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昜電動機車開箱文-台灣車廠誠意之作(10年6萬8千公里達成)

feedfish1020 wrote:
霧了點,沒壞沒壞...(恕刪)

提醒大家,新車的塑膠保護膜一定要撕掉,才不會黏住糊掉。
那儀表殼應該能拋光整新,燈殼可以
其昜電動機車二年10個月騎乘心得(里程:19,882公里):電動車的復仇/EV產業論壇

現在車上的里程數是19,882公里,比上個月增加766公里,每月平均是585公里。

把今年1月起的里程數做成一個圖表,每月的用車里程數是逐漸上升的趨勢。

油車的騎乘感
又到一年一度的機車排氣檢驗時間,但家裡的油車太少騎,已經快要發不起來,在踩了快一分鐘後,終於讓我給踩發了,於是出門騎了一大圈,把電池給充一下電。在停等紅綠燈時,這車除了有氣血循環機的超強功效之外,同時也讓兩隻後視鏡也抖個不停,抖動到連我的鼻子上的眼鏡也是在抖,抬頭往前看,前車也在抖個不停,都不知道是他的車子抖還是我的眼鏡抖動的緣故,對騎慣電動機車的我來說這真是活受罪啊~

我發現雙手按緊煞車後,抖動就減少許多,一放開就開始抖個不停,所以是眼鏡抖動讓我覺得前車抖的更嚴重,看他的後照鏡的震幅其實應該跟我差不多。

起步時,試著滿把起步,跟電動機車比起來,引擎真的超大聲,連自己都感覺不舒服,難怪沒幾台油車會起步就衝出去,就是因為太吵了!不會像引擎一樣抖動之外,路面的跳動也是影響騎乘路感的因素之一。

電動機車的騎乘感
有天一出門,剛好附近巷道的路面重鋪過,連標線都還沒畫上去,車子騎過去的時候,真的是用超滑順的感覺來形容,車身本身不抖動,路面也不跳動,就是跟在公園溜冰場上頭溜直排輪一樣的,只是這種感覺持續不了幾天,因為馬路的柏油路面過不了多久,就會變爛,平坦的路感就消失了。難道鋪馬路就不能像日本那樣用好一點的材料和較高成本的工法嗎?真的不懂啊!台灣這種”有鋪就好”的風氣,真的就是讓人民普遍生活品質低落的主因。

某天早上上班,路口等紅燈時,有台大卡車從右側對向轉彎到這個路口,一時間感到強烈的震動感,就像一般砂石車從旁邊過去的感覺。後來等卡車開過去之後,發現怎麼車子還在抖啊?側身低頭一看原來是前面的機車要閃卡車往後退,後土除碰到我的前輪了,難怪車還一直抖不停,真是好笑。又有一次在個大路口等紅綠燈,有位騎老檔車的阿北剛好停在我的右後方,第一次從後照鏡看到他低下頭來前後不斷的打量研究著我的後輪位置,前後大約看了十幾二十秒,過一會他又低下頭去好像再找什麼一樣,一分多鐘紅燈裡頭,最少有一半的時間是在看我的車尾,我猜他應該是在找我的排氣管,不然就是在找我的車上的廠牌或是貼紙才是.....可惜他沒有來問我,我就會告訴他這他這台是吃電的啦,找不到排氣管是正常的,一解他心頭之惑。

與環保有關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
四週環海的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但所受到氣候變遷的威脅跟其他國家是一樣的,為了改善或是減緩溫度上升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不吃牛改吃雞,就可以減少養牛過程之中所排放的碳,美國和中國這世界兩大碳排放冠亞軍現在都努力推動電動汽車,台灣則從是使用量超大的電動機車開始推,再加上電動巴士和汽車,一定能減少燃燒汽油所排碳的量,不能在這個重要時刻缺席,不然沿海地區就會像該紀錄片中的太平洋島國那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辛苦建立的家園將被上升的海平面給吞食。

去年巴黎氣候變遷大會前,法國費加洛報為台灣寫了一篇報導,寫出台灣的碳排放絕對不能忽視。


今年的氣候變遷大會是在摩洛哥舉辦,邀請世界各國的學生以卡片方式表達對氣候的承諾,再以電動交通工具擔任信差,每一國都用他們自己的車子:




















台灣也不例外,聯合國是邀請高雄在地生產的SWAP三台電動車(2輪、3輪、4輪)來參與這場盛會。

高雄中庄國中學生們寫了快八百張卡片,還有個很特別的宣誓儀式。





去年是兩萬多張卡片,今年以五萬多張卡片打破世界紀錄。

環保議題要及早從小教育起,才不會像成人們的世界都已經定型,很難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台灣政府雖非聯合國的會員國,但民間的力量一直都在,像是台南「週間夜晚」這本雜誌本期的內容,就用中英文雙語,把電動車的議題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討,也在臺北舉辦一場「電動車的復仇」首映會與一場電動車專業的論壇,並邀請兩位立委與會討論。

「電動車的復仇」中文版首映會:

EV產業論壇

TEVA協會和週間夜晚這次把電動輔助自行車、電動機車、電動汽車、電動巴士、控制器....台灣各個產業的專家都找來現場,讓人可以一次了解最新的資訊,凝聚共識。會中有檢討:為何台灣電動車的普及率比不上隔鄰的香港、使用時會碰到哪些困擾、十幾年來花費預算的效益、燃料費要由使用者付費、充電設施的建置、公部門的態度、電動機車的分享系統、PM2.5在週遭環境對健康的影響……等等,有非常廣泛的討論。
其昜電動機車二年十一個月騎乘心得(里程:20,507公里):SC-600麻新充電器

車上的里程來到20,507公里,比上個月多了625公里,平均一個月里程是586公里。

這個月中換了這二個小零件:


1.里程表螺絲座:本來是用束線帶綁起來,雖然可以轉,還是給他叫料來換吧!

2.座墊鎖座:在開啟時不會自動彈上來,要雙手並用才能開啟座墊,還是換掉比較方便使用

我的SW2騎著就低電壓,電量表突然降到底,還會直接斷電,以為鉛酸電池快要不行,開始計劃要把SWAP的鋰電池移到SW2上.......後來有一天等人時無聊亂轉,這才發現只是鎖頭接觸不良而已,鑰匙用力扭住不放時,電量表就可恢復正常.....。但是總不能這樣子用左手轉著鑰匙,只用右手騎上路,太危險了說,

這個零件在10年前也故障過一次,那時候還自己拆開焊接過,後來又發生同樣問題,就在家裡附近的機車行,找到PGO HOT50的龍頭鎖來換掉,就是照片這個黑黑的,終於功成身退的這組,這次本來也請車行再幫我調零件的,過了好多天都沒有消息,原來原廠已經沒有庫存零件,於是打電話跟其昜原廠訂,在第二天黑貓寄去車行,老闆直接幫車子換好龍頭鎖和馬桶鎖,下班後給他騎回來囉!一台18年的機車,有這種零件後勤支援,算是件很幸福的事吧?

等我SW2鉛酸電池都騎不動時,再來執行SWAP舊鋰三元電池移至SW2的計劃。這台SWAP就要用更大的新鋰鐵電池來騎囉!


因為車上的四顆鉛酸電池是兩年多前先換一顆,再換三顆,很怕會有四個電池電壓不平衡的狀況,會有一顆提早下課,就上網買一台麻新SC-600鉛酸電池充電器,把這台SW2每一顆獨立充飽充飽電,希望可以延長使用的壽命。

接著把它接上家裡的油車,充了一個多小時才充飽電,有一天在桃園三民路巨蛋路口時怠速時,因為紅燈時間超過2分鐘,就給它先熄火,想等剩下10秒再發動,結果熄火後打不發,電池雖然有電,但是一直打不起來,踩了好幾下也發不起來,只好把車子牽過路口,換等下個紅燈,繼續等,不死心的再發動一次,還好這次就發起來了。油車久久騎一次,真的是很不習慣,很怕突然間又熄火,所以要偶爾上路噴一噴油,才不會積碳發不動。

連汽車也接上去補電,6A竟然還充了4個小時才充飽.....還好有充電,不然臨時在外面發不動,就麻煩死了。這個充電器小小一組,不像以前那麼大顆,用好之後很好收納,不佔空間。一機三用,非常划算。(一開始先把舊的三顆50AH鉛酸接上去,完全不能充,就統統拿去回收...)


在這個月中,其昜工程師有巡迴到各個點,幫我們這幾個客戶進行車子的檢修與保養,我的車放在車行,工程師們直接到車行去接車回原廠處理。

換騎電動機車的先決條件:
一般人要騎電動機車還真的要先評估自己的環境是不是適合,千萬不要等車牽回家才來煩惱。除了車子的性能要符合騎乘需求之外,我自己還有:
1.堅強的技師(就一家山葉機車車行,老闆維修技術超強的)
2.完整的零件庫(原廠電話打下去,黑貓次日送到)
3.偏佈的救援系統(車行找的小貨車救援)雖然只找過一次
4.免費的充電站(廢話,自己地下室拉的電)
5.不太遠的通勤距離(35公里)
6.改掉滿把亂催的壞習慣
這樣就一直騎啦!

車行老闆說一般車行不能靠電動機車生存,沒有利頭啊…平常只能換換胎(一年換一條半,哈哈),和50元的齒輪油而已。前一個車行還叫我一次加兩罐,可能就是這原因,哈哈
請樓主看一下私訊
補字
補字補字補字補字補字
so760328 wrote:
請樓主看一下私訊補字...(恕刪)

我的電池續航力,目前都還能夠應付天天通勤的里程,只是要控制右手滿把催極速的時間。若是不節制,就會在回程時用嗶嗶聲來提醒我車子就快要沒電了!
其昜SWAP電動機車滿三週年騎乘心得(里程:20,705公里): 回娘家總體檢/DIY安裝雙鏡頭行車紀錄器 同場加映:SW2貨架改裝

車上里程來到20,705公里,只比上個月增加了178公里,平均每個月里程是575公里,這是因為有大半個月車子在其昜原廠的關係。

上個月工程師來到桃園區巡檢,因為是要拆車殼改線路很“搞剛”,需較長的時間回原廠處理,工程師把我的車載回去之後,請他們幫我把車上電量表的線路調整一下(上次日行燈是拉到電量表的線路,指針整個降下來剩下1/4而已,顯示幅度變很窄,只可以約略參考用...),日行燈被我拙手扳爛的小橡膠座,請他們幫我換一顆,也把這組跑了2萬公里的CVT皮帶和傳動部份打開來檢查,看看是否需要更換,因這段體檢期間不太短,不小心手太滑又買了一組雙鏡頭的行車紀錄器回來DIY安裝:

所以先請工程師也幫我從12V的電源處拉出一條線組,讓我可以直接接上紀錄器主機,省去自己找人接錯位置的困擾,像這種車上固定式的紀錄器就比原本我安裝在安全帽上頭戴式的,少了主機電源不足的問題,而且在匆忙出門時,經常會忘了去按開始錄影鍵。這次回娘家,一次解決我好幾個問題,工程師把車子運回高雄+機車託運來桃園的運費,再加上整個大檢測與改線路,原廠收的費用是2000元,直接用線上轉帳就搞定。

在SWAP回娘家的大約半個多月,換騎家中另一台110 cc的油車通勤,騎了好幾天之後感官慢慢就麻痺掉,對於引擎抖動和排氣管聲音也不知不覺 .....所以路上絕大多數對排氣和噪音無感的騎士,真的也不能太苛責他們,因為根本沒騎過電動車的人怎麼會想去換掉騎了很多年的這台愛駒呢?這一次長達半個多月的油車騎乘,是距離我20年前還沒換電動機車時所騎過最長的一段時間了,在這一段通勤時間內,我也仔細比較油車與電動機車到底差在哪:(油車缺點就不再贅述,前面已經寫很多啦...)
1.催起油門來比較沒壓力,油門見底出現時間間隔較長,電門把手一直催就會有可能提早低壓警示BB叫了
2.輪子寬,車子重,騎在路上感覺稍微穩一點,急煞時比較穩
3.滿把加速感更強,忠義路大上坡可到80,跟gogoro差不多,平路的表上極速可破百(google到有人可騎到110多)
4.把手造型較符合人體工學,握起來較舒服些
5.馬桶空間比較大,前面還有菜藍裝東西
6.有引擎聲(哈哈,終於變成優點啦)
車運回來時,有一天連續出現兩次緊急煞停的狀況,一次是我想搶黃燈,路口旁有位小學生要過馬路,他根本沒聽到我的車子的聲音,他就突然走出來,當車子緊急煞停時,只差了幾公分就碰到他。第二次是騎在桃園統領百貨旁的路上,那時剛好整條馬路都剛好沒車,正要加速時,有個年輕女騎士竟然從馬路右側給我逆向騎出來要斜切過馬路,正對著我的車撞過來,我第一時間看到她時,她根本沒看前方,而是看她的右後方,還好我煞停時,她也煞停,兩台車幾乎都要碰在一起了,實在太驚險了.....。一般行人和騎士都非常習慣用聽力來判斷有沒有車就過馬路,等到目光轉過來後才可看到電動機車,所以我都會在騎過同向的行人時,跟行人保持一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但像上面這種狀況,前面是我的錯,路口還想加速,但後面就是女騎士完全沒看對向的路了。這時油車引擎加速的聲音反而是一種安全提醒說。

仔細比較起來,其昜SWAP的極速和馬力不是110cc的對手,像很早之前有説過的,約莫等於90-100cc左右,雖然其昜這台已經是目前臺灣車市上軸距最長、車架最大的電動機車(但輪子不算大顆,我想下一台電動機車一定要更大台,用更寬的大輪,騎起來才會更穩,更安全說!!



DIY安裝雙鏡頭行車紀錄器

唯賽思通(VSYS)這是中國的品牌,汽車與機車的都有生產,原本計劃要裝的高畫質機種一組要價4-5000元,真的花不下去,後來有看到1800-2500左右的網購雙鏡頭的,就跑到淘寶找了這款最低價的雙鏡頭機車用的這款

收到後發現盒子的包裝還不錯,體積也不大,因為最困難的電源問題,原廠工程師已經幫我搞定了,接下來的工作就自己DIY吧!一開始先用行動電源在家先測試全機可正常運作,接著就準備工具:套筒+十字起+電火布和一個小椅子到地下室去,第一個先裝後鏡頭:

這邊因為沒有平面可鎖,也不想破壞後燈,就用兩條他們附的束線帶,直接綁緊在貨架鐵管上,完全不會晃動,線路則是從後燈旁的縫隙穿進去,再用束線帶固定在車架上



第二個是裝前鏡頭:




本想裝在車殼正下方的,因為下緣寬度不夠,不能鎖,於是找到這個SWAP軟塑膠貼紙上面,剛好可以固定,也可抓到水平角度的位置之後,用兩隻附的小螺絲給鎖上去,線路直接往下走到電池艙旁的縫隙,延著電池艙車架走到總開關處

再從馬桶前緣的原本就有的小開口走線上來,這樣子都完全不用破壞任何車殼或馬桶結構.....除了前鏡頭的兩顆螺絲之外。

第一次上路,白天近距離都可辨識出車牌,稍遠就不行了,這款陽春版的沒有螢幕可看,所以必須拔卡後塞入手機內或是用手機讀卡機讀取檔案,手機上再安裝個MX PLAYER就能播放影片檔,騎了半個多小時,主機微溫而已,算很穩定的一款,平常都不用去顧,要看主機有沒有運作,有個燈號會顯示主機狀態,非常簡單易讀。

白天

晚上
這樣子的價格能夠有這樣子的品質,我覺得夠用了,一分錢一分貨囉!因為沒啥經驗,大約花了一個多小時才裝好這一組,這樣子一出門就會有車機幫我錄影,不用怕安全帽上面的沒電或是忘掉啟動錄影功能,很方便又實用,主機斷電後,還會自己運作10幾秒才自動關機,不會一斷電就漏拍,具實用性設計。


SW2貨架椅墊延伸加裝後靠

因為平常需要三貼載小孩下課,雖只有在家附近一二公里的距離,三人坐起來勉強OK,但在寒流來時大家都把冬天大外套穿上去的時候,乘坐空間就會有點擠,最後面的人還會有一半要坐到最後端的鐵架上,真的是不太舒服,於是就構想著去裝個後靠背和座墊,改善一下這狀況。先問了車行老闆有沒有像是J-BuBu原廠那款小靠背,他幫我問了之後......沒有我的貨架可以裝的。這是因為現在車款尾巴大都是一款一個造型的,想加裝就必須靠底下的原廠支架鎖孔去加裝其專用靠背,在網路上查了一下,原廠一顆後靠背要價1200左右,好一點的含安裝要2000元,若像我這台SW2這種沒有開發原廠配件的,找副廠的一個要990元,而且還不一定有人要做這種形狀貨架用的,找了好久找不到,只好跑到中國網上,找到可鎖BWS鐵管貨架的這顆大饅頭後靠背。
其實這款在台灣網拍也有賣,最低價大約390元左右,但我直接從淘寶買會比這價格還便宜一些,貨運的時間也比較久。不可諱言臺灣原廠製造品質上會有一定的水準,耐用度絕對比淘寶貨還長,但在我這台邁入第19年的電動機車上頭,我就不打算買到這個價位的原廠靠背,這靠背也是我這台老車唯一改裝上的花費。其他都是小零件更換而已。

SW2貨架鐵管的管徑是20mm,淘寶這個固定架是給BWS的25mm鐵管用的,拿到後直接鎖上去發現根本咬不住,就去找了上次換下來的舊把手的橡膠,把頭剪開,再從中間剪破之後套上鐵管,再鎖上之後就差不多剛好,但是用力往後扳動時,還是會歪掉。後來還是利用下面這塊訂製椅墊的木頭底板給卡住才固定的。

接著就是去找機車椅墊的老師傅,請他想辦法幫我貨架給包上椅墊,他拿出捲尺,量了又量,上下量,左右量,再把數字抄在工作簿上,問我長度和椅墊高度後

進去裡頭一會兒,出來時就拿了一張剪好形狀的報紙出來,在上面標注很多記號和數字,我猜他是在定位螺絲孔的位置.....最後老闆說:明天下班把車騎過來裝。(這有這麼簡單做嗎?)

第二天下午接近五點時接到電話說:座墊好了。於是在下班時就騎到他店裡,老闆娘說老闆剛好不在,她把椅墊拿給我,我就自己先放上去看看,尺寸和固定螺絲的位置剛剛好,不會卡到也不用再修改,自己用手將螺絲輕輕鎖一下,椅墊就不會移動了

老師傅的功力果然了得,最早曾經想過去買個腳踏車用的後椅墊來鎖上,但形狀不合,鎖點也不合,硬要固定,應該會很難看才對,看到這個純手工椅墊裝好之後,感想是:還好我沒有自己搞.....讓專業的來吧!!

實際載人上路的路感是:可以慢慢騎,轉彎幅度也要注意不要太大,放慢一點點,人也儘量不要坐到最後面的位置,因為車子的重心會往後移,一定得要調整自己的騎法,在路上也不要任意變換車道。法規上機車不能三貼,這種改裝也不是人人都需要的,叔叔沒練過,騎車不建議三貼,被警察攔下來不要說是我教的,也請大家不要學我啊!

不小心也把油車的靠背給買回來,福建三陽所生產的原廠零件,鎖孔一模一樣,用一根套筒轉下馬桶內和原後架鎖孔上共8顆螺絲,就能輕輕鬆鬆鎖上這組後靠背,納悶的是.....為何SYM台灣原廠沒有這零件可叫呢?還有的車主去給改裝車行燒鐵架式的後靠背,造型上真的不如原廠所設計的較有整體感。

三年來所節省通勤成本估算
從三年前開始騎這台電動機車通勤,現在回頭算一算大約省下:
1.用汽車通勤的油錢五萬多元了(加一桶油從1500~1100元都有過),這加油的成本已經可以再拿來裝顆新的電池還有剩了
2.若以每顆原廠4.8萬元訂價來算,平均每公里騎乘成本目前是2.4元左右
3.若用換電的來估算,我的平均里程約600公里,適用在799這級距,3年下來總月租費要繳到28,764元,粗算起來總支出成本從現在再騎下去的里程數跟換電比,都是多的里程,但換電的優勢絕不是能源成本低,而是到處可換電的方便性才對啊.....。

前陣子屏東執行處拍出2台SW2車,里程數一台只有個位數,一台是二位數,兩台都不到一百公里,拍到之後他自己把電池和充電器裝上車之後,就可以上路趴趴走了,真的是賺到。

一台電動機車在天天上班通勤的使用狀態下可以騎多久?騎多遠? 耐用度上會比油車爛嗎?我用長時間的實測經驗告訴大家了。在台南還有台Candy2.0 前幾天去車行維修時的里程數已經是88,000公里了說。不要被一堆機車行師傅洗腦說電動機車一下子就得報廢,是要看買到的是什麼車?用什麼方法在騎電動機車才是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golden888 wrote:
其昜SWAP電動機...(恕刪)

總體檢+車子高雄~桃園來回運費,原廠收2000實在是佛心價
bigandy.gm wrote:
總體檢+車子高雄~桃...(恕刪)

前腳踏板的長度是41.多公分,比原廠寫的39公分還要長一點點,因為電池高度較鉛酸板的高,所以長度會因為兩邊的斜度而比較長。車架應是同樣長。
我去看一下其昜的歷史,其昜是台灣電動機車的先鋒,算是用心,
若非政府政策扯後腿應該早就有相當規模了,可惜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