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對 wrote:所以就是你對睿能,對電車有很深的成見說的好像台灣不配有電動車產業油車說環保你都沒意見?我能說這種人就是反台灣嗎!補助也能嘴政府為什麼要補助二行程的機車淘汰?不是為了環保嗎?什麼都沒差大家繼續騎二行程機車噴煙就好了,還補助?你很喜歡二行程機車在你面前噴煙嗎?補助只是誘因,你有本事也去設個車廠來領,不要只會嘴 典型的不當擴大解釋,腦補了一堆我沒打的東西,我只承認我對睿能有意見,其他都是你幻想出來的,習慣性製造對立跟衝突,把人冠上反台灣的帽子,標準不受控制的網軍,厲害厲害。
你對睿能有意見很重要嗎?你可以針對它的問題嘴,搞不好我還會贊聲嘴什麼補助!是只有買gogoro才能領補助嗎?買中華,光陽的電車沒補助?既然是嘴補助就是反對整體電車不是嗎?光陽要發表的電車可不可以申請補助?騎電車是得罪你嗎?電車有傷害你的利益?還跑來電車版嘴?到底是誰在製造對立,打人還喊救人,還戴別人帽子網軍?那你是嘴炮軍還是韓粉? chuleei wrote:典型的不當擴大解釋,...(恕刪)
song945 wrote:說的很好啊,但是火車(恕刪) 您的意思是開公司就是要靠補助就可以了..?反正政府錢領不完的,只要敢就可以了,對不對火車不會停,但遇到減速(減少補助)就哭爹喊娘的,換位思考一下你是對的,因為政府官員很笨,錢也不是自己的,亂花也不會心痛,只要有臉皮夠厚都可以靠補助維持公司營運,非常欣賞你的直白
電動車發電機太小確實是跑不快,老人買菜接小孩代步車。不到台幣15萬價格買台遮風避雨吹冷氣代步車,覺得不虧。那電動機車呢?不用那麼大發電機吧,油電兩用的,台灣只要出一台,狗牌就不用混了,也是能理解為何有人會跳腳啦 盤子價格根本就是活在台灣政策保護下,出國際市場毫無競爭力。
噗你貼的那幾台垃圾,哪一台走出國際了不是很便宜好用,你買了沒?有冷氣嗎?你老花眼睛要換一付嗎?這種什麼車進來,台灣的產品就掛了聽二十年了,放屁都比較好聽你還沒回答能不能通過驗車呢!你不懂,不知道,還是裝傻?fedora wrote:電動車發電機太小確實...(恕刪)
那需要不需要我馬上去找一輛有冷氣的貼圖給你看?不費什麼功夫的,因為一大堆,隨便找都有。 帶偏見就像茶杯滿了,什麼也裝不下。純電的台幣17萬元超級熱銷五菱宏光MINI EV就有冷氣。油電兩用的也一堆啦,加冷氣加個幾萬而已。發電機+電池,不是各自互不相干,而是可以協同運作。紅燈知道吧,多的跟蚊子似的。停紅燈時,發電機可以全力給電池充電,然後行駛時舉例比方 發電機出力60%、電池出力40%。當然這個比例是可以任意調整的。所以你以為5KW發電機,車子總出力只有5KW,那就大錯特錯了。可以是發電機出 5KW,電池也出5KW,總輸出就有10KW…這樣子協同運作。然後路上一定有紅燈,停紅燈時發電機就趕緊給電池補電。紅燈停得多了,充電多,電池就不會耗盡。假設電池耗盡,那也不過是總出力下降,也不至於拋錨路上動彈不得。然後大陸車,台灣不能引進賣,不是檢驗問題,是立場政策問題,你是真不懂,還裝傻假不懂。我意思是:油電兩用是外星黑科技嗎?有那麼難嗎?大陸一些三流雜牌工廠都能做了,台灣好幾家歷史悠久老牌機車廠商,竟一家都做不出來。到底是做不出來,還是不想做?是怕太好用,太耐用,砸了金飯碗嗎。
你知道10KW的動力是多大嗎?跟一台勁戰差不多而已開在台灣的街頭是要當路隊長嗎?被叭整路的嗎?老人家建議你多做點功課,先進國家對車輛使用是很嚴格的,不是你腦補就拿來用這種車只能在中國,印度這類發展國家才能使用,要按照台灣的環保標準,安全標準不可能上路的建議你搬去中國買台享受,台灣就別做夢了宏光的車剛出來我就有研究了,我還貼過視頻,就是一台兩光的電動車,除了便宜沒其他特色了,根本無法在台灣上市油電車不是早就有了嗎?toyota一堆還沒對手,你說的引擎僅作發電不直接參與驅動,不是貼給你雪芙蘭生產過,失敗了你怎麼不去查查為什麼會失敗?就靠你的腦去補能改變現實嗎?等你閱讀完雪佛蘭的伏特為何失敗,我們再來討論OK?跟外行人聊車真累fedora wrote:那需要不需要我馬上去...(恕刪)
你說的對 wrote:油電車不是早就有了嗎?toyota一堆還沒對手,你說的引擎僅作發電不直接參與驅動,不是貼給你雪芙蘭生產過,失敗了你怎麼不去查查為什麼會失敗?就靠你的腦去補能改變現實嗎?(恕刪) 電動汽車失敗,不見得電動機車也失敗大陸光內需賣了 幾億輛,廠商躺著數鈔票數到手酸,難道也是失敗產品?對岸那邊的就不是人,不是市場嗎。難道要賣出去給歐洲白皮膚金頭髮的才能算成功。然後說它那個發電機排煙都沒過濾什麼的,環保檢驗怎會過。大陸車就不能引進台灣賣的,是在鬼打牆。你管他們不環保,關我們什麼事。我意思是台灣廠商難道沒辦法做類似的油電兩用車,本質是電動機車,內建發電機當然要過濾啥的通通加上去,以便可以合乎台灣六期~七期環保法規,然後加了零件也可以賣更貴,多一個空氣濾清器啥的多8千~1萬這樣子,油水不是很好賺嗎,為什麼沒廠商要做。油車內燃機都能做了,小型發電機沒理由做不出來吧。是電動車,有電動馬達加速性能。也是油車,加汽油給發電機,續航就可以幾百公里。打遍天下無敵手啊 既不罪油商、背後利益集團、政客。因為發電機也是要吃油的,不得罪金融大佬,就不會被背後衝康阻礙。然後又可以發展自身電池發財之路。妙啊。當然唯一缺點:某牌的若堅持靠換電賺錢,油電兩用機車若在台灣上市,它就大概要下台一鞠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