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財務角度淺談GOGORO......

幕容晴 wrote:
可以參考gogoro...(恕刪)


長遠來看, 電池月租比起成本一定是賺的
而且是大賺, 我認為這塊才是睿能的主要獲利來源...

試算如下:

首先電池壽命, 我猜睿能的充電設定應該是以電池壽命最佳化為準
畢竟電池壽命跟他們獲利模式是高度相關的
以85%-15% 來估, 保守估計應有 1500 cycles, 就算打八折1200 cycles好了

一般人電池月租費以500來估, 可以騎300公里
電池從滿電騎到沒電算50公里就好
一個月交換次數約6次 也就是說, 2個電池可以產生1200/6=200次的月租費, 台幣十萬
一個電池成本約200 USD, (其實更低, 鋰電池目前約150 USD/kwh, 電源管理IC / 電路板應<10 USD)

就算把充電成本(一度算5台幣的話, 充電費 5台幣/次)算進去,
管理成本, 充電站土地租金比較難量化, 因為每個站點可能不太一樣, 我算月租費的10%好了.
電池收益為50000*90% - 200*30 - 1200*5 = 33000台幣

每一顆電池成本6000, 可以產生33000的利潤, 這有甚麼好擔心的!?
我還沒算1200 cycles後, 電池的再利用(例如拿來建太陽能電網的儲能系統)產生的利潤呢.

拉長到十年, 如果睿能電池的數量成長到100萬甚至兩百萬顆, 這利潤......
當然月租費可能因競爭(目前看不到)會降價, 但是別忘了鋰電池成本也會降, 壽命會上升.....
又有人戳破睿能的電池成本,只要6000元..

真的是亂算一通,你以為睿能是充電站嗎? 你的算法是每次拿兩顆電池去充電,然後就用車上這兩顆電池一直騎下去?


bacon wrote:
長遠來看, 電池月租比起成本一定是賺的
而且是大賺, 我認為這塊才是睿能的主要獲利來源...
試算如下:
首先電池壽命, 我猜睿能的充電設定應該是以電池壽命最佳化為準
畢竟電池壽命跟他們獲利模式是高度相關的
以85%-15% 來估, 保守估計應有 1500 cycles, 就算打八折1200 cycles好了
一般人電池月租費以500來估, 可以騎300公里
電池從滿電騎到沒電算50公里就好
一個月交換次數約6次 也就是說, 2個電池可以產生1200/6=200次的月租費, 台幣十萬
一個電池成本約200 USD, (其實更低, 鋰電池目前約150 USD/kwh, 電源管理IC / 電路板應<10 USD)
就算把充電成本(一度算5台幣的話, 充電費 5台幣/次)算進去,
管理成本, 充電站土地租金比較難量化, 因為每個站點可能不太一樣, 我算月租費的10%好了.
電池收益為50000*90% - 200*30 - 1200*5 = 33000台幣
每一顆電池成本6000, 可以產生33000的利潤, 這有甚麼好擔心的!?
我還沒算1200 cycles後, 電池的再利用(例如拿來建太陽能電網的儲能系統)產生的利潤呢.
拉長到十年, 如果睿能電池的數量成長到100萬甚至兩百萬顆, 這利潤......
當然月租費可能因競爭(目前看不到)會降價, 但是別忘了鋰電池成本也會降, 壽命會上升.....

魯拉拉拉 wrote:
又有人戳破睿能的電池成本,只要6000元..
真的是亂算一通,你以為睿能是充電站嗎? 你的算法是每次拿兩顆電池去充電,然後就用車上這兩顆電池一直騎下去?



我想你沒有看懂我的算法.
我的假設是499月租費, 每個月電池交換次數是6. 總共騎300公里.

另, 鋰電池成本 網路都查的到, 往上幾樓也有版友貼出類似的數據
你不相信我也沒辦法...或者你覺得睿能會以市場價的好幾倍生產電池?


魯拉拉拉 wrote:
你錯了
這樣比喻是不...(恕刪)


你沒說錯,我有想過滿坑滿谷的電池海這個情景,哈。
在電池組能賺錢的情況下,依舊是量越大賺越多。蓋換電站的成本不是問題。
但是,我不認為現在的月租是能賺錢的,等時間去驗證狗車月租有沒有逐年增加。

bacon wrote:
長遠來看, 電池月租...(恕刪)

200USD電池估價模式,是狗車自建自產自組自銷一條龍的成本。
現在買外國的電池,至少可以確定外國是賺錢的。
簡單的說1200次/365天,可以撐3.2年,就是之前提的36~38個月,電池壽命是影響能不能賺錢的主因。
支出: 依狗車定價兩組合計5萬
收入: 10萬
盈餘: 5萬
只要月租能賺贏電池成本 * 車主數就是損益兩平點,貸款,薪資,建設有的沒有的都不是問題。

狗車的充電可能0.5c 0.7c 1c用大數據控管切換,除非想讓每個去換電的都換到沒滿電的電池,收集怒氣值。

至於電池的再利用,不會是想的那麼簡單
1.尖峰時段,台電才收購。尖峰時段賣這個電的價差,要能讓全年的收支盈利,這是另外的新事業體系。
2.這個新事業體系要
a.買電池43.2V的直流電電池。
b.建設變電站變成台電規格的交流電。
c.只有夏季尖峰時段才能賣電賺價差。-寫abc是想表達c,不是想表達ab有技術問題要克服。
(法律的問題就別討論了,有心都能改。)
(只要是太陽能,都會跑儲電接回電網。純儲電接回電網的收入能否打平支出,我是自我感覺不可能啦。電池再利用也別討論,值錢是人人搶著買,不值錢是廢鐵賣,所以現在一次性和循環電池在回收市場就是...攤手.)

3.不管是淘汰的,或是故障的電池,很少會採用拆解電池這個方法再利用。除非有全自動拆解電池工廠。

還有鋰系列電的容量一直都是那樣,沒什麼大提升。
18650->21700 = 拿10公升的水桶去加水站提水,改換拿20公升的水桶去加水站提水。
是因為水桶變大了,容量才變大了。

--
像三星和大陸,去年就喜歡拿石墨稀來放廣告,去年三星的石墨稀電池幾分鐘就充滿電要在今年手機推出呢!
如果我對新聞的印象沒記錯的話。
魯拉拉拉 wrote:
又有人戳破睿能的電池成本,只要6000元..
真的是亂算一通,你以為睿能是充電站嗎? 你的算法是每次拿兩顆電池去充電,然後就用車上這兩顆電池一直騎下去?...(恕刪)

培根大算的是 **每*顆**
電池收益為50000,
扣掉雜支 = 33000台幣,
就算 "每顆" 電池成本不是6千, 而是取極端上限2萬5,
3萬3還是比它多很多~
(目前網路上查得到的已知最便宜電池是特斯拉每度電 110美金,
但不太可能G社拿得到這種價格.)

培根大算的是 **每*顆**
電池收益為50000,
推導過程中有哪一段有疑問都可以提出來.

電池收益要為推算的50000,
電池必須可以被完美的平均平衡交換循環.
就算達不到理想循環,
少被光顧的冷門電池, 或被猛操過的電池, 自然損耗造成的收益損失應該最後的總平均收益也不會比50000差太多.

還是你無法理解什麼叫平均?
培根大算的 "電池如果有1200循環壽命,
每月每輛車平均收500元, 走300K, 每循環平均走50K, 每月平均可消耗 6循環,
表示(被完美的平均平衡交換循環下)平均每顆電池可使用200個月, 收200x500/2=5萬元平均月租"
有哪段不懂?

你說 "真的是亂算一通... 就用車上這兩顆電池一直騎下去?" 表示你真的不懂什麼叫平均~
不懂平均, 我們來算總體,
為了讓你好理解, 我們假設現在會員數平衡凍結不再增加~
想像一下 15萬輛車, 換電站備有10%電池, 共有33萬顆電池, 每顆電池可使用1200循環,
表示總共有33萬x1200=39600萬顆次循環.
每輛車平均每月走300K, 耗 12顆次循環, <=== 不管是不是一直用哪2顆
全體車主每月耗 15萬 x 12 = 180萬顆次循環,
110% 的電池總共可平均服務(收月租) 39600萬/180萬 = 220個月.
扣掉換電站備有10%電池, 也就是100% 的電池可平均服務(收月租) 200個月.

有幾個數字是可以討論的, 像是1200循環壽命,
平均每月每輛收500元, 走300K, 每循環走50K等等這些,
但其實影響不會太大.
例如照交通部統計的全國平均每月每輛走400K, 耗8次循環, 每電池平均可服務150個月, 而月租是平均約700元;
或是G車車主騎的比平均值還多, 像是每月騎到500K, 耗10次循環, 每電池平均可服務120個月, 而月租是平均約800元;
不管哪種情境算下去每月每顆電池平均收益也差不多是5萬這數字附近.

幕容晴 wrote:
...電池的再利用,不會是想的那麼簡單
1.尖峰時段,台電才收購...(恕刪)

不可能離峰時用離峰電價充電, 再把儲下來的電在尖峰時用尖峰電價賣回給台電,
這明顯違法, 除非當初充電池的電是自發的(不管汽電共生, 綠能, 電業法都有相關規定), 不是從台電抽的.

你說的儲電再接回電網的裝置早就有了, 也有很多種電的正在用.
裝置不是問題, 問題是成本和規模.

幕容晴 wrote:
但是,我不認為現在的月租是能賺錢的,等時間去驗證狗車月租有沒有逐年增加。
200USD電池估價模式,是狗車自建自產自組自銷一條龍的成本。
現在買外國的電池,至少可以確定外國是賺錢的。
簡單的說1200次/365天,可以撐3.2年,就是之前提的36~38個月,電池壽命是影響能不能賺錢的主因。
支出: 依狗車定價兩組合計5萬
收入: 10萬
盈餘: 5萬


200美金/kwh 不是垂直整合整個鋰電池製造的成本價
Tesla那種110美金的成本才是垂直整合後的價錢
那我怎麽估的200鎂? 一般人買的到的Panasonic 18650 3400mah最便宜約2.5美金(淘寶價)
換算起來就是約200鎂,你認為睿能用了三千多萬顆18650,拿不到比淘寶零買便宜的價錢?
當然,嚴格一點,gogoro電池一顆用120顆18650,如果睿能拿到1的價格是2鎂,那就是240鎂
加上電源管理ic和電池模組製造成本 300鎂是比較合理的
絕對不可能是台幣25000這種價格 我自己土炮一個都花不了這麽多

整個電池的生命週期收入5萬,支出頂多一萬五,為什麼你還覺得月租費不會賺錢?

另外你用來估算電池壽命的方法也太奇怪 每顆電池一天可以被交換一次?
因為每台車都有兩顆電池,唯一符合這個算式的情況是每台車每天都換一次電池 用掉一次電池循環
這大概等同於每台車每個月都騎1600公里 很明顯不符合一般使用情況

電池退役後再利用目前沒看到明顯商機就先不用討論了
bacon wrote:
200美金/kwh ...(恕刪)


兩個不同思維的計算,跑出相近的結果。推算到吃到飽800的價格的年限剛好落在耐用超過3.2年會賺錢。
然後懶的去算500,300的里程月租,就等到你算好了。

因為我自己腦補
單顆18650淘寶的品質價格與狗車談到多少價格,品質無法置評,財務資料在他們手上。
電池組也有不同製程的,看高層對產量和良率的態度,總之呢,我是不信。

--
就是鼎泰豐的小黃瓜進貨成本不會是更便宜的腦補概念。

很多奇怪的文章...
其實只要一定營業規模,國稅局就會查一堆有的沒的

查資金、查收入、查成本
只是差在有沒有公開罷了...

一堆人在講投資公司的問題
只說有心要藏,會查的很累,但請把重點還是放在投資在台灣的子公司


其實狗肉本來只想做軟實力大家都知道
現在只是做的像是電信、有線電視的作法

關鍵在後續能有穩定的現金流
只要當月租收入能夠大過分攤的成本費用跟利息支出

接下來就很變成躺著賺了~~~


之後還能像蘋果賣APP一般
人家油車要改裝搞一堆,狗肉直接賣模式,機車電腦係數來一下就變不同性能了

幕容晴 wrote:
兩個不同思維的計算,...(恕刪)


如果是這種討論態度那就不用再說甚麼了
要算成本 然後什麼都用最極端狀況去估
算電池用量用吃到飽的月租費和里程?
算電池成本用睿能給一般使用者的電池售價來估?

這種算法開公司沒有人會賺錢的啦
照你的邏輯 睿能員工應該個個年薪千萬 然後執行長領個幾億
這樣就可以保證睿能永遠不賺錢

你以為投資睿能那些人都是吃乾飯的嗎?
財務資料可以不對大眾公開 要人投資可以不給他們看嗎?
如果投資人看到你的算法還會想投資?

順帶提一下 我說的淘寶上2.5美金的18650,已經說了是Panasonic 3400mah的
你要質疑這種電池的品質? 那你倒是說說看哪一家的品質比他更好啊?
如果你要質疑電池品質 那我乾脆拿淘寶上一堆不到美金一塊錢的阿貓阿狗牌18650來算不是更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