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記錄器是不是都不太耐熱?

黃蓮巴豆 wrote:
那你一應該知道~軍規的零件 還有耐熱範圍大的成本貴很多吧!!...(恕刪)


認同+1

耐熱範圍大的電子元件成本是很高的
尤其是車用電子元件, 一般3C的用料根本不能比
很多產品大喇喇的號稱車規, 是哪一家我就不提了,
但卻是使用商規的元件, 簡單講就是一種行銷的騙術
很多廠商的規格甚至隻字不提有關於耐溫的能力
或是以儲存溫度去企圖混淆成工作溫度, 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至於怎麼看? 一個最最簡單的方式教大家區分
看所謂的工作溫度就可以了, 注意, 是工作溫度(operation temperature)
而非儲存溫度 (Storage temperature)

工作溫度指的是機器在某個區間的環境溫度下, 還能夠正常的運作
根據TOYOTA汽車電子設備的測試標準來說, 這個區間是-40~85度, 夠嚴苛吧?!
但...講老實話, 這才是車規, 才是真正符合日本車廠水平的

以全球戰略車Corolla Altis為例, 全世界都有它銷售的足跡
如果選用工作溫度僅0~65度的元件, 請問在常下雪的國家要怎麼辦?
在高溫沙漠的中東國家又該怎麼辦?

下面文章來源是截取自"群華電子"官網, 給大家參考

一般電子零件可以簡單分為四種等級:商規、工規、車規、軍規。其中以商規的耐溫範圍最小,一般而言是0 ~ 50°C,好一點的-10 ~ 60°C,對於一般的消費性產品如手機等已足夠。但對於車用電子而言,車內不同位置的溫度變化非常大,以行車記錄器安裝的位置而言,由於在中午前後時很容易直接照到太陽,溫度可以輕易地就超過70°C。此時,以商規設計的機器就不一定能正常開機運作。

另外,消費者比較不了解的是產品規格上標示的「工作溫度」所代表的意義。「工作溫度」一般而言指的是「可以正常工作的環境溫度」,也就是當周遭環境在這個溫度範圍時,機器本身應該能正常運作。但是,因為機器本身也會發熱,因此「機內溫度」一定會超過環境溫度的上限,所以機內零件必需能承受更高的溫度才行。以Eagle SD為例,其工作溫度標示為-20~70°C,但是其內部零件的設計卻可以承受超過85°C。






你就買最耐超的gv6330就好了.....


有口皆碑....我家都用這台....雖然比較醜......但省錢至上
全車貼好一點的隔熱紙,應該有幫助

之前用業務送的隔熱紙,大太陽下停久了..進去會熱到受不了..

比三溫暖的烤箱還熱

後來換全車V-KOOL 現在大太陽底下進去,只會感覺到悶熱..比之前好很多

用吸盤式的,吸在隔熱紙上頭,會把隔熱紙吸到變形,因為溫度太高,膠會變軟..

但如果直接吸在前檔玻璃上,更慘...吸盤的橡膠久了也是會溶出,會直接透到玻璃的毛細孔上..
怎麼擦都擦不掉..造成一個圓圓的形狀

所以最好是大太陽底下停車,先把行車紀錄器拿下來(含吸盤)..
我用DR.9到現在沒熱當過...
也從沒拆下過..
使用到現在8個月左右

edwalin wrote:
想請問各位行車記錄器...(恕刪)


高檔貨我沒用過
但白牌的在中部不管怎樣熱整天,正常使用

跑一趟台東,第二天就熱當,一直到旅程結束顯色才又能正常
但台東天氣顯然嚴酷的多啦,很明顯就能感受跟中部熱力程度的不同
只能說~~
好的 不怕熱~~
爛的 會熱當~~試看看呃
---
+1
我的便宜機,就會熱當
我買一款號稱台灣製造的(CA?A)太陽大一點就當機
我用目擊者二代 上班時台灣中部室外停車曬太陽
一年半了 沒遇過熱當
個人覺得汽車電子產品 用二個月就熱當
應該算產品設計有問題吧
當初就是X1標榜75度的工作溫度
我才選它的
不過現在選他的"兄弟機"會更划算
只要「工作的時候」溫度不要超過它的極限值, 不然都沒差...
平常沒在動作的時候就算室溫100度也不會怎麼樣...(電池除外)
電子零件不耐熱? 那機板SMT過迴焊爐兩百多度是假的哦?
又不是肉作的會烤熟...

但是現在的行車記錄器很多在工作的時候都可能熱當是真的.
沒品牌的, 零件兜一兜會動弄個公板殼裝一裝就賣了, 還以為真的
會去做耐熱測試?

記憶卡? 找看看有沒有人賣工規的啊~ 買得下手就買吧.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