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装行車記録器没像台湾那様普遍、有的人用数位相機或数位撮影機當行車記録器、只要用車載固定器就可固定。日本的警車都是装数位撮影機。数位相機的問題在於無法循環録画影。這點能克服的話、就OK了。-------------------這個撞車打到會不會很痛
alex1790kimo wrote:同樣一個零件,我們買3元,郭董買1元,我們的BOM比郭董的成品售價還高...(恕刪) 純好奇:是差到3倍、還是3成? 我過去遇到價差有到1成,已經很離普了。唯一聽到誇張的是羅技使用的零件,限制幾年內不能賣出、又不肯綁量.....
Eric_886 wrote:純好奇:是差到3倍、...(恕刪) 如果年產量是數十kk跟幾kk或是連kk都沒有相比,差3倍就一點都不誇張了~以我們三線而言,不到2kk,今年連kk都沒有,一線的,大概都有數十kk吧。
alex1790kimo wrote:如果年產量是數十kk跟幾kk或是連kk都沒有相比,差3倍就一點都不誇張了~以我們三線而言,不到2kk,今年連kk都沒有,一線的,大概都有數十kk吧。(恕刪) 我『呆』過二線手機廠與手機代工廠的經驗,價差會是在key part上,被動零件幾乎無價差可言,手機key part通常不會佔MBOM多少比例;對小廠而言,key part價差不是主要問題,怕的是人家根本不賣(遇過最扯的是一款手機用了四種panel)、或是不提供技術支援。以feature phone來說,使用MT 6223:二線手機廠每筆單大概是50k來說,MBOM大概在17~19塊美金左右,若是手機代工廠,一筆5kk的BO的MBOM也差不多在19塊美金,整體並沒有比較便宜,反而還因為大廠的一些ISO規範,被迫得用單價較高的來源、成本反而更高;一筆BO差了100倍,但MBOM並沒有差多少。不過,這是手機業,其它行業的生態我就不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