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車記錄器推薦 2019: 不同價位、鏡頭組合、吸盤式、後視鏡型

在汽車討論區上,經常都會見到有網友詢問有關於汽車行車記錄器的選購問題。我最近寫了一篇名為 <<汽車行車記錄器推薦 2019: 不同價位、鏡頭組合、吸盤式、後視鏡型>> 的文章,希望幫到大家。

原文網址: https://sunriseng.com/the-best-dash-cam-2019/

文章簡介:
近年愈來愈多車主開始安裝行車紀錄器,而且紀錄器的價格並不是太貴,到底行車紀錄器是否值得購買?市面上的行車紀錄器五花八門,由單鏡頭至雙鏡頭、480p至1080p,款式應有盡有。到底讀者們該如何選購?筆者歸納出6大考慮因素,並按不同價位各推薦1-2部行車紀錄器,讀者可按自己的預算和喜好選擇。

亦歡迎大家追蹤我的社交媒體
Facebook 專頁: @SunriseNgCauserie
Instagram: @sunrisengcauserie

部分內文:

引言


考慮因素


市面上的行車紀錄器五花八門,由單鏡頭至雙鏡頭、480p至1080p,款式應有盡有。到底讀者們該如何選購?筆者將歸納出6大考慮因素,為讀者們上一堂「連成班」。

畫質

畫質是否清晰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拍攝到畫面卻看不清車牌是無用的。筆者推薦1080p或以上的解析度和有夜視功能的記錄器,確保日間和晚間都能夠拍到清楚的畫面。此外,讀者亦要注意記錄器的畫面更新率,一般應最少選擇30fps的更新率,以確保畫面流暢度。

 

鏡頭組合

鏡頭組合可分為3類,單鏡頭、雙鏡頭 (車前+車後)、雙鏡頭 (車前+車內)。
筆者建議一般司機選用雙鏡頭 (車前+車後),而從事出租車行業的讀者選用雙鏡頭 (車前+車內)。

自動開關

每次開車前和泊車後都要開關記錄器是一件麻煩的事,有時甚至會忘記開關。所以讀者應選用有自動開關功能的記錄器,而且筆者個人建議將自動關閉設定為引擎停止後2-3小時,讓車輛停泊在停車場時都可以記錄停泊情況,一旦其他司機停泊車輛期間意外碰撞到你的車輛,亦方便追究。此外,購買時亦要確保記錄器有內置電池供引擎停止後使用,而預算較高的讀者可選擇直接將記錄器接駁至汽車電池,但要注意這種方法需由專家安裝,所以對車主來說又是一筆額外開支。

吸盤式 vs 後視鏡型

行車記錄器的有2個主流設計,兩者各有好處,讀者不妨自行比較。

吸盤式 後視鏡型
優點 - 主流設計,款式較多
- 輕易調節理想的錄影角度
- 不佔據額外空間
- 完全不會阻擋司機視線
缺點 - 吸盤在暴曬後可能會墜下
- 佔據額外空間,影響美觀
 - 新興款式,選擇較小
- 因後視鏡觀看角度的限制,難以調節錄影角度
- 如果下垂或掉下,會影響行車安全

視角

一些讀者或許認為記錄器的視角愈廣角愈好,但懂得攝影的讀者就會知道太廣角的鏡頭邊位會變形,反而影響清晰度,所以筆者一般推介120至150度視角的行車紀錄器。

尺寸

盡量選擇尺寸較小的記錄器,以免阻擋司機視線。有螢幕的記錄器一般較方便調校角度,但尺寸較大。筆者建議選擇小螢幕或無螢幕的行車紀錄器,因為調校角度是一次性的,應以減低阻擋司機視線為首要考慮因素。

推薦名單


相信讀者了解完6大考慮因素後,會發現各款行車紀錄器其實只是大同小異。而且行車紀錄器並沒有甚麼獨特的賣點,所以讀者只需根據上述的考慮因素,從紀錄器的規格篩選,便能夠選擇合適的行車紀錄器。
但是,由於近年有眾多品牌推出行車紀錄器產品,即使是類近規格的產品,價格都可以一定差距。有見及此,筆者將會按不同價位的產品各推薦1-2部吸盤式和後視鏡型的行車紀錄器,讀者可按自己的預算和喜好選擇。

*排名不分先後

NT$ 1,000-3,000
  • 全視線T3 (吸盤式) 
  • 全視線 A250G (後視鏡) 
  • CORAL M2 (後視鏡)

NT$ 3,001-6,000
  • PAPAGO! GoSafe 51G (吸盤式)
  • Mio 798 (吸盤式) 
  • PAPAGO! 790 (後視鏡) 

NT$ 6,001-10,000
  • Mio 798D (吸盤式) 
  • PAPAGO! GoSafe S780 (吸盤式) 
  • PAPAGO! RAY Lite (後視鏡)

詳細介紹


*排名不分先後

1. 全視線 T3

汽車行車記錄器推薦 2019: 不同價位、鏡頭組合、吸盤式、後視鏡型
瀏覽官方網站請按此
http://www.transitions-tech.com.tw/p_t3.html

規格

類型: 吸盤式
螢幕尺寸: 2吋
解析度 (前鏡頭): 1080p
視角 (前鏡頭): 140度
其他: 移動偵測/G-Sensor重力感應/4倍變焦/WDR寬動態錄影

影片實拍

日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ZsBlMN_iSM
晚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Z8jCbNKLc

2. 全視線 A250G

 汽車行車記錄器推薦 2019: 不同價位、鏡頭組合、吸盤式、後視鏡型


瀏覽官方網站請按此
http://www.transitions-tech.com.tw/p_A250G.html

規格

類型: 後視鏡
螢幕尺寸: 5吋
解析度 (前鏡頭): 1296p
解析度 (後鏡頭): 480p
視角 (前鏡頭): 150度
視角 (後鏡頭): 120度
其他: 倒車顯影/車道偏移偵測/G-sensor碰撞感應/移動偵測/GPS測速

影片實拍

前鏡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QQT-I7lKE
後鏡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7I3NJpt9A

3. CORAL M2

汽車行車記錄器推薦 2019: 不同價位、鏡頭組合、吸盤式、後視鏡型
瀏覽官方網站請按此
http://coral.taipei/goods-449.html

規格

類型: 後視鏡
螢幕尺寸: 4.3吋
解析度 (前鏡頭): 1080p
解析度 (後鏡頭): 480p
視角 (前鏡頭): 160度
視角 (後鏡頭): 105度
其他: GPS衛星定位/G-Sensor重力感應/移動偵測

影片實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lKYLrVNFUY

原文網址: https://sunriseng.com/the-best-dash-cam-2019/
"後視鏡型" 哪裡是"新興款式,選擇較小"???

這種款式的, 起碼從20年前的開始就有了
在2009年想裝的目擊者 就是後視鏡型的
但... 超貴要NTD1.8萬, 買不下手
至於"下垂或掉下", 當年倒是少聽到裝目擊者有遇到
Sunrise Ng 隨筆 worte:
在汽車討論區上,經常...(恕刪)

用吸盤式來區分有點怪
因為多數吸盤式的也都可以用後視鏡架,另外像mio也都有推出3M黏貼形式的、papago也是
那個球型的關節通用的話上面要用夾的、吸盤的、黏貼的都可以阿
而且認真說Mio 792個人覺得比798好
樓主這篇雖有熱忱 但機種太少

老實說只有看看而已 並無實際參考價值

再者

我跟樓上的一樣問題 為何只有吸盤式與後照鏡2種形式

不解?

難道不能黏貼 我個人就是切割一小片隔熱紙 然後黏貼在前擋的

這樣機身在錄影中才不會晃動 或 因前擋吸熱而掉落

現今的行車記錄器隨著科技進步 樓主提供的極少量數據

建議你 至少比對十個品牌 至少20~30個高低價位做比較 這樣的文章才有參考價值

不過 這東西推陳出新的快 3年前的機種現在不一定還備受關注

快轉⋯⋯


Sunrise Ng 隨筆 wrote:
在汽車討論區上,經常...(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