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用挑雞肋的觀點來看gogoro的設計定價怎麼了

產品是由消費者來定價, 而不是生產者, 當東西賣不出去, 設計的再好就是沒價值...
我也是從gogoro還未上市就一直追縱的愛好者....我對新奇的產品很有興趣,對設計業也有一定的涉獵,所以社會大眾對gogoro持保留的態度我也是大概就能預見的.基本上以gogoro從零開發從無到有的產品及其設計創新,我也是不覺得他算貴,我之前也大約猜到他的售價了,我甚至覺得他賣這個價搞不好算虧本....
只不過他的月費策略及合約的種種限制是失算了!讓原本就有點因價格而猶豫的買家,更是打起退堂鼓.....
我從他產品銷售的觀點來看,不用專業就能分析出很多矛盾之處...
你是一個用來號稱"都市代步"的交通工具,且還必須要以數量架構起智慧電網形式來販賣怎會賣一個並非人人能付擔的起的價格?(其廣告中也一直說明其銷售主力客群)
但總之最後結骨眼,他們聽進去了,發現問題點,願意從新思考.
不過我自己的想法是...這台賣12萬的.基本上我們都只是聽到消費者再叫...會不會壓根該公司的目標就是先鋒的1000台為準?就是指這款高檔的原本廠商就是把他定為首發的高價產品..然後邊賣再邊開發普級款?
因為產品銷售後市面上就會有口碑,有話題,(如果是好的話)繼而推出所謂的平價版,再慢慢帶動買氣?不然我想破頭也想不到只靠那幾百台單項產品能養活一間公司幾年?(除非該公司還有副業)
不過如蜾是同我所想的計畫,那這台車就得經的起考驗..不然.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回到基本中的基本吧....

機車不管排氣量多大.車體多大.吃油還是吃電
都應該具備一個最基本的功能

就是從A點騎到B點

A到B之間的距離可能是5公里.也可能是50公里.也或許是100公里或500公里

如果是5公里.50公里那gogoro應該可以勝任

但如果是騎個100~500公里呢?
那"能騎多遠.速度多快.能源(燃料)補給方不方便"就成了重點
此時gogoro就無用武之地了....
反倒是隨便一台100CC的油車都可以辦得到

說gogoro不值10萬多最主要就是在說這一點
多出來的一些有的沒有的配備
真的都是很多餘的東西

"騎得遠.騎得快.能源補給方便"這才是一台機車最應該重視的地方
基本中的基本
一家外商公司要創新要升級很多方法都可以行之!
而它卻偏偏以它自身公司為最大利基點來銷售這商品!

今天這公司有資金並不是沒資金!但這做法真的讓人很難苟同

今天若它訂價在49900!而且可自行充電,我想它的銷售量可以抓到5千台以上!
5千台的基數各樣成本可大幅降低,而且不用花費在交換站的建立!
若是以這樣的基礎上市,我肯定會支持一台!

今天它自己預估可能都沒500台的量,加上把交換站成本算上才有今天的128000不含電池的車價!
這公司壞就壞在還沒學會走路就想飛,而且胃口與野心都太大了!

沒有一個基礎的市佔一下子就想要吃電源市場....!

應該以49900搶市,贏得好口碑及銷量後在去做便利性的交換站,有需求的人就付月費!
特斯拉經營這麼久了也不敢以充電綁消費者,GOGORO這家外商公司也太看的起自己政商關係了!

台灣若不是有ARTC這鬼東西在保護這些黑心車商,吃定台灣消費者!
若以開放的態度這國內車商早死一大半了!

我很期待GOGORO這東西銷到國外後會是怎樣!




ftogt wrote:
回到基本中的基本吧...(恕刪)

話不能這麼說...
你忘記了他是款"電動車",然電動車就該拿目前電動車的能耐來比較,這就是為啥不認同的人這麼多了,因為思維上大家還是將其和加油車比,不是說不對.但電動車還在發展過程中,這台已堪稱翹楚.這樣比怎麼樣電動車都達不到消費者的滿意程度,這也是目前電動機車發展的困境,你有沒想過..如果明天突然出現了一台電動車能達到你的要求呢?我假設充電以不成問題了(能邊騎邊充)性能也超過現今150cc以上.外形又美又好,但一台要價50萬或100萬,是不是一樣被臭?
gogoro當然深知電動車性能,續航力就是要向加油車看齊,所以才會開發出換電這個方式(充電要等),至少要突破目前困境只要假以時日開發夠多夠方便的換電站數量即可.但要記住,換電站的擴點是需要時間的,沒有任何東西一蹴可及的.當初電信業網路就是一個例子.
樓主你真的太天真了
一台汽車如果把零件分別拆下來購買,你知道要花多少錢嗎?
答案是車價的20倍

如果零件可以讓你用這種方法去扣除
那廠商都不必賣了

咱們不那對岸的小牛來比
歐洲很多國家都開發了像i-Road的三輪或四輪小車
去看看別人的設計和售價吧

hTc的手機設計的也很好呀
甚至比iphone好
但沒銷量
什麼都是0

小米就是抄抄抄
設計幾乎0分
但有銷量
他就是king

linfon wrote:
因為自己本身也是搞...(恕刪)


那要看Gogoro賣的是產品還是服務?
對照差不多時間軟銀推出的Pepper機器人,
一樣不便宜(月租費還比較貴)一樣賠錢賣,
但Pepper首批300台不到1分鐘就賣光了,
因為軟銀賣的是服務,營收模式與來源不是機器人這個產品本身,
所以消費者評估的就是Pepper未來可以提供的服務價值。
而陸學森原本的目的是希望改變城市能源使用模式,
感覺是在販賣一種服務,
但銷售模式出來時卻是拿一般機車的移動服務需求來比較,
一般人自然拿基本的移動需求來評估Gogoro的價值,

andy5257 wrote:
一家外商公司要創新...(恕刪)

我倒覺得這車一定沒辦法賣到你所謂的49900元,坦白講懂的人一定知道這車成本絕對沒這麼便宜(之前版上有自製電動車的人也有分析過成本了),我甚至敢說賣10~12萬甚至已量來說是虧本的.
再來,他若是以虧本賣4990衝量...賣的好首要問題就是...你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建構夠好夠多的換電站..不然商譽也是等著完蛋..除非同時間又開發出充電產品(但原本gogoro是頃向不讓消費能自行充電的)
在虧本賣車又必須先大量架設出夠多的換電站(賣的越好越快就必須越多換電站),我不認為他有這樣多的資本.

racingshop wrote:
樓主你真的太天真了...(恕刪)

不不不..歐洲有辦法生產出那樣的造車成本是因為他公司原先就是"造車的",且原母公司資本雄厚,任何關於車子的通路皆以成型,才有可能降低其生產成本.
我在猜搞不好gogoro已生產的車都還不足千台呢.
frogger wrote:
那要看Gogoro...(恕刪)

對.我覺得你說到了重點....
一般人在比性能,比售價,比外型,比價格,比東比西時...壓根早以忘了他是一台電動車了!
再來他是可被替代的交通工具而已,除了新奇的"環保"話題以外....能幹嘛?就是台代步的交通工具嘛...要比炫.進口重機比他炫.要比快,進口重機比他快...所以要賣比別人貴.你就必須殺出跟一般機車不同的血路...所謂的不同並不單單是功能.我假設比喻....
他有外殼能讓你不淋雨?又或者是他能飛短程?等等的有別於現今機車的想法....而不單只是燃料上的問題.這樣再貴大家都會買單.
所以當不可能把機車做的會飛的時候..你所訂定的價格就是很重要的了.畢竟他只是吃電池的代步工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