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NT wrote:
最近的油車版是滿無聊(恕刪)
食糞者沒事就拿油車來坦
可是油車版就沒它們這些奇耙在阿
"車主用騎油20年錯誤的施力方式才會斷中柱"這種奇耙言論只有在狗肉版才會出現
沒這些奇耙除了專黑誰沒事那麼閒來這吵架
DSNT wrote:
因為燃油機車的例子是末端售價,那就是灌進去了很多中間的成本,
這些中間成本疊上去之後,就容易造成國內外的價格差異。
但是現在提到的是 FOB 價,這個就是從工廠出來的成本了,沒得含扣,
再加上電動機車在國內沒有被課徵貨物稅
再加上睿能的經銷商沒有燃油機車那麼多,不需要像油車廠這樣層層分銷,
中間的營銷和運輸費用應該會省得比燃油機車多。
如果這個 FOB 價是確定的,
那不是睿能給韓國代理商很優惠的價格,
就是睿能在國內的銷售其實也有滿不錯的利潤。
(是不是叫賺很大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國外誰跟你代理經銷小販,
經銷商就是直接跟總代理拿貨了啦,你是有沒有在國外買過車(笑
國內小車行也是跟經銷拿,是有多幾層?
如果你連有多幾層都不知道,那真的建議你不要在這個話題打轉,

Ramsa wrote:
你沒發現,連個真實 ""數字"" 你都沒提出來過
成本多少都沒講,就說誰會多很多
層層分銷?
能舉個實際的例子有幾層嗎?講的好像很厲害,但是你不講誰知道你說有幾層...
光陽的?睿能的?
營銷運輸費用應該會省?省多少?
還有那個FOB費用,19000?只有那個人講過,沒有得證實....請他求證也沒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