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畫面做比較,你會覺得孰優孰劣


鴨奇馬 wrote:
我比較驚訝的是......(恕刪)

鴨大應該是說
舉例1的圖跟3的圖比較
1的人行道偏暗到幾乎看不到東西
3的人行道是可以看到一些東西的

我是以車牌,顏色性去看 1在亮的地方是比較不過曝的
影片裡的招牌應該看的清楚

暗的地方我比較少著墨,因為我覺得那也是靠韌體(好比v737)
將暗處對比拉高(但相對躁點會多)

反之
如果3能將亮處的對比再往下拉一些 當然是會更好

跟影像軟體是同樣道理... XD

只是現在大家都把暗的地方調亮了之後,結果亮的地方就過曝了....
dendi wrote:
鴨大應該是說
舉例1的圖跟3的圖比較
1的人行道偏暗到幾乎看不到東西
3的人行道是可以看到一些東西的

我是以車牌,顏色性去看 1在亮的地方是比較不過曝的
影片裡的招牌應該看的清楚

暗的地方我比較少著墨,因為我覺得那也是靠韌體(好比v737)
將暗處對比拉高(但相對躁點會多)

反之
如果3能將亮處的對比再往下拉一些 當然是會更好

跟影像軟體是同樣道理... XD

只是現在大家都把暗的地方調亮了之後,結果亮的地方就過曝了....





從第一套圖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出1在亮度足夠的環境,其所呈現的畫面效果不錯,無論在色彩或亮度都是可接受的

從2可看出,當鏡頭直攝紅色強光源(前車尾燈)時,因整體亮度調整不均,導致紅光以外的畫面亮度降低

3在面對紅色強光源時,依舊可辦識背景物體,可參考圖片中對向街道店家之細節





套圖二我想呈現的不單是低亮度環境,同時想示範在高反差環境的成像效果,暗處呈現不能單靠韌體去修改,否則結果還是很慘烈的

我個人對行車紀錄器的要求是在暗處能夠看見東西,這點確實可靠韌體去提升,但代價是細節之犧牲,廉價機器在左右亮度高低差甚大的情況下,會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亮者恆亮,暗者恆暗,一種是亮者過曝,而暗處浮現但細節埋沒,仔細看123圖會發現

1屬於前者,亮者雖不致太暗,但暗處已被無視

2雖然亮度ok,但是以其樹、車、水溝蓋紋之殘影,可見其電子快門速度減慢以增加進光亮,帶來的副作用是細節將被模糊,路邊圍牆可辨識大致形體

3可清楚分辨左車之右後方向燈為兩獨立光源,對紅光壓抑能力勝過2(Cmos對暖光過敏,遇到紅黃光會產生類過曝現象,有點類似人類紅眼現象形成原因),並能清楚成形右邊圍牆之磁磚紋路,這並不是韌體加亮就能達成的效果


鴨奇馬 wrote:
從第一套圖的部分,我...(恕刪)

所以鴨大的意思是說
1已經是不能調亮的暗
2亮,但是模糊了且過曝 (2是可以直接忽略 XD)
3的暗態比較佳,而亮還可以再調整的意思

真是受教了...
每個人喜好不同, 個人是喜好3, 比較接近人眼看到的.

有人喜歡車牌清楚, 有人喜歡風景漂亮.

有人不喜歡雜訊, 全部黑一片也無所謂, 完全沒有暗部細節.

各取所需吧.

很讚的一篇比較和說明.

dendi wrote:
1號有點像kodak zx5 (自我感覺)



T2反而比較有可能是zx5,因為…zx5沒有時間顯示啦
就機車而言2>3>1

車牌清楚要幹嘛? 檢舉菸蒂嗎? 當然是事故現場情況要清楚囉~
:::

當然要清楚喇,這樣才可從車牌
找到意外逃走的白目喔!

:::

無敵雄雄 wrote:
就機車而言2>3>1

車牌清楚要幹嘛? 檢舉菸蒂嗎? 當然是事故現場情況要清楚囉~...(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