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討論都失焦了…
行車紀錄器或行車攝影機,說穿了只是名稱問題,
真的不用太拘泥在名詞之上…
早期儲存媒體(記憶卡)很貴,而且又容量小。
行車紀綠器的設計上,大部分可以分為「覆寫式」跟「觸發式」,
這兩種操作模式…
覆寫式很簡單就是開啟後,不斷的錄影…
觸發式,則是採取「預錄」的方式,
也就是說平常在記憶體裏預錄,一但有事件觸發就寫入記憶卡,
為什麼要做預錄?理由是可以記錄事發時間點的前後影像…
簡單講,假設你只錄觸發後可能車子已經撞爛了,
對於怎麼被撞,或怎麼撞人,根本沒記錄到…
所以才會有「預錄」的這個功能需求,至於如何被觸發呢?
這時侯就需要g-sensor了!
g-sensor可以感知加速度的變化,經過適當的演算法,
可以用來判讀事件(比如說撞擊、剎車等等)
來觸發行車記錄器,把這個重要事件寫回記憶卡。
有的系統要求更高規格的,行記錄器上需要有備用電源,
以防重大事故事,車子已經無法供電時,也要能夠確保把影像回寫。
近幾年,記憶卡變便宜了容量也變大了,
有的平價的記錄器就直接改為「覆寫式」,簡化系統,價格也親民…
單獨的g-sensor訊息,並不是什麼有效的訊息…
簡單講,它並不能佐證什麼東西,
事實上大部的系統都是用來作「觸發」的用途!
至於行車記錄器的重點,
我認為能夠提供清晰的影像(像是低照度),多角度攝影,
可靠的錄影系統,我想就能夠滿足最基本的需求了…
重點中的重點,還是在於影像,其他都只是附屬,而不是必要…
凱恩西斯 wrote:
單獨的g-sensor訊息,並不是什麼有效的訊息…
簡單講,它並不能佐證什麼東西,
事實上大部的系統都是用來作「觸發」的用途!
那目前記憶卡便宜,記錄器也都清一色是覆蓋的錄影方式
是否g-sensor的觸發用途就無用武之地了?
如果g值變化沒有佐證的證據力、觸發用途也沒意義
那g-sensor能為我們做什麼呢
其實我有想到一個...
就是當故事發生時,g-sensor自動保留該段影像避免被覆蓋
而當事人昏倒了,所以沒有辦法手動保留
當事人昏倒在路邊沒有人理、汽車未熄火或關電源,長達八小時以上 (視記憶卡大小及影像格式大小不定)
這時侯g-sensor的自動保留就派上用場了!
各位如果怕倒在路邊八小時沒人理,導致事故影片被覆蓋的話,這個功能不可或缺!!
大巴車上的行車記錄器是圓盤紙張, 記錄車行速度以及時間的, 在日本也在用, 計程車也規定要用, 那種東西也是稱作行車記錄器
現在台灣風行的, 真要辨別的話應該講 "行車影像記錄器"
我之前跟網友會建議, 如果想裝行車記錄器, 但一時拿捏不定主意, 那至少先買台一兩千的, 可以錄到影像, 撐著用, 好過完全沒有
如果說低階產品拍起來影像不清晰, 有漏秒, 車牌看不清楚, 沒有 GPS 軌跡記錄等等, 就完全上不了臺面, 那請問沒有這類產品以前, 大家是怎麼開車的?
一台爛車, 破車, 幾十年老車是一台車; 一台上百萬的名車也是車, 兩者都是車
能記錄車行時相關的影像或是客觀資訊的(速度, 軌跡等等), 就是一台記錄器, 沒什麼 "真正"
但要說產品的好壞, 或是功能齊不齊全, 我覺得是可以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