕腳重的味道。
建議若朝“日系”改裝部品的方向來尋找或許會比較恰當。

但若經濟許可,在安全無虞下您要用什麼品牌當然都可以。

popomo wrote:
不是要潑冷水,有跑...(恕刪)


感謝popomo前輩的指導,也相信P大對煞車系統絕對是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您貼的文我全都有點進去看過,也知道您想傳達給小弟的建議

但小弟的立場比較偏於駕駛人操控能力的問題
自己也並非完全沒做功課便一股腦的想改大盤或進口鉗,不然現在東西大概已經在車上了orz
(相信此類行動派車主還不在少數)
也不會來此請教各位前輩此類改裝煞車制動的問題

小弟沒有跑大鵬灣,只有長年南北長距離國道通勤
輪胎也僅是PS3,而非PSS或F1A2這麼高級的輪胎

但您的建議的確有效抑制了一些小弟的改裝慾望,小弟會在審慎思考後才做決定,感謝P大


@潛水夫@ wrote:
沒有時常開快車,純...(恕刪)


感謝潛水夫前輩的建議
但大盤配原廠分泵自己已經覺得不太能接受,何況是卡鉗蓋...還真的不如不換還比較省錢


stephanie_0801 wrote:
其實站在安全以及效...(恕刪)


感謝stephanie前輩的指導
經濟方面絕對是扣除家庭正常支出後有多些額外的經費才會有此決定!


S大所謂的「頭輕腳重」的意思是指進口鉗配國產配件嗎?

若國產配件類不耐用,行車上容易產生安全疑慮,許多人皆不建議進口鉗配國產配件
那絕對沒有第二句話,若真要改就是改一整套,要省也絕對不會省在自己的人身安全上
但小弟並非動輒18、20格以上熱血操駕者,只是圖個外觀
(原廠分泵噴漆或卡鉗蓋小弟真的沒辦法接受...)
如只是為了「整體性」、「一致性」就一口氣多砸了兩、三倍的錢,卻不在自己的需求上,這才會變成多餘的支出,不是嗎?

不管如何,還是非常感謝S大的寶貴建議!
比了多家卡鉗.與考慮後續使用年限..包含換車可改座再用..
台灣國產.首推WP.品質與耐用.才是考慮範圍.




試想 機車用卡鉗 一顆上萬也很正常..

為何汽車用的..對四卡鉗(貼牌居多) 還含盤子(仿雙片式)..只要2萬5就有了??
在高溫又急煞下 卡鉗本體斷裂 斷螺絲..時有所聞..

車友換了國產大四+碟盤.居然說和原廠差沒多少.急煞還是會滑.有咬緊.但咬不住.碟盤耗很快...
還有在大賣場 換大六的..碟盤是包住剎車皮的.卡座 墊一個墊片既可.技師說他不會調整..


命只有一條..10萬買的到嗎??.省那2-3萬.換來一堆問題.值得嗎?..
蘆洲有一家剎車研究所..
提升倍力器..放大公斤數..就可提升剎車能力...不到15000元.

但是碟盤散熱.來令片 剎車油過熱.無法改善.反而會加劇.須注意..

金屬油管搭配 畫線加大碟.倍力器提升.市區 已經很夠用了.
通風碟在重煞下 會有共鳴聲.更重煞情況下 非咬死 車體會抖動(不是方向盤抖).

S大所謂的「頭輕腳重」..
我是 前後 都改大六+加大碟..不重煞..剎車力幾乎是平均.後面拉住.前面抵住..
而不是都靠前面去抵..

Just1009 wrote:
感謝stephani...(恕刪)


其實完全取決於您自己的預算。

預算許可當然是用越可靠的商品,安全係數越高越好。

說到預算倒是有一點要注意: 來令片的選擇並不是係數越高越好,係數越高工作溫度需求越高。所以 請依照您平日開車習慣選擇"夠用"就好的商品。

剎車分泵壓力平均固然重要,但最直接的還是來令片與碟盤的咬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