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305漳泉 wrote:
光這就比換電什麼六秒好多了!
一個機車如果能讓其他服務業也能賺到錢,不是對經濟流通比較好;今天如果咖啡廳或是速食店,當然選擇這種充電,因為十分鐘至少喝杯咖啡,吃幾塊蛋糕。
續航能力如果有50公里,除非非常趕時間,或是非常熱血的,包括我跟重機車隊一起團跑,也不會一直騎到目的地,中間一定有個小廁所休息一下的地方。
我目前想在小地方開個小咖啡店,我就會選擇這種來配合。
這會是致命點!!!!!
就是這點讓自充比換電低一階
當自充量放大
充電站的不確定性會是危機
使用者無法知道
就算知道也無法掌握
這是最大危機
當自充量放大
換電的必定降價
一降價自充就危險了
(消費者絕對有利)
台灣已經鋪滿90%以上生活圈的換電站
自充的空間不大了
不過一切最重要的就是
成本
誰的成本低,售價低就可以存活
目前看來還是換電成本低
Ramsa wrote:
我猜 cyt7241208大 所說的是充電器本體電源來源線,而非至機車的充電線
不過這麼設計大概還是著眼於
1.充電器後方進線,會增加設置的成本
2.就防水防塵的觀點,下方進出線,結構上就能避免水塵進入本體內部
另外就是蠻好奇這充電器的散熱能力能到何種程度....
沒錯!!
明明大面板後面都藏線了
那下方的線滿突兀的
就像現在的冷氣機一樣
室內機就像懸空在牆壁上一樣
無任何的外漏線材
原來有這樣的技術和成本考量
美觀的設計和技術及成本常常是衝突的
中華比上gogoro低一階
不只是換電而已
從車子到充電站很多地方
都因 "成本" 而委協了
這樣的方式註定中華只能costdown來生存
不過這點在台灣變優點了......orz......
下方的螺絲真的太醜了!!!!!!!
要外漏也要有點美感吧
螺絲和水泥地板處理的很隨便的感覺
白線明明就是要畫直的
兩側的不平的突出螺絲區塊
白線畫上去就變不平整
看了不舒服
把兩側螺絲的水泥地局部泥塑形不要外表一看就不平整
地上的停車白線也不要畫在水泥上面
這樣視覺會好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