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能提出的合作模式,其實是要各廠白做工甚至是賠錢 ,來幫它賺錢

johnko.lin wrote:
iPhone歷代的CP值都這麼低,還可以賣那麼好
你怎麼解釋?...(恕刪)


不知道
沒用過IPHONE..

http://technews.tw/2017/12/07/apple-ios-crisis/
antar Worldpane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8-10 月蘋果 iOS 智慧型手機市占率 32.9%,較 2016 年同期大減 7.6%。與此同時,Android 系統市占率則乘機從 58% 跳升至 66.2%。

iOS 在美國、日本與歐洲等關鍵市場均遭 Android 侵蝕,數據顯示 iOS 美國市占率跌掉 7.6%、日本下滑 6.9%,反觀 Android 美國市占增加 8.2% 至 62%,日本市占增加 7.5% 至 55%。

中國是少數的亮點,不過 iOS 中國市占率雖然增加,但幅度僅有 0.5 個百分點,占比也僅有 17.4%。

iPhone 走高價路線每年越賣越貴,但手機市占率卻節節下滑,如果趨勢持續不變,最終恐危及 iOS 生態圈永續經營。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johnko.lin wrote:
iPhone歷代的CP值都這麼低,還可以賣那麼好
你怎麼解釋?...(恕刪)





就八月來看,apple跟asus的市佔是一樣的哦!
前者代表的是「奢華」,後者代表的就是「cp值」,足見cp值的重要性不容小覷!不論cp值高低,每種不同定位的商品都會有特別的喜好者,這很正常的~
不長眼 wrote:
不知道沒用過IPHONE...(恕刪)

大家都知道智慧手機市場飽和了, 去年銷售量只比前年多了2.7%
接下來幾年除了打價格戰, 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

而電動車才剛起步, 就要開始打價格戰了?
不長眼 wrote:
不知道沒用過IPHONE...(恕刪)

iOS 32.9% vs Android 66.2%
iOS(僅Apple一間) vs Android(三星+ASUS+HTC+小米+..... 太多間了自己算)

既然不知道,那你特地回這篇想表達什麼?

xboy200 wrote:
就八月來看,apple...(恕刪)

單看月份或者近幾年的銷售狀況來評斷不是很客觀,系列產品每一代的推出,銷售本來就會起起伏伏
CP值這個名詞不是這一兩年才有的,iPhone也不是這一兩年才出來的
一個商品是否能大賣確實是取決它對消費者的接受度,有人會去比較CP值、有人不會

難道王品牛排的CP值很高嗎?

yurue wrote:
台灣消費者的人,就應該知道,CP值才是決定銷售量的主因吧...(恕刪)


所以您的意思是, 睿能在電動機車的市佔率是8成以上, 因此CP值是最高的??
靈長類 wrote:
所以您的意思是, 睿能在電動機車的市佔率是8成以上, 因此CP值是最高的??...(恕刪)



我不認為睿能cp值是高的,君不見部分人因為沒補助而躊躇。倒覺得是因為新創,加上補助才吸引部份人購買,當然有錢的是買來當玩具玩,有些人嚐鮮完就賣車,更甚者沒沒半年就賣車的,難道他們不知道買之前是簽月租的嗎。且有些公司用車,抽獎的,夯不鋃噹加起來應該有1000台吧,當然硬要算也是可以算在總數裡面

若是cp值最高的話,現在網路很發達,口耳相傳還慢了點。若是cp值最高,我想現在就不會是5~6萬台,而是10幾萬以上。

當然這裡有好幾位g迷都說2018年底上看10萬台,是有沒有這麼剛好,大家都有志一同認為上看10萬,怎麼沒其他人上看12萬、15萬的,對ggr這麼有信心,應該上看25~30萬,爆發性成長才對啊。是不是老闆訂的目標是10萬,所以幾位g迷異口同聲上看10萬
閃一邊去 wrote:
若是cp值最高的話,現在網路很發達,口耳相傳還慢了點。若是cp值最高,我想現在就不會是5~6萬台,而是10幾萬以上。
當然這裡有好幾位g迷都說2018年底上看10萬台,是有沒有這麼剛好,大家都有志一同認為上看10萬,怎麼沒其他人上看12萬、15萬的,對ggr這麼有信心,應該上看25~30萬,爆發性成長才對啊。是不是老闆訂的目標是10萬,所以幾位g迷異口同聲上看10萬

上10萬台 我都會懷疑有沒有可能
我懷疑的是睿能的產能沒那麼大,去粉絲團看那些車主從付款到交車等了多久就大概知道了
上看十萬台其實不難估啊!
平均一個月八千台就達標了,
怎麼還需看參考別人看法?

年初是淡季,
個人也相信等三月份後每個月全系列賣接近七千台不是多大問題,
接著會愈賣愈好,
尤其接著下來G2D版陸續交車上路成為活招牌而帶動整體買氣時,
最旺的時候一個月全系列賣一萬台也不困難才對啊!
是身為G粉的我太樂觀了嗎?
好吧!
那我改為保守預估2018全系列至少上看七萬台好了!!

不知下半年會不會突然來個綠牌的深水炸彈?(包含未來可能使用GGR換電系統的車廠)
那就好玩了~

閃一邊去 wrote:
我不認為睿能cp值...(恕刪)


不就換電站成長不可能在2018年底極速擴張到二千甚至三千站, 同年能累積到快一千站就不錯了對一家民營企業來看, 當換電站速度無法年內飛快擴張, 年內衝上二十萬台變成全部搶電池有何意義? 相關使用體驗也差

即便部份站點的換電座可擴充也限於空間足夠擴充的站點, 一些店家旁的換電站再擴充下去可能還會影響鄰邊
===
經營實體名稱 加油站數資料更新日期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6002018.2.12
台亞石油股份有限公司1222018.2.12
全國加油站股份有限公司1062018.2.12
福懋興業股份有限公司1052018.2.12
統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872018.2.12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732018.2.12
山隆通運股份有限公司702018.2.12
北基國際股份有限公司442018.2.12
久井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72018.2.12
車容坊股份有限公司202018.2.12
千越加油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2018.2.12
西歐加油站股份有限公司132018.2.12
松詠有限公司 11 2018.2.12

其他業者11682018.2.12
合計: 13 間經營實體和其他業者,總計有 2465 家加油站2018.2.12
因經營實體繁多,不能一一列示,首頁僅顯示全國總站數超過10家以上的業者.
※整修中及停業中之加油站不予列入統計





閃一邊去 wrote:
我不認為睿能cp值是高的,君不見部分人因為沒補助而躊躇。倒覺得是因為新創,加上補助才吸引部份人購買,當然有錢的是買來當玩具玩,有些人嚐鮮完就賣車,更甚者沒沒半年就賣車的,難道他們不知道買之前是簽月租的嗎。且有些公司用車,抽獎的,夯不鋃噹加起來應該有1000台吧,當然硬要算也是可以算在總數裡面...(恕刪)


我是回應那位Y先生的話, 因為我不認為CP值是決定購買因素
不能否認在電動機車的市場上, 睿能的車是很吸引人的, 否則不會推出兩年多的銷量是其他電動機車7年的總和
補助並不是主要原因, 因為很早以前就有補助了, 但在睿能推出之前的電動機車的銷量其實還蠻差的

睿能推出之後, 雖然賣的很好, 但其他家的銷量並未因此而減少反而也變多,
可見整體而言, 愈來愈多人開始換電動機車


閃一邊去 wrote:
當然這裡有好幾位g迷都說2018年底上看10萬台,是有沒有這麼剛好...是不是老闆訂的目標是10萬,所以幾位g迷異口同聲上看10萬...(恕刪)


是呀, 因為這是睿能自己喊出來的, 所以大家引用呀! 雖然我覺得有點難度, 不過人家既然喊出來了, 就拭目以待呀.
總比很多人老是說幾年內睿能就會倒了來得有依據一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