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ip8317 wrote:
新聞連結特斯拉一直在.特斯拉一直在全球積極推廣電動車,視為更環保的出遊方式,但這觀點並非所有人都認同。新加坡環境與水資源部長 Masagos Zulkifli 表示,電動車是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推廣的生活方式,不是解決氣候環境問題的有效解答,新加坡對生活方式的話題沒有興趣。
馬斯克曾公開表示,新加坡推廣電動車速度非常難,政府甚至表現出對電動車發展不支持的態度,至少也算不積極。新加坡環境與水資源部長 Masagos Zulkifli 對馬斯克的指責明確回應,表示緩解氣候變暖,更有效的方式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使用電動車,馬斯克提倡的生活方式新加坡並不感興趣,只關注真正能解決氣候問題的方案。
由於新加坡四面環海,一直積極應付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明確表示,為應付全球氣候變暖和海平面上升,將投資超過 1,000 億美元於環保。新加坡國土面積小,人口約 600 萬,積極發展以火車和公車為主的公共交通體系,已涵蓋大部分地區,預期到 2040 年新加坡所有通勤路線都不會超過 45 分鐘。
新加坡對推廣電動車的態度比較謹慎,因電動車普及需要大量充電站,目前建設完善的充電站體系要面對巨大的挑戰:新加坡 85% 人口住在政府建設的高密度住宅區,找一個停車位都很困難,如果要配置充電站,顯然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Masagos Zulkifli 透露新加坡政府的車輛管理非常有效,車輛行駛許可以 10 年為期,可為推動電動車的政策,如果任何國家能做到燃油車 100% 換成電動車,那將是新加坡,但目前電動車的動力來源鋰電池,製造過程同樣有碳排放問題,以氫氣為燃料的車輛可能是更長遠的方案。
..(恕刪)
2019年09月22日 新加坡 PM2.5 79-- 179

tjptw wrote:
幫你簡單翻譯一下。
紅框數字特斯拉model 3 換算後等於133公里/每公升油 的油車效率。model S 相當於 111公里/公升。
所以電動汽車的省能相較於一般油車近七倍八倍以上...(恕刪)
翻譯不太正確. 並沒有省那麼多~
MPG 為 "每加侖走多少英哩".
133 MPG => 133 x 1.6 / 3.79 = 56 公里/每公升油. 這數字也是很嚇人~
不過,
這數字不能直接和油車油耗比.
小字說明 "計算方式就是33.7KWh電池能夠行駛的距離(miles)",
而 "33.7KWh" 相當於 1加侖汽油內含的 "完整100%效率的能量",
如果這數字要和油車油耗比, 必須再算入發電效率, 而不是所有的發電方式汙染和效率都相同或都是100%.
所以要公正比較, 用整體排碳去等效計算是合理的.
例如從每加侖(升)油的汙染和每33.7度電的汙染去計算.
以排碳為例, 每升油排碳 2.2kg, 每(銷售)33.7度電排碳(以台灣來算) 18.5kg.
如果和 20 公里/每公升油 的最佳油耗油車相比, <=== 用這個數字去比本身就超不公正, 請看最後題外話~
此油車 每 20km 排碳 2.2kg ==> 110g / km,
而 model 3 每 133英哩 排碳 18.5kg ==> 87g / km.
排碳的確有少, 但並沒有比 "符合未來最嚴標準" "最佳油耗油車" 少到好幾倍那麼多.
(改算 PM 排汙的話, 就有少到好幾倍到幾十倍)
不論如何, 現在的電車比未來的最佳油車環保很多這已經確定, 所以除了全面汰除油車, 必須要做之外,
能源轉型, 即減少 "每(銷售)度電排碳量" 也很重要.
題外話, 根據汽車耗能網
https://auto.itri.org.tw/Myenergy/bySpecially_CARnew.php
油耗比 20 公里/每公升油 還要好的車,
大部分都是油電車, 不然就是少數柴油車 (柴油車的排碳 就不是 x 2.2 kg/l 了), 有一輛超小幾百cc的車,
根本沒有普通的汽油車.
而這些油耗還都是實驗室(作弊程式)測試數據.
ace ventura wrote:
...把汙染問題丟給發電廠附近居民是"自私"的...(恕刪)
發電廠附近的居民有沒有使用車輛呢?
假設所有地方的居民, 不論是否電廠附近, 平均都有使用差不多數量的車輛.
這假設並不過分~
排碳在哪裡排都一樣, 這先不看; 而在哪裡 PM 排汙就至關重要了.
不論是否在發電廠附近, 我們計算 PM 汙染有: 電廠汙染 + 車輛汙染 (+ 其他的先不計);
網路公開資料都很容易可查到,
台灣全國機車 PM 排汙佔 3~7% (假設所有地方平均都有使用差不多數量的車輛);
發電 PM 排汙,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的最大數字為 在台中的 15%, 而全國平均為 4~9%;
全部機車改成電的, 會增加用電的 1%.
發電廠附近的 PM 汙染有:
使用油車=>
電廠汙染 + 機車汙染 (+ 其他的先不計);
15% + 3~7%
使用電車=>
15% + (15% x 1%) = 15% + 0.15%
不在發電廠附近的 PM 汙染有:
使用油車=>
電廠汙染 + 機車汙染 (+ 其他的先不計);
4~9% + 3~7%
使用電車=>
4~9% + 0.04~0.09%
不論是否電廠附近, 機車全改使用電的都可降低 PM 汙染 3~7%. (所有車輛算下去可以改善到20幾%)
"把汙染問題丟給發電廠附近居民", 不管用不用車, 用哪種車, 都要用電, 和 "車輛全改使用電的" 有什麼關係? 是從何說起?
實際對居民健康的好處, 絕對遠大於 PM 減少 3~7% (所有車輛算下去可以改善到20幾%),
就算住在電廠附近, 電廠汙染也不是往臉上噴;
反觀機車 PM 汙染 3~7% 這是 "全天平均" 去攤的,
如果機車一天只使用 1~2小時, 其他時間閒置,
真實朝臉上噴的濃度集中在這1~2小時瞬間健康影響相當於 3~7% 的 10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