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大廠為何不搶食行車紀錄器這一區塊呢?

我也覺得開車有必要這樣嗎,左右鑽來鑽去的是在拍電影嗎?
出事機率也比較高吧,又何必害人害幾咧

好幾次「深夜」高速公路「沒車」很空曠,我開中線時速定速在95左右
然後就是會有車用很快的速度從我左方或右方超到我前面來,有時還會被嚇一跳,我不是很能理解?
這樣的行為是幹嘛?是要找我尬車嗎?還是好心提醒我不要睡著呢?怪人一堆

拿相機當行車記錄器當然好啦,但很容易就掛了吧,又貴
拿DV來用應該更屌吧~等大陸那邊開發套件囉

jacksonx2000 wrote:
只要一拉長半個車身距離,隔壁車道後一台就馬上搶進,只為貪圖快那幾...(恕刪)
國際大廠作車規的產品不一定吃香,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工作溫度規格可能都定40度c以下,車規的話規格肯定60~70度以上起跳,國際大廠如果依這種規格下去開發,大廠肯定不會偷料,代表說成本一定比目前雜牌的貴上不少,不知道搶不搶的過這些雜牌(包括一些有名的小廠)的成本攻勢。

james-bc wrote:
請問您懂'隱私權'的...(恕刪)


我雖然不是法律系的..

但如果照你的說法
在公共場合就不需要'尊重'別人的隱私權
(我說的不是'違不違法'喔 我說的是'尊重')
那GOOGLE幹嘛這麼麻煩幫大家臉或車牌打馬賽克
或是為什麼要跟里長調閱鄰里監視器,需要找警察一起?
1. 低科技的產品還是有成本, 開模, 投入的人力, 行銷...etc, 單開模就不便宜了,除非用公模
2. 市場利潤不見得能夠滿足"賺錢"的前提
3. 現在能夠做到消費性行車紀錄器功能的產品很多, 替代性高
4. 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 基本上打電話給保險公司以及警察即可, 鑑定工作並不是由影片決定, 需求低
5. 此領域發展的主要是大型車載系統, 如智慧公車, 對行車,乘客,加速感應,GPS位置...etc進行紀錄, 在玩的廠商大多是監控市場業者如Avermedia與advantec等

m531215 wrote:
Nikon(尼康)、...(恕刪)


正確解答

首先,在美國,以前是禁止私家車(也就是轎車)裝行車紀錄器的.營業車輛(貨車之類的)不限制.
原因是立法的人覺得行車紀錄器會影響駕駛,讓駕駛分心.
據說法律已經有鬆綁了,裝沒螢幕的行車紀錄器是可以的了.(所以,台灣現在主打的這些帶螢幕的,在美國都是不合法的)

至於隱私權,確實很多的美國通路商的buyer會直覺聯想到是否會有隱私權的爭議.老美很愛打官司.通路商不想沒事找事.

ivanma wrote:
沒比你少。隱私權由你...(恕刪)


你果然不懂...
不跟嘴砲很行的人鬥嘴,浪費時間~

ivanma wrote:
非常同意您的看法。....(恕刪)

我沒有出過國,僅就所看電視來提疑問,
有看到電視新聞有時引用外國媒體的新聞,
內容是警車的拍攝畫面,
看畫面也大約是影像攝錄,
是否只有警察比較不會有此隱私權問題?(畢竟他是執法單位)

哈,請原諒我這鄉下土包子奇怪的想法,~~~~

james-bc wrote:
你果然不懂...不跟...(恕刪)


反正你很懂、那你就閃遠點吧

免得浪費你的時間

jackyru01 wrote:
我沒有出過國,僅就所...(恕刪)


就我所知

除了攝錄違規或是犯罪過程外,通常主要目的是為了證明沒有使用武力過當。

因為美國警察在執行任務時,動用武力的權限是滿高的。

所以警車上都會有一個攝影裝置,證明沒有武力使用過當。

我還有一段美國公路警察在攔查酒駕時,下車後駕駛不配合,準備要上車開走,警察直接用TASER把他射擊加上電擊,擊倒在地的影片。

在台灣、新聞常看到的是跟警察盧、吵架、大罵等等的新聞畫面。

要是在美國、其實你會看到比較多這種被放倒後、銬起來帶回去的畫面。





黃蓮巴豆 wrote:
老實說~一台店面賣3...(恕刪)


五倍光學變焦/HD錄影/光學防手震.....
現在數位相機一台也是賣三千到五千,代工大廠也是很可憐的
不是不做, 而是前面有人點出的癥結,外國並不流行行車紀錄器
要不數位相機與行車紀錄器差在哪裡?? "應該" 就差一顆H.264吧(我不夠專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