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GOGORO之後,台灣電動機車誰得利???

ricky343 wrote:
破壞地球臭氧層的是碳...(恕刪)
更正,是温室效應啦,一時不察.
應該是光陽吧~帥懂笑想很久惹
不過 要是真的倒了 台灣電動機車 應該會一蹶不振
首先換電應該沒人敢做了,充電更不可能行得通(里程焦慮更大)
song945
我已經準備看怠速熄火的車款了。
哈哈

其實最近二個較大型的研究

顯示人類對臭氧層的理解還不夠

似乎臭氧也有自己的周期模式



最近有消息鴻海半固態要上路了

可惜鴻海出脫全部狗狗持股了

不然贔贔又要吹成本優勢了
大包o wrote:
可能是技術問題吧 價...(恕刪)

說對了發展重點中的重點
幾年前特斯拉擠下apple、google躍升為哈佛畢業生的第一志願公司,吸引全球前1%最聰明的人才進入研發電池科技,無非是想搞出技術上的突破。
只是現在仍是進展緩慢…雖然偶有新材料出現,但仍不到實用階段。

也許有人會酸,但看事情的高度不一樣,未來成就的事也會不一樣。
個人是希望特斯拉堅持繼續燒錢下去,也許有天會出現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發現。
ming131 wrote:
大包o wrote:...(恕刪)


其實,前面已經有網友提出關鍵:電車系統的重點在於多元發電與供電方式

只要對動力系統(馬達)的能源供應是統一用電力驅動

不管將來是「新材料、新技術的高效能充電電池」、「氫燃料電池」,或者是在發電方式有所改善(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光、風、潮汐....)

這才是電動車存在的的最大價值

睿能要繼續經營下去,就要分辨出自己的核心價值,並且正視目前實際遇到的技術困境。

不要堅持以大量資源去獨佔換電系統市佔率來成就品牌,而是將資源投入在關鍵的核心(比方說高效能馬達、能源控制系統)
JasonQ wrote:
不要堅持以大量資源去獨佔換電系統市佔率來成就品牌,而是將資源投入在關鍵的核心(比方說高效能馬達、能源控制系統)


馬達及控制器的技術,目前市售的電動車所遇到的問題。就是在高轉速時耗電量特別大。無法處理。如果要達到高轉速耗電量少。就必須採用弱電處理。但是採用此方法,扭力不足。重載時耗電量也特別大。無法兩全其美。
JasonQ
所以才具備技術差異,不是嗎?


曾輕有智障在轉發牛放屁會產生溫室效應

但事實上 地球在還沒有人類之前

牛的數量比現在還多

而近百年的紀錄也顯示

地球的周期海洋溫度才是改變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主因

而從南北二極的冰岩鑽探的證據也顯示地球萬年來

溫室效應最深層的主因

是那二片嘴燦蓮化的粉紅色蛋白質
JasonQ wrote:
資源投入在關鍵的核心(比方說高效能馬達、能源控制系統)


目前特斯拉及比亞迪以及各家的電動車的馬達控制。都還沒有突破,在高速時還是非常耗電。我朋友買了3台特斯拉。増程行的,還是跑不到400公里。因他喜歡開快車。

電動機車也是一樣。喜歡滿把油門,續航里程一樣跑不到40公里。
nob159 wrote:
目前特斯拉及比亞迪以...(恕刪)
從狗肉大部分車主都是選低月租兩項來看,就知是都會區通勤使用者為主,不會長時間右手一拜,都是爽爽騎這一類
ricky343 wrote:
不會長時間右手一拜,都是爽爽騎這一類


電池不是自己的,有問題再換一組就可以。難怪換電池的廠商,一公里快要3元,廠商還不賺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