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sa wrote:
但我反對大量風力發電當成基載電力的能源政策
面對不穩定的風力發電,就只能燒更多的燃氣當備載,才能應對其波動...(恕刪)
風力當基載是誰提的,是你自己提的吧!
自己提的然後自己在那兒反對。
風力不穩定需要燃氣當備載是沒錯,但是不需要一直燒啊!備載就是準備著有需要才燒。
所以風電的成本不能只算購電費用,還要算燃氣的備載費用。
你一下擔心風電建太多,一下擔心風大不能發電風小也不能發電所以風電發電太少,這兩種假設是不是互相衝突,要不要只選一種假設來反對就好了。
cbeck wrote:
風力當基載是誰提的,是你自己提的吧!
自己提的然後自己在那兒反對。
風力不穩定需要燃氣當備載是沒錯,但是不需要一直燒啊!備載就是準備著有需要才燒。
所以風電的成本不能只算購電費用,還要算燃氣的備載費用。
你一下擔心風電建太多,一下擔心風大不能發電風小也不能發電所以風電發電太少,這兩種假設是不是互相衝突,要不要只選一種假設來反對就好了。...(恕刪)
cbeck wrote:
風力當基載是誰提的...(恕刪)
tjptw wrote:
彰化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好風場,不用消耗任何資源,多數的時間都能發揮很好的發電效應,不足時段再啟用其它能源補充。
過去我國長期大量倚靠核能與燃煤作為基載輸出電力,但到了2025年的台灣,預期再生能源將達20%,台科大電機系特聘教授陳在相指出,當再生能源發電的變動量很大,整個電網調度的靈活性必須變得很高,屆時就不再適用以「基載」觀念來規劃發電。
陳在相解釋,因再生能源不可由人為調控,若全年發電量要占總電量的20%,很可能今天不發電、明天卻發了高達50%到60%的電量。他舉例,光電受制於日落,一天大約發電8小時,將來若太陽光電裝置容量漸增,晴天時的白天很可能將大部分的負載都交由太陽光電承擔,傳統的天然氣、水力等能源的發電尖峰就被擠壓到傍晚5、6時以後。
也就是說,原先電力負載從早上8、9時開始往上爬,大概在中午至下午3時間為最尖峰。有了太陽光電負擔白天大部分的電力後,傳統能源(煤、天然氣、水力等)的供電量將下凹,越接近日落越往上攀升——如鴨子的脖子一般,形成一條形狀宛如鴨子的「鴨子曲線(Duck cu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