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而告之 ‧ Vico-TF2+ Premium 實測簡報

再謝謝Frank兄提點,您提的幾個研究專精的兄台的文章我會再去找找!
基本上目前有興趣的廠牌您都有提到了,想研究Vico看您的文章就夠!
另外還有興趣的就是DOD的LS300W跟天瀚的X5吧
Frank_HK wrote:
歡迎社長大駕光臨!
...(恕刪)
路克社長 wrote:
再謝謝Frank兄提...(恕刪)



路克社長兄爬文時要稍加留意,也許個別作者喜歡在論壇上“當眾自_”,一天到晚都說自己支持的品牌產品“天下無敵、完美無瑕”,無知者無畏~

Vico產品只看Frank_HK介紹,難免可能出現一葉障目。另外,Vico-TF1及Vico-SF2在下都沒發表相關文章,所以衷心建議您參考:

1. knifeparty兄佳作《潛水鄉民浮出水面之VICO SF2不專業開箱文-5/20新增V1.1版影片
2. 皮老闆娘姊佳作《小試身手之Vico-SF2開箱

回文提及{另外還有興趣的就是DOD的LS300W跟天瀚的X5}.. 感謝多次留言支持本文,Frank的非專業見解如下:

天瀚X5,翻看舊文時發現其中一位用家分享文作者asokiki版兄疑似誤會了是Vico-TF2的“雙胞胎”,Frank不敢苟同。曾經再三對比不少網絡影片,從車燈直射(中心位置遇強光)畫面會四邊調暗(AR0330常見現象)、幽暗路況抑噪表現(達不到Ambarella A5 3D NR表現)、影片整體畫面亮度(達不到DSP WDR表現)等方面評估.. 在下大膽猜測,AIPTEK X5很可能只是和Vico-SF2同級,採用Aptina AR0330 CMOS + Ambarella A2S70 SoC硬體架構。

天瀚科技(AIPTEK)官網宣稱X5支援「寬動態處理Wide Dynamic Range(WDR)」,請恕Frank不敢輕信。這年頭,“WDR”就像“酒店小姐”.. 莫問出處,任何品牌商或山寨廠,都可以和“她”什麼什麼... 當然,在下的猜測不一定是正確;有勞專家前輩不吝賜教!

至於DOD LS300W.. 最近可說是“壇中熱話”。背德(TIOTECH A8與聯詠NT96650兩顆SoC近親疑雲)之誘,令論壇打手、巡邏艇火力全開。緊急動員令.. 金牌長老、“人肉複讀機”(左手台式電腦,右手行動電話,IP不同,但“複讀”的口徑完全一致)你方唱罷我登場,爭先恐後露頭角.. 不禁令在下想起去年那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Frank向來喜歡以_報_,個人見解如下:

TIOTECH A8與NOVATEK NT96650只是基於「商業考慮」,名稱不同而已,兩者極可能是同一顆SoC(NOVATEK NT96650)。理據:

1. SoC的生產線與工廠車間,須投資數以N千萬美金計算(資金額大,99.999%需透過商業融資),不可能山寨粗製濫造;位於大陸深圳市龍崗區的TIOTECH官網還以{2012年躍升為安霸全球直接戰略合作夥伴。}為榮,很明顯就是負責組裝生產行車記錄器的工廠,並非「SoC生產商」。

2. 兩者影檔同樣是16M Bitrate(規格、壓縮比一致),較行車記錄器常見的9M Bitrate H.264影檔佔用記憶卡空間大很多。

3. 兩者的電路板layout、電子元件極為相似。須知,SoC非常精密,每一Phy Pin都有特定作用,同是安霸,A2 SoC的電路板A5 SoC都不兼容通用,更何況兩家不同公司制品?誰見過Intel主機板可插AMD CPU或NVIDIA電路板可裝ATI GPU?

4. 兩者產品的AE(自動曝光性能)特徵極為類似,波幅明顯;同一路段畫面亮度容易出現「忽明忽暗」。這不是NOVATEK NT96650專利,採用TI SoC的韓國品牌產品也有類似情況。

5. 無論說哪家產品是“Remark”或“山寨”都像帶有貶義(不尊重該品牌產品分享文作者或消費者),也許用「定制版」稱之會較為客觀。

6. 那麼多“Made in 華強北”類似產品湧現不是DOD公司的錯或疏忽,也許只是聯詠公司在對岸(南中國)鋪貨量太大,NT96650 SoC用途單一(Streaming bitrate比較高,IP camera不會使用;影檔太大了,不循環錄影的Sports Cam也不一定會考慮使用),唯一出路可能就是行車記錄器市場,買家急於出貨,形成相關產品良莠不齊的亂局。

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CARSCAM的“ADUANCED”拼字固然粗率,但DOD官網公告把TIOTECH打成“TTIOTECH”,下圖紅圈,兩星期前已看到,沒其他版友發現?


過去,DOD產品的品質及售後也許不是每一位用家都滿意.. 近期,不止一位消費者認為DOD的客服有進步,在下亦相信應該屬實。有競爭才會有進步,站在消費者立場,沒理由不為DOD的改變而喝采!
超讚的分享文,增長很多知識,給版主一個讚

shaking8888 wrote:
超讚的分享文,增長很...(恕刪)



shaking8888兄,非常感謝您留言鼓勵!..^O^

不知道是否本文寫得太冗贅沉悶,皮姊已經N天沒出現了.. T_T 在下的寫作熱情受到了嚴重打擊.. 囧

近日一直在想該如何更新【四、 韌體陣營淺析】.. 不是沒有資料,而是談及行車記錄器的韌體(亦可稱為軟體),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其擬作「操作系統」。就如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最常見是微軟公司的Win XP、Vista、Win7或Win8;蘋果陣營的Mac用戶,對建基於UNIX的OS X(例如Mountain Lion版本)應該不陌生。另外,手機用戶對iOS或Android更是耳熟能詳..

行車記錄器的「操作系統」可分兩大陣營,其中包括個人電腦很冷門的Linux 2.6.32 (或更新)。想讓初心者版友有個初階認知,恐怕難度不亞於和大家介紹『台灣之光』,九十年代初(電腦的白堊紀DOS 3.3~5.0年代),雄霸全世界中文系統的〝國喬〞、〝倚天〞。

Linux具開放及支援多工優勢,但會對DSP CPU(SoC)性能非常依賴,目前高階(註)的安霸A5 SoC雖然工作頻率可達528 MHz,已比同門舊款A2 SoC的上限216 MHz高出2.4倍,執行指令(例如通電開機至開始錄影)仍感略為遲緩,耗時15~30秒(甚至更久),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寫出來作淺析,究竟有多少版友會感興趣呢?


註: 把安霸A5 SoC列作[高階]僅針對市售行車記錄器採用的SoC而言。名正言順的Ambarella高階,目前最新是A9 SoC(Dual Core ARM® Cortex™-A9 @ up to 1 GHz,雙核)。


Frank_HK wrote:
shaking888...(恕刪)


召喚皮姐~~~~~~~~~~~~~~~~~~~~~~~
感謝Frank_HK分享
TF2 我也使用三個多月了
很多功能是有看沒有懂,今日看到這篇文章才恍然大悟!!

真的是十分感謝!!
knifeparty wrote:
召喚皮姐~~~~~~...(恕刪)



優~ knifeparty兄大駕光臨!..^O^

好嘛,當初告知在下台灣有「玉蘭仙子」的又不止皮姊一人,豈能“重女輕男”?..=o=! 難得knifeparty兄對【韌體陣營淺析】話題感興趣,Frank當然要繼續分享。

智能手機的世界,操作系統有分iOS與Android兩大陣營。(什麼?Symbian & Windows Mobile?..離〝陣營〞二字有點遠吧..囧rz)同樣,行車記錄器的領域也有兩大陣營。操作系統除了上述的較少見的「Linux」,最常見的就是「Micro-ITRON」。Micro-ITRON,估計大部份行車記錄器初心者用家會覺得這名字極度陌生,以為是什麼“高深學問”..

其實Micro-ITRON只是日本首倡的一種電子產品操作系統,早在遠古微軟MS-DOS年代就已存在了;日常生活中亦無處不在。誰家裡從來沒買過全自動數碼相機(又名“傻瓜相機”)?沒錯,很多數碼相機(包括一些便擕式3C電子影音產品)就是採用Micro-ITRON系統;屬一種開源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RTOS)。再講深入一點?那Frank只好當“Copycat”,CTRL + C 谷媽資料了.. +o+

系統指令精簡、效率高(看開機至錄影耗時就知道了)、穩定性強(較少死機)、對DSP CPU(SoC)性能依賴低(安霸A2或A5 SoC開機至錄影耗時沒有明顯分別).. 這些都是Micro-ITRON系統的優點。缺點就是對行車記錄器的「附加功能」支援會有不少限制(包括成本考慮),韌體可塑性相對Linux而言可謂極低。

普通消費者,從外觀是不太可能知道一台行車記錄器究竟是用「Linux」或「Micro-ITRON」系統,品牌商一般亦不會特別註明。想知道答案非常簡單,準備購買時在店家把兩台機子斷電再開機.. 「Micro-ITRON」開機至錄影的速度就像個人電腦採用〝SSD固態硬碟〞,而「Linux」開機至錄影的速度就像採用7200rpm的〝傳統機械式硬碟〞。這麼明顯,估計“歐氏族群”(老年人)消費者都能分辨。

假如說Papago旗艦產品P3是「Linux」系統領軍人物,那VicoVation產品由DS1、DS2、TF1、TF2、SF2至TF2+都是「Micro-ITRON」的忠實支持者。至於即將上市的WF1,「Micro-ITRON」能完善支援Wi-Fi及LDWS車道偏離警示等功能嗎?答案很可能是:No~

「Linux」和「Micro-ITRON」兩種系統可說是『瑕瑜互見』,雙方都沒有絕對優勢;存在,就有它們的道理(或可稱為「價值」)!呵呵~

livit00 wrote:
感謝Frank_HK...(恕刪)



livit00兄 好!

歡迎您加入VICOVATION大家庭!Vico客服 法蘭克‧小弟 將竭誠為您服務!

溫馨提醒:請您每月記得按時向Vico老大(大家千萬別亂猜是 → _a_H_H..囧)繳納新台幣100元“保護費”。謝謝!


~~~~~~~~~~~~~~ 真心分隔線 ~~~~~~~~~~~~~~

開玩笑的,livit00兄切莫當真.. 非常感謝您留言鼓勵!..^O^
(轉貼)
Bagels wrote:
Frank_HK你好,你的文章讓我增長一些知識,原來WDR不是在鏡頭上,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鏡頭光圈可以如何判斷是1.6還是2.0光圈。



Bagels兄 好!

以在下所知,目前市售行車記錄器硬體(Hardware)「WDR功能」與鏡頭完全無關。只有「DSP WDR」(由數碼影像處理器SoC負責光源處理)與「CMOS WDR」(由感光晶片以2次快門採集平均感光值)之分;本文一樓Frank已有註解。

一般光學攝影的鏡頭,判斷「最大光圈值」,除了參考廠商規格,外觀也可提供線索。例如前文有提及的C家50mm標準鏡,F/1.2的鏡徑(鏡身前端,安裝濾光鏡位置)是72毫米;F/1.4是58毫米;F/1.8是52毫米。理論上,鏡頭最大光圈值愈大「鏡徑」就愈大(生產成本也會愈高)。

相對於名貴攝影器材的鏡頭而言,行車記錄器的廉價鏡頭可以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不存在「光圈葉片」(用作調整光圈大小),很常見的6G全玻璃鏡頭,F/2.0與F/1.6鏡徑目視幾乎看不出分別。假若虛假陳述的品牌商,為了宣傳需要,把F/2.0“不小心”說成是F/1.6.. 或把“土產”說成是“德國”、“日本”.. Frank深信99.999%消費者會無從分辨真偽。

回到您關心的{如何判斷是1.6還是2.0光圈},一般來說方法有二:

1. 可從同一快門速度,畫面整體「亮度」判斷。以行車記錄器夜攝時快門(Rolling Shutter)最低的1/30秒為例,F/1.6拍攝出來的畫面,理論上由於大光圈採光量有優勢,會比F/2.0的畫面「光亮」。

2. 另一種方法是對比兩者的「景深」效果。F/1.6光圈鏡頭,會比F/2.0拍攝出更明顯的「散景」(背景或景物模糊,行車記錄器的大忌)效果。

下圖是Frank模擬F/1.6光圈拍攝的景深效果,此照片絕對沒有用Photoshop作局部模糊(柔焦)處理;曾經被某位論壇前輩私下批評 → 拍攝太馬虎,對焦都不清晰...囧rz


行車記錄器的品牌商,往往只會大力宣傳〝大光圈,進光量增加,夜攝效果更出色〞.. 絕對不會提及大光圈帶來的負面效果〝景深淺,辨識率低〞。如何判斷是1.6還是2.0光圈,前提是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光學攝影知識,自己多看、多對比、多思考;沒有“捷徑”。

話說最近流行的“全新”F/1.6全玻6G鏡頭,請恕Frank_HK“眼殘”,綜合分析(包括夜攝時因燈光反射,影片產生的「光斑」特徵)之後,看不出和去年舊款的Vico-TF2 F/2.0鏡頭有何分別。

不知道有沒有專家前輩或廠商客服可指點迷律,能具體說出兩者分別?



PS. 個人理由,未能在原文回覆,Bagels兄請見諒~

Frank_HK wrote:
livit00兄 好...(恕刪)


先來玩一下克漏字填空:j y Y ,老師我要交卷~~~~~~~~~~~~哈哈

Frank_HK大大說的VICO新出的WF1小弟也去他們官網看了一下
還真是一個特別的設計,似乎機器的設定還有瀏覽影片之類的一切都是用手機在操作
打破了傳統有螢幕的行車記錄器,難道說這是以後的趨勢嗎?
規格看了一下也不差,有WDR,廣角160,還有一些新的功能
VICO這個產品應該也算台灣第一個做出來的廠商吧,真是用心
不過少了螢幕感覺有一種不像行車記錄器的感覺…
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強者大大PO出這台的開箱文,真期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