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 最火小牛N1電動車入手開箱速報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我同意你估的不到 6 萬的成本, 是有可能組出白牌等級 (相當於市面最便宜低級料的 125油車);
但要組出 Gogoro 騎乘感的車子應該不太可行.

空車成本估12000已經比96樓的勁戰還高50%了,就算比不上Gogoro也不會差到哪去,
何況我一開始就只是要估相同的動力與續航性能。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請考慮車架和馬達, 不只是增加載重和增加功率而已.

已經考慮進去囉,極速從60提到90,多1顆10公斤電池,對車架成本差異很小。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例如, 另棟樓介紹的其昜 Swap, 它是綠牌的, 你覺得它成本多少?

其昜4300W配1.9kwh,但用了CVT成本較高。
按照小牛的實力,成本大概4.5萬吧。
不過它產量低,
如果又自行設計太多組件,那成本就會高很多。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總之 Gogoro 的問題我不認為是它想賺暴利 (我猜以目前的報價也不可能有暴利), 而是它設計出來的東西成本太高了.


Gogoro車子有可能是虧本賣,
但是壟斷能源,每年想賺你10788月費,未來會漲多少還未知。
搞特規零件計畫壟斷維修,
這些都展現了Gogoro想要獲取暴利的意圖。

簡單的說,Gogoro的最大問題就是成本太高又想賺暴利。
CUFOX wrote:
搞特規零件計劃壟斷維修,
這些都展現了Gogoro想要獲取暴利的意圖


想賺零件費我是同意啦,
不過蓋交換站,還要蓋到有經濟規模,一座多少錢之前都有人算過了,
那樣的花費,
敢這樣玩也是看得很遠。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CUFOX wrote:
Gogoro車子有可能是虧本賣,
但是壟斷能源,每年想賺你10788月費,未來會漲多少還未知。
搞特規零件計畫壟斷維修,
這些都展現了Gogoro想要獲取暴利的意圖。
簡單的說,Gogoro的最大問題就是成本太高又想賺暴利。...(恕刪)


- ..."**想**賺暴利" ..."**想要**獲取暴利的**意圖**"
我不知道他們除了電池 (我可以理解電池在他們規畫的經營模式是必須特規),
其他非電池部分還硬搞特規肚子是怎麼想, 沒辦法評論,

實際上目前公布這樣的報價/月費有沒有可能有暴利呢?

- "每年想賺你10788月費" 應該說 "每年想收你10788月費"
如果每輛車以至少須備妥 2 組電池 (每組 2 個, 也就是 4 個) 計算,
就算以你的小牛估算為準, 那也要攤快3~4年,
一般電機車的電池可以撐 4 年的比例高嗎?
但是如果他們大數據做的夠好, 可能每輛車只須備妥 1.5 組電池.

- 我認為目前規畫的方案是不合人性的,
但 "合不合人性" 和 "有沒有暴利" 和 "想不想賺暴利" 都是不相關的.
市區限速50公里,其實 小牛N1 在市區騎很夠了,電門摧到底,也不用怕超速領紅單。

騎汽油白牌的,我常常要去注意時速表,深怕一不小心超速被拍照,紅單1800元就飛了。當然機車都快樂表的,指針到 60 也 OK 的,實際仍沒超過 50。


至於有人說這種速度,騎腳踏車就好了

想問:真有騎過腳踏車嗎?

現在路邊很多 Ubike,用悠遊卡就可以借了,30分鐘內還車免費。不防去騎騎看。

前陣子好奇+覺的好玩,去借來騎騎看,發現久沒運動,才騎一小段,滿頭大汗了....

**************************

題外話:

10千克 = 10公斤

那個電池應該是 10公斤

不過樓主在第一樓提到是 20斤,原以為筆誤,後來仔細想想,那是大陸的「斤」吧

大陸 1公斤(KG) = 2斤。

大陸那邊的人講體重會有 100斤、200斤的。

第一次在六間房聽一位女主播說她體重90斤,以為她在開玩笑,那樣纖細柔弱的女子,怎會90公斤。後來才知道 90斤=45公斤。那個斤是地方單位。

台灣這邊多用國際公制單位,很少會直接說「斤」這種地方單位。

雖說台灣也有台斤(600公克),傳統菜市場比較常用,一般則很少在用。
AsimoRobot wrote:大家好~ 小弟是對岸的網友~ 我發現這...(恕刪)


溝錐哦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 "每年想賺你10788月費" 應該說 "每年想收你10788月費"
如果每輛車以至少須備妥 2 組電池 (每組 2 個, 也就是 4 個) 計算,
就算以你的小牛估算為準, 那也要攤快3~4年,
一般電機車的電池可以撐 4 年的比例高嗎?
但是如果他們大數據做的夠好, 可能每輛車只須備妥 1.5 組電池.

備用電池不需要這麼多。

應該這樣估:
假設用戶平均72小時換一次電池,而每次充電2小時。
若所有人進站時間完美,36個用戶只要一份備用電池就夠了。
但不可能所有人進站時間都完美,假設尖峰人潮流量是平均流量三倍,
那也只要10個用戶一份備用電池就夠了。


很多電池撐不到3年是因為平衡系統沒做好,電量少的電池被過放。
要不然就是總電量太少,循環次數過高。
一組電池循環600次可以跑60000km,
很多人10年都跑不到這里程,要撐五六年應該不成問題。

汽油機車每公里只要撥出0.05元就足以養活加油站,交換站的營運成本應該比這還低吧?

這樣算一算就知道Gogoro的月費是賺滿大的。
不知道版上有多少人騎過電動車?
更明確的說, 在那邊稱讚小牛的有多少在大陸騎過電動車?

用我騎過的經驗來說, 40公里對這種輕量型的電動車來說
騎太快真的會很飄, 騎起來怕怕的
但是, 說45極速就夠的人 也未免太不懂車了
一個人騎可以到50, 兩個人的時候呢?
如果讀文化或是住在有坡度地方的人, 一個人要上去都很難了
更何況是戴著人的時候


fedora wrote:
市區限速50公里,其實 小牛N1 在市區騎很夠了,電門摧到底,也不用怕超速領紅單。...(恕刪)
My Flickr: www.flickr.com/photos/wuwaiter/
有聽說過, GOGORO用演算法的方式可以減少備用電池的數量
但這樣說好了, 你有去加油的時候加不到的嗎?
如果說發生換不到電池的狀況時, 用戶體驗就會很差
長久來說, 對品牌經營是個傷害
所以我是不太相信"十個用戶一份備用電池" 可以做到這個完美
尤其是在初期用戶少的時候, 更不可能做到十比一的
再來就是電池壽命, 就算可以用到六百次
可以用個1/2~1/3時 就會開始有電量上的差異出現
所以100*600 這種算法你覺得合理嗎?


GOGORO最不合理的地方是在於綁充電的方式
用戶不能自行充電
甚至不能用次數來計算充電的費用
對於一般平民來說 都太貴了
不然的話, 在各方面的設計上來說, 確實是完敗小牛的

CUFOX wrote:
那也只要10個用戶一份備用電池就夠了。...(恕刪)
My Flickr: www.flickr.com/photos/wuwaiter/
2萬元,時速45公里真的很夠了

它那是故意限速的,配合中國政府法令。

德國 BOCSH 馬達豈有那麼爛的,只能跑時速45,隨便一個爛國產都強過它。想也知道是故意限速的。


不過台灣根本也買不到,討論也沒意思,看的到吃不到。

私人進口也是行不通的,政府會刁難,保護國內擺爛產業。要不那種13萬天價還有人敢開,人人都買大陸電動機車就好了。


13萬元的,最高時速,那當然另當別論

不過13萬元我寧願去買黃牌重機,禁騎機車道 照飆不誤(合法),也不必二段左轉(黃牌特權),還能上快速道路。

重機車大,兩人坐仍是很舒適。操控也穩多了,側面強風吹不倒。假日聯誼去 山上/海邊 也不必擔心沒地方換電池。

一台小不拉機,坐到屁股痛的。和一台大又穩重,座位寬敞的重機。到是說說看:朋友、女生比較想給誰載?

若能接受二手車,其實 13萬買二手汽車都夠了。如還在讀書的學生,開車才屌,女同學搶著坐。


可能有些人誤解 電動機車 不用掛牌,不管怎麼飆車、違反交通條例,都不會被開單?

錯~

在台灣,好像是時速25還多少以下的,才不用掛牌,視作電動腳踏車。

超過就得掛牌,一樣會被開單。且掛牌就要繳:牌照稅、燃料稅,即使是電動的也是照收。


*************************

法律沒規定,一人只能有一台車,高興要買 2台、3台、百台,只要有錢,有何不可。

13萬元 = 一台白牌汽油機車 + 一台電動機車。還找錢。

買兩台、三台,這樣不是更爽。

出遠門,騎汽油的。
短程,去附近 7-11、吃飯 什麼的,騎電動的。

機車也不必買停車位,隨便停就好了。

fedora wrote:
2萬元,時速45公里真的很夠了
它那是故意限速的,配合中國政府法令。
德國 BOCSH 馬達豈有那麼爛的,只能跑時速45,隨便一個爛國產都強過它。想也知道是故意限速的。
不過台灣根本也買不到,討論也沒意思,看的到吃不到。
私人進口也是行不通的,政府會刁難,保護國內擺爛產業。要不那種13萬天價還有人敢開,人人都買大陸電動機車就好了。...(恕刪)


期待我國首位引進小牛的 開箱+申請車牌 文 !

其實如果有代理商之類的 , 願意引進我國 , 就算在我國開2倍價 , 應該還是有銷路 !
最近一次停權時間-->說明:您已被停權至2010-09-04 。 累計停權次數-->10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