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客山莊 wrote:
影片來看.....請問占位姐的車在哪裡??
麻煩指出來~~
從影片看來, 占位姐的車在1分42秒出現, 我指出來了唷.

雅客山莊 wrote:
你真的很會硬凹~~~
我硬凹? "車子在哪"跟"車先來"是兩回事.
舉個例子(跟本案無關)我先到我不能往前嚕個幾公尺又後退倒車方式進去停車格? 我先到我就不能讓車上的人先下車? 我停個車花 2 ~ 3分鐘停好不可以?
除非該地的停車格有人在管理, 要不然, 難道大家都得照你的方法找車位跟停車? 搞清楚吧.
lhc_leo wrote:
何錯之有? 錯在哪? 犯法? 我也很想知道, 但卻沒一個人提出強而有力的證明. 只有一直在道德關打轉, 不同的道德觀就錯了?
強勢? 從影片看出她並沒有用暴力脅迫的方法佔車位, 你有看到他手持武器作勢, 滿口惡言威嚇?
你看錯我比擬的腳色囉, 長椅上流浪漢的私人物品 = 佔位姐.
也不是我硬凹, 我說了, 這種事情沒甚麼, 繼續找下個車位就好, 樓主確實比人家晚到, 否則他會看到有人站在那裏? 人家也確實有車來停. 並沒有讓停車位失去停車意義.





文斌 wrote:
[停車格]是車先到,不是在比人先到
當然,如果是[停屍格] ,人先到,那還無話可說.
有沒有犯法是不知道,
但以道德觀來看,
我也曾遇過這種的,
我女兒幼稚園大班在車上問我:[為什麼他要站在停車格不給人家停?]
我向她解釋.....停車格是要用開車排隊.....,但有些人,會用人分開找車位,去佔位,
再打電話叫朋友的車子快來停.
她都知道這叫沒水準,叫不排隊,叫插隊.
也常看到過年廟裡要點光名燈,有人提早用[椅子]來排隊一樣,這叫沒水準,叫不排隊,叫插隊.
雖然後來,用[椅子]佔位的人,後來 "人" 也有來排隊,
也沒有失去人排隊的意義,
但在小弟只有讀一點點書的和一點點看電視學到的常識的眼裡,這叫沒水準.
[停車格] 不等於 [停屍格]
[停屍格] 不等於 [停車格]
停車格 就是 停車
停屍格 就是 停屍-->停人
搞不懂,就是有人愛想昇天,那麼快就愛把[停車格]當[停屍格]用.
-------------------------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
不同的對錯標準來自於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係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
道德的最本質的作用是用來維護群體以及個人的利益權益最大化。
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
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係的道德,稱私德;
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道德固然是根於人類對自己的行為的一種要求,
同時也是一種公心或公義的行為,
此即康德所謂以作為一理性存有(即個人)
同時即是為一切理性存有 (即所有人類或以上的生命)而立的法則,
故道德行為必要求平等施於一切人, 以致一切天地萬物的身上,
道德律令具有對人人有效的普遍性。
這種要求即表現 為許多共同的行為原則,縱使不同文化、民族和歷史的社會之間,
仍有許多共通 的行為原則。
這些行為原則表現為要求我們要守信、仁愛、不傷害無辜、公平、 和睦、敬愛父母、保護兒女,等等。
雖然不同的社會於如何表現這種種行為的方 式或有不同,
或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重點或方式,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也有若干灰色地帶可容爭議或變通,
但是,整體而言,共通性仍遠於差異性。
這種構成我們 日常道德行為規範的法則,即是一種普遍認可和社會一般客觀認可的道德原則。
這些原則被統整為若干基本的道德原則,而其下則可再界劃出一些重要的道德規則
---------------------------
文斌 wrote:
2013-02-14 15:34 by 文斌
[停車格]是車先到,不是在比人先到
當然,如果是[停屍格] ,人先到,那還無話可說.
有沒有犯法是不知道,
但以道德觀來看,
我也曾遇過這種的,
我女兒幼稚園大班在車上問我:[為什麼他要站在停車格不給人家停?]
我向她解釋.....停車格是要用開車排隊.....,但有些人,會用人分開找車位,去佔位,
再打電話叫朋友的車子快來停.
她都知道這叫沒水準,叫不排隊,叫插隊.
也常看到過年廟裡要點光名燈,有人提早用[椅子]來排隊一樣,這叫沒水準,叫不排隊,叫插隊.
雖然後來,用[椅子]佔位的人,後來 "人" 也有來排隊,
也沒有失去人排隊的意義,
但在小弟只有讀一點點書的和一點點看電視學到的常識的眼裡,這叫沒水準.
[停車格] 不等於 [停屍格]
[停屍格] 不等於 [停車格]
停車格 就是 停車
停屍格 就是 停屍-->停人
搞不懂,就是有人愛想昇天,那麼快就愛把[停車格]當[停屍格]用.
-------------------------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
不同的對錯標準來自於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係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
道德的最本質的作用是用來維護群體以及個人的利益權益最大化。
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
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係的道德,稱私德;
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道德固然是根於人類對自己的行為的一種要求,
同時也是一種公心或公義的行為,
此即康德所謂以作為一理性存有(即個人)
同時即是為一切理性存有 (即所有人類或以上的生命)而立的法則,
故道德行為必要求平等施於一切人, 以致一切天地萬物的身上,
道德律令具有對人人有效的普遍性。
這種要求即表現 為許多共同的行為原則,縱使不同文化、民族和歷史的社會之間,
仍有許多共通 的行為原則。
這些行為原則表現為要求我們要守信、仁愛、不傷害無辜、公平、 和睦、敬愛父母、保護兒女,等等。
雖然不同的社會於如何表現這種種行為的方 式或有不同,
或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重點或方式,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也有若干灰色地帶可容爭議或變通,
但是,整體而言,共通性仍遠於差異性。
這種構成我們 日常道德行為規範的法則,即是一種普遍認可和社會一般客觀認可的道德原則。
這些原則被統整為若干基本的道德原則,而其下則可再界劃出一些重要的道德規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