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照式(BSI - Backside Illumination) 攝像頭是什麼?
傳統的攝像頭傳感器每個像素點都要搭配一個對應的 A/D 轉換器以及對應的放大電路,因此,這部分電路會佔用更多的像素面積,直接導致 光電二極管實際感光的面積變小,感光能力變弱。 CCD 的單個像素點不需要 A/D 轉換器和放大電路,光電二極管能獲得更大的實際感光面積,開口率更大,因此在小尺寸影像傳感器領域,目前 CCD 仍佔據一定優勢,而在大尺寸影像傳感器領域,由於單個像素點的面積大,A/D 轉換器和放大電路佔用的面積只是整個像素的很小一部分,影響不大,因此攝像頭傳感器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相比較之下,傳統的表面照射型攝像頭傳感器的光電二極管位於整個芯片的最下層,而 A/D 轉換器和放大電路位於光電二極管上層,因此光電二極管離透鏡的距離更遠,光線更容易損失。 同時,這些線路連接層還會阻塞從色彩濾鏡到達光電二極管的光路,因此直接導致 實際能夠感光更少。 而背照式攝像頭傳感器解決了這樣的問題。
背照式攝像頭的優勢
而 SONY Exmor R 背照式 CMOS 將光電二極管“放置”在了影像傳感器芯片的最上層,把 A/D 轉換器及放大電路挪到了影像傳感器芯片的“背面”,而不是像傳統 CMOS 傳感器一樣,A/D 轉換器和放大電路位於光電二極管的上層,“擋住了”一部分光線。 這樣一來,通過微透鏡和色彩濾鏡進來的光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被光電二極管利用,開口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即便是小尺寸的影像傳感器,也能獲得優良的高感光度能力。
:::
tzou wrote:
我也很想知道~ 之前...(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