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ee V30 行車記錄器,外國風情小佈告 + 違規片段 ◆◆

:::

背照式(BSI - Backside Illumination) 攝像頭是什麼?

傳統的攝像頭傳感器每個像素點都要搭配一個對應的 A/D 轉換器以及對應的放大電路,因此,這部分電路會佔用更多的像素面積,直接導致 光電二極管實際感光的面積變小,感光能力變弱。 CCD 的單個像素點不需要 A/D 轉換器和放大電路,光電二極管能獲得更大的實際感光面積,開口率更大,因此在小尺寸影像傳感器領域,目前 CCD 仍佔據一定優勢,而在大尺寸影像傳感器領域,由於單個像素點的面積大,A/D 轉換器和放大電路佔用的面積只是整個像素的很小一部分,影響不大,因此攝像頭傳感器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相比較之下,傳統的表面照射型攝像頭傳感器的光電二極管位於整個芯片的最下層,而 A/D 轉換器和放大電路位於光電二極管上層,因此光電二極管離透鏡的距離更遠,光線更容易損失。 同時,這些線路連接層還會阻塞從色彩濾鏡到達光電二極管的光路,因此直接導致 實際能夠感光更少。 而背照式攝像頭傳感器解決了這樣的問題。



背照式攝像頭的優勢

而 SONY Exmor R 背照式 CMOS 將光電二極管“放置”在了影像傳感器芯片的最上層,把 A/D 轉換器及放大電路挪到了影像傳感器芯片的“背面”,而不是像傳統 CMOS 傳感器一樣,A/D 轉換器和放大電路位於光電二極管的上層,“擋住了”一部分光線。 這樣一來,通過微透鏡和色彩濾鏡進來的光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被光電二極管利用,開口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即便是小尺寸的影像傳感器,也能獲得優良的高感光度能力。

:::


tzou wrote:
我也很想知道~ 之前...(恕刪)
[=Talon88=] ~~ ★★FlexMedia 90度 V747W,外國風情開箱小佈告★★ ◆◆ABee V30 小佈告◆◆Nexus 4 小佈告
:::

唉,沒品! 我發覺在台灣這種硬切入好像常常發生,
是嗎?感覺很危險的說…

:::


andy_mazda wrote:
硬是被切入...你要...(恕刪)
[=Talon88=] ~~ ★★FlexMedia 90度 V747W,外國風情開箱小佈告★★ ◆◆ABee V30 小佈告◆◆Nexus 4 小佈告
[=Talon88=] ~~ ★★FlexMedia 90度 V747W,外國風情開箱小佈告★★ ◆◆ABee V30 小佈告◆◆Nexus 4 小佈告

Talon88 wrote:
:::2012-07-13 新增 進入地下停車庫



也許是地下停車場燈光色溫原因,仔細觀看Talon88兄的影片全程有懷舊浪漫色彩(泛黃)...^O^

以下是Frank於相約時段(6:30~7:00pm,但香港與多倫多日照期間不一樣,這時段室外也開始天黑了;北美夏天可以晚上9:00pm太陽仍未下山..囧rz)進入停車場的DS2影片,現場除閘門有幾支射燈,大部份都用〝節能〞光管(比傳統的光管直徑要幼小一些..=o=")。呵呵~

全螢幕播放,建議觀看時更改YouTube預設480p為1080p HD

:::

Frank兄,其實我們這兒的地下停車場裡面的燈光度至
影片全程帶有懷舊浪漫色彩(泛黃),影片跟現場看到的
是一樣。因為這兒的地下停車場的燈光一般都不是很亮,
而且是帶橙黃色的。

我們這兒因為冬天會下雪,車頂、車底常積滿厚厚的雪,
當車泊進「室溫」的地下停車場,積雪便會慢慢溶化,
形成很多水氣和霧氣的人間仙境。這些都是用橙黃色的
照明的原因。跟香港沿海公路都是用帶橙黃色的街燈
是一樣的道理!

:::


Frank_HK wrote:
也許是地下停車場燈光色溫原因,仔細觀看Talon88兄的影片全程有懷舊浪漫色彩(泛黃)...^O^

以下是Frank於相約時段(6:30~7:00pm,但香港與多倫多日照期間不一樣,這時段室外也開始天黑了;北美夏天可以晚上9:00pm太陽仍未下山..囧rz)進入停車場的DS2影片,現場除閘門有幾支射燈,大部份都用〝節能〞光管(比傳統的光管直徑要幼小一些..=o=")。呵呵~
[=Talon88=] ~~ ★★FlexMedia 90度 V747W,外國風情開箱小佈告★★ ◆◆ABee V30 小佈告◆◆Nexus 4 小佈告
Talon88 wrote:
2012-07-13 新增 進入地下停車庫

你都習慣車頭先停進去? ^^

ps.
加拿大的駕駛人安裝行車記錄器的情形如何? 普遍嗎?
最近燦坤有特賣

V30折扣後只要3591$

價錢很心動~但又想要V31的新功能(雖然說可有可無..)

相對價位的板上又大都推DS2與M258..

撇開價位來講難道V30真的沒辦法與其抗衡嗎?

好猶豫阿

spinoled wrote:
最近燦坤有特賣V30...(恕刪)


敗下去辣...這麼便宜賺到了...
:::

小生多數都是頭入,因為由路「大」插入
車位「小」,用眼看比較精準,容易。
離開時由「小」出「大」也較易控制。進出
車格的時候便不會碰到別人和自己的愛車!

行錄在多倫多還不太流行,多是華人在
用多,但大多都是用那些公版形爛機。
另一派是用最好的如 DR400G-HD,
DOD (機子爛,但價錢很貴)…
中價的反而小人用。

:::

hjfrank wrote:
你都習慣車頭先停進去? ^^
ps.
加拿大的駕駛人安裝行車記錄器的情形如何? 普遍嗎?...(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