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Z FAHR wrote:你說得沒錯,雖然大...(恕刪) 只要大樓有室內機車停車格,找台電從各住戶電表拉線真的不難,花點錢就可以(看管委會財報,光資源回收就收益良多,有的是經費)!自充電才是造福住戶的做法!有監視器,也不怕別的住戶來您的車位充電...有了這個福利!大樓住戶才會想買自充電的車!
laurence666 wrote:今天你們業務要推銷...當你需要大眾去改變習慣甚至犧牲便利性...(恕刪) 每個產品本來都有弱點!難道要不理性一昧護航討論!?比較會進步?大樓住戶的便利性是可以增加的!若沒人構思執行,就永遠不便利!換電跟加油一樣,要遶路停下來做!但重點是油車能騎200公里,平均四天才需去加油,當今的換電車,拿來通勤,幾個能撐兩天才去?天天報到就更不便利了!若車友多了,還要跑別的換電站才換的到...面對現實!
葉小叉 wrote:自充電才是造福住戶的做法!有監視器,也不怕別的住戶來您的車位充電...有了這個福利!大樓住戶才會想買自充電的車!...(恕刪) 顯然大部分電動機車的消費者跟您的看法不一樣! 否則也不會9:1了
靈長類 wrote:顯然大部分電動機車...(恕刪) 不是的,是當今就性能而言,各大廠還在睡(油車市場穩固利潤好)...等睡獅群醒了,對消費者就有福了!我們現在做的,只是在大廠還沒醒前,提供一個更經濟好養的車,給大家多個選擇比較,別被挷死...
葉小叉 wrote:只要大樓有室內機車停車格,找台電從各住戶電表拉線真的不難,花點錢就可以...(恕刪) 充電車優先選擇就是家充,大樓機車停車格設充電設備,比路邊充電椿實用多了可行性也比較高,設置費用應該也有補助,有心要推動可以自己競選管委會主委成功機會應該比較大。
葉小叉 wrote:不是的,是當今就性能而言,各大廠還在睡(油車市場穩固利潤好)...等睡獅醒了,對消費者就有福了!...(恕刪) 談到性能, 之前其易的性能就很不錯了, 扣完補助的價格大概也就跟現在G1差不多, 又不需要繳月租費! 但賣的卻不好!我相信貴公司的銷售成績會說話! 老實說以電池規格+性能的CP值來說, 絕對不輸GOGORO!我也許下一台會考慮, 因為我目前是騎電自! 光48V20ah就要46000元了! 加不到3萬就有白牌+72V40ah的車, 的確很有誘因!但因為我的使用習慣只是拿來每日來回10公里的通勤使用, 家裡跟公司都可以充電, 其他用途大都開車!因此我選充電車完全沒有不便!但朋友如果以機車做為主要的交通工具, 想騎電動機車幾乎都是換GOGORO! 因為就算可以在家充電, 假日想跑遠一點的, 充電車根本使不上力!性能當然是考量之一, 但續航力才是他們選擇電動機車最大的障礙呀!
七七三 wrote:9成的人都騎油車你...(恕刪) 這就是電動車的潛在市場!想想,大陸地大,大家還是能騎電動車了,何況台灣呢?強調,不會限制您未來用什麼電池,只要電壓符合,長方形的電池倉放的進去,都可以讓它跑!對消費者這麼友善的做法,難道不值得鼓勵?
如果台灣和中國不存在差異性的話直接引進中國的解決方案大家應該都會買單才是但是台灣和中國的市場和使用習慣有一樣嗎葉小叉 wrote:這就是電動車的潛在市場!想想,大陸地大,大家還是能騎電動車了,何況台灣呢?強調,不會限制您未來用什麼電池,只要電壓符合,長方形的電池倉放的進去,都可以讓它跑!對消費者這麼友善的做法,難道不值得鼓勵?...(恕刪)
葉小叉 wrote:只要大樓有室內機車停車格,找台電從各住戶電表拉線真的不難...(恕刪) 你有住過大樓嗎?知道管委會還有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嗎?機車停車格拉電這件事比以你想像的難上10倍以上吧...除了少數建案原本就有規劃或是因為拿了補助所以架設幾個充電車位示範我很好奇有那些社區是後來自行拉線充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