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在這個時間點辦記者會是來補刀的吧?

車用能源未來電力化的重大決策是政府已經表示的很清楚明白的一件事情,如果說一切只是個空談或真只是突然就要用電能,那是可想而知的就不會有這種信息發佈。
因此,接下來一定會有某種很精彩的局面要出現了...

cyt7241208 wrote:
gogoro面臨很大的危機了



早就謀劃很久了啦~~笨蛋
GGR2預留的孔位早就看出端倪了
沒記錯的話大陸對 電動機車(代步機車)是有法規匡住的
如 時速不能超過多少什麼的 所以很多陽春電動車
是滿好奇如果最後中國解禁了 睿能有一戰之力嗎?
或換個說法 大陸就是個大魔王一般的角色
等到中國開始投入資金研發等等 不只睿能 包括世界各國的團隊擋的住嗎?

感覺沒必要吊死在同棵樹上
儲電技術 和充放電技術 進步太快了 一年一個樣 甚至是半年一個樣
順便說一下 睿能用的18650電池芯已經算過去式了
新版三星21700比過去的強上不少 光是硬體進步就很快
現在叫政府或人民全力押注某個公司或技術 還太早
先交給自由市場再多轉個幾圈再說吧
光陽的買斷電池 要自充電又要能換電 買斷自充(續航力不夠) 買斷換電(你要拿全新的電池來換充飽電舊的電池嗎) GOGORO的這一套電池租用合約可以解決這兩種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租用電池費用要受交易公平會監督 不能讓GOGORO做地喊價 無上限)
cyt7241208 wrote:
應該說睿能想清楚了...(恕刪)

不知道大大您有沒有想過一個方案?
就是Gogoro用授權的方式,讓中油使用Gogoro的換電架構去經營換電站
而Gogoro則從中油那邊收取授權金
而且授權方不只中油,也同樣可以授權給其他願意投入的業者
也就是Gogoro轉型成為"換電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角色
然後Gogoro只要投入資源不斷去改進這套系統即可
實際營運跟日常維護的部分交由其授權的廠商去做
我覺得這是比較可行的
畢竟睿能的目的本來就是在推廣換電這樣的解決方案
退居幕後專心搞這套換電架構,而不用分神去苦惱電池維護等問題
這可能會比較適合睿能

而不是去叫睿能去做機車
這裡必須要搞清楚的一個事實,就是睿能不是做機車的
雖然他家的機車真的做的很棒
但是,就跟微軟賣Surface、Google賣Pixel一樣,目的不是賣這些產品,而是藉由這些產品去推廣自家的系統、自家的生態系
讓更多的廠商進來做這塊,而它們只要在背後維護自家的系統,並收取授權費即可

我前面所說的方法,或者可以說更像是ARM
現在的智慧型裝置裡配備的處理器,其架構幾乎都是採用ARM的方案
ARM僅僅是賣解決方案,然後交由其他IC設計公司設計並製造出各式各樣的成品
我覺得這可能會是Gogoro未來可以走的方案(如果現在的經營方式它真的走不下去),作為一個技術授權方
而不一定要親自跳下來做成品
這對睿能來說才是上策
(而且若單純作為授權方,也更有機會將該規格推向世界,因為什麼都自己做的話就像蘋果,是難以成為主流的)
而不是你說的把換電系統讓給中油,這是下策


另外關於後面你提到的Gogoro機車成本問題
老實說,其實很多人在計算成本時常常會忽略一個至關重要的項目
那就是研發成本(不然你難道以為要做機車只要零件買一買,然後再組起來就能賣了嗎?)
事實上,若該產品是真的由該廠商"從無到有的"開發出來
其研發成本會相當的高昂
這也就是所謂的"創新的代價"之一
因為你要投入高額的成本開發,但卻不一定會成功
而如果只是模仿前人做過的東西(或者更直截了當的說,就是抄襲)
既能夠省掉大筆研發成本(因為最困難、最燒錢的已經有人幫你做了),同時又可以避開"可能不會賣"的風險
這一直都是台廠最擅長的招式,不去搞破壞性創新,而去模仿前人的東西,再賣得很便宜去搶市場

為什麼說這麼多?
試問,在Gogoro面世之前,有類似Gogoro這樣輕巧又高性能(相對)的電動機車嗎?
沒有(要先聲明絕對不是說除了睿能以外沒有人有能力做。只是很明顯的,在睿能之前,沒有人做)
所以Gogoro是從無到有做出來的(光那顆G1水冷馬達,就是Gogoro花費巨資才做出這麼一顆小巧又高動力的馬達)
其研發成本自然不會低
不知這些您有算進去嗎?
一件商品的價值,絕對不會是只有材料費而已喔

其實,你有提到你希望能有像Gogoro這樣的電動車,然後只賣五萬
有可能嗎?
有!
假如Gogoro(1或2)就這樣不大改一直賣一直賣,賣個十年以上
真的有可能。因為賣的時間夠長,研發成本、或是模具開模等成本可以在這十年的銷售下逐步分攤掉
到時候成本真的只剩材料費的Gogoro就有可能賣得更便宜
但是,這樣的規格在十年之後,你還要嗎?
難保十年之後早就出現比這還強大許多的新系統
到時候這種舊式系統的電動機車,真的有吸引力嗎?
那麼在科技的日新月異下,這種可能很快過時的技術,真的能撐十年嗎?
這些都是會造成影響的關鍵問題
堅持換電的公司

遇到有競爭對手加入
馬上開放充電孔

反正..對消費者都是好事

期待YAMAHA SYM也加入戰局

cyt7241208 wrote:
gogoro的月銷售量最多8% 一般在3%左右而己
中油現在投入是很安全的
gogoro已經証明換電是可行的了

只是gogoro 2 的7.9萬是含著電池賣的
您想想

若是gogoro2 只賣4-5萬呢???


GGR的電池不是賣斷的啊!!!

話說,就目前已探明的幾種關鍵金屬礦藏
像是鋰、鎳以及一些稀有金屬...
根本不可能讓未來世界都是電動車的
因為電池的成本會越來越高,高到一般人根本買不起
除非鋰電池的替代品可以大量、低價、快速生產
但目前都還躺在實驗室裡面無法商用化
電動車距離要淘汰油車的那一天(電動交通工具市占率50%以上),還非常遙遠
我認為在2050年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機率小於0.01%)
西元2100年看看有沒有機會(但是應該會變成飛天交通工具)


huaing123 wrote:
不知道大大您有沒有...(恕刪)

為什麼一堆人要
資本額那麼大的中油當一家外國公司的下線
這不叫掏空台灣 甚麼是掏空台灣

有好商機要自己搞
而不是讓別國的公司賺一手

真的好笑

中油資本額 1,301 億元,
2017 年營業額新台幣 8,966億元
1%的營業額就是89億

這麼大的公司
自己搞才是王道

GOGORO的核心電池是外購的
電池技術不是他的
換電也決不是GOGOROG首創的
別太高估他的技術

聊點別的吧~

經常往返日本的人應該不難發現. 這個國家可以說是全民一起搞觀光產業的.

怎麼搞? 除了景點與服務品質. 更重要的是一個字~"美".

這種對美的堅持是全民運動.也能說是日常、基調; 無論建築、招牌、車輛、穿著...

路上一間不怎麼有名麵包店.簡介DM竟然是繪本.

其DM美感含氧量打趴本島前三大百貨..(雖然有些是日系品牌.不知怎搞得.到了這變LOW了?)

簡話一句~個人實在無法認同讓這些老牌車廠.搞這種美感不入流的產品繼續荼毒台灣.

若要用比例表形容台灣. 我想機車會是所占比非常高的項目.

這種醜陋的輕工業設計並不會對國人美感素質有任何潛移默化的提升. 並且只會更糟.

前幾年還搞一些在機車上貼水鑽的伎倆.噁心死了....

WOWO88 wrote:
為什麼一堆人要 資...(恕刪)

那個........大大您知道嗎?

睿能最大的價值不是電池(那是Panasonic的),也不是換電概念
它最大的價值就是那套能源管理系統
就像蘋果裝置最大的價值倒不是產品本身
很多人用全蘋果配備的原因是因為蘋果那套生態系
Gogoro的獨特不是換電概念,而是整個換電系統的體驗,跟管理電池的技術

而且為何一定要自己搞?
照你的邏輯,那麼像華碩、惠普、聯想那些資本額可能還比中油大的廠商為什麼要幫微軟出電腦
三星、華為之類的大廠為什麼要幫谷歌的Android系統出手機?
他們自己搞不就好啦

不是有錢什麼都自己搞就好
如果有現成的方便可以用幹嘛非要自己搞?

還有睿能是外國公司?
哪裡是了?
難道你要說是因為它有很多外國投資者?
那麼我會建議你去看看我們的台灣之光、台積電的股權結構
保證讓你大吃一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