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 換電站不足的問題開始浮現了

qiyunn wrote:
就我的理解,睿能雖...(恕刪)


睿能本來就打算經營能源公司,所以換電系統與電池是他最主要的經營項目
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光頭其實是先找車廠合作,吃閉門羹之後才搞出GOGORO來
因此他們可以不收授權金,也開放其他車廠使用換電系統和電池
但不太可能把換電系統整個讓第三方去製造、生產與經營
畢竟那是睿能真正要經營的事業主體
就像自來水公司不賣水、台電不賣電那他們還要做甚麼?(不過台電真的快被切了)

電池本身的壽命與使用上的安全性跟電車本身的控制器有很大關係
又因為睿能系統基本上都需要聯網認證
所以有可能要求車廠搭配使用特定的控制器以確保其安全性
同時也避免被"繞過"的可能
不要忘記,電池是消耗品,在不正確的使用下其壽命可能直接腰斬
所以經營能源交換這一塊其實風險還是很高的
對車廠來說,車子只要出去了,保固期頂多1.2年
但換電系統則必須在整個壽命週期都維持正常營運
還必須監控所有運行中的電池狀態並做壽命管理
隨著使用者增加,投放的電池與換電站也要越多
累積下來的營運成本是相當高的
並不如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


下個月開始有人也要跳進來玩換電
屆時可以來觀察比較一下
說的很對,gogoro幾近純換電的方式給消費者便利,但經營成本太高了,優點反而會是他的致命傷.

guderian wrote:
睿能本來就打算經營能...(恕刪)
天外奇兵 wrote:
說的很對,gogor...(恕刪)

這跟電信業一樣,前面基礎建設要花錢,後面錢源滾滾別煩惱。問題是GGR 立下其它廠商難以跨越的標準,後續獲利更無人可敵。
tjptw wrote:
這跟電信業一樣,前面基礎建設要花錢,後面錢源滾滾別煩惱。問題是GGR 立下其它廠商難以跨越的標準,後續獲利更無人可敵。


政府的樂觀發言、和媒體的示警報導,
何者比較可信?

(中央社)國發會:Gogoro最有可能成為首家獨角獸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9日電)看好國內電動機車大廠睿能創意(Gogoro),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直指,Gogoro是第1家最有可能成為獨角獸的新創事業,希望未來能成功以產品帶系統的模式布局海外。

獨角獸泛指成立10年內、尚未上市,且市值約10億美元以上的新創事業;行政院今年端出「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除了建構更友善的新創發展環境,更訂下2年內孕育出1家獨角獸,6年內培育出至少3家獨角獸的目標。

邱俊榮表示,據了解,台灣已有3、4家具有潛力成為獨角獸的新創事業,而Gogoro確實是非常有機會成為全台第1家獨角獸的新創事業。

談起看好Gogoro前景的原因,邱俊榮說明,Gogoro不僅只是做電動機車,核心技術是充換電系統,也就是政府一直鼓勵的「產品帶服務」、「產品帶系統」的模式,如果成功發展起來,甚至有機會前往東南亞國家布局。

邱俊榮表示,雖看好Gogoro可望成為全台第1家獨角獸,但因這些有潛力成為獨角獸的新創事業相對成熟,政府不會特別針對個案做輔導,目前方向還是以建構友善新創環境為優先,當然若潛力新創事業有需求,政府樂意予以協助。

政府推動的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策略方向涵蓋充裕新創早期資金、協助法規調適、提供多元出場管道以及協助進軍國際市場等;邱俊榮說明,政府目標不只是扶植獨角獸,更希望讓新創事業遍地開花,並逐步成長茁壯,不論成為獨角獸、或是上市櫃,都是政府鼓勵的方向。




(鏡週刊)小白兔 亂入侏儸紀公園

最近台灣與大陸官方都拚命鼓吹「獨角獸股票上市」,台灣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5月底推出「多元上市櫃方案」,鼓勵沒有獲利的新創公司,只要總市值與營收符合特殊規定的門檻,就能在證券交易所或是櫃檯買賣中心股票上市上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甚至組成窗口,逐一拜訪新創公司,高舉「台灣獨角獸」的大旗主動邀約上市

大陸官方對於獨角獸企業的鼓勵,更是積極到令人吃驚。最具指標性的是即將在6月底、7月初香港股票上市的小米科技,香港證券交易所特別修改上市規定,去年推出「同股不同權」的IPO新制,大陸證監會更在6月6日深夜一連發出《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點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並上市監管工作實施辦法》等9項新規定,為小米科技、以及許多正在排隊的中國獨角獸企業,同步在香港與A股上市,鋪好熱烈歡迎的紅地毯。

我們實話實說,雖然兩岸政府都鼓吹獨角獸新創企業股票上市,但是台灣與大陸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大陸的獨角獸企業軍容壯盛,是全球僅次於美國,數量最大,總市值最高的國家,不算阿里巴巴、騰訊這幾家超級巨獸,光是排隊等著上市的就有幾十家,產業包括新能源車、手機資通、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生醫科技等主流產業,最近一輪募資總市值加總超過5千億美元,完全是「侏儸紀公園」的規模。

台灣至今仍然沒有一隻獨角獸,我們的新創產業只是「可愛動物區」等級。排在國發會、證交所推薦名單最前頭的公司,第一是生產Gogoro電動機車的睿能創意,實收資本額才新台幣9.7億元,排名第二位的是AI軟體公司沛星(Appier),最新一輪的募資還不到千萬美元等級,沒有股票上市計畫。Gogoro雖然拿了經濟部工業局、環保署、還有各地方縣市政府的鉅額補助,至今還沒有賺錢,累計掛牌7萬輛機車的規模很小,要達到總市值10億美元、也就是新台幣300億元的獨角獸門檻,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台灣的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冒出,不過都是小白兔、天竺鼠等級的可愛動物,政府卻胡亂吹牛,大喊獨角獸。國發基金推出「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只匡列了5年10億元新台幣的預算;號稱國家級投資公司的台杉基金,去年底到位資金也就新台幣46.5億元,拿這一點點糧草,說要餵養出獨角巨獸,實在太牽強。

大陸的獨角獸企業雖多,上市之後股價重挫的也比比皆是,那是侏儸紀公園的生死纏鬥,台灣既然只能養些可愛動物,還不如紮紮實實把可愛動物區做好,別亂喊亂吹牛,尤其不可跑去侏儸紀公園亂逛,招來殺身之禍。



rexjian wrote:
政府的樂觀發言、和媒體的示警報導,
何者比較可信?...

(鏡週刊)...
我們實話實說...大陸的獨角獸企業軍容壯盛,是全球僅次於美國,數量最大,總市值最高的國家,不算阿里巴巴、騰訊這幾家超級巨獸,光是排隊等著上市的就有幾十家,產業包括新能源車、手機資通、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生醫科技等主流產業...
...Gogoro雖然拿了經濟部工業局、環保署、還有各地方縣市政府的鉅額補助...(恕刪)

政府的樂觀發言<
你是指中國政府嗎?

(鏡週刊)我們實話實說...Gogoro拿了經濟部工業局、環保署、還有各地方縣市政府的鉅額補助<
這是實話實說?

這種政府和這種媒體, 何者比較可信...
這很難選欸~

投資有時候重點不在金額多寡~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政府的樂觀發言<你...(恕刪)


Gogoro拿了經濟部工業局、環保署、還有各地方縣市政府的鉅額補助---X
買電動機車的車主拿了經濟部工業局、環保署、還有各地方縣市政府的鉅額補助---O

連補助款是給誰和怎麼給都搞不清楚,這種媒體也真是好做
難道只有狗送狗食?買羊就不送牧草嗎?

guderian wrote:
Gogoro拿了經...(恕刪)

補助給車主,就是降低車主購買難度,好賣了車商就不需要降價
前幾年的節能家電補助就知道,產品都不用降價,因為政府會補助
先不論政府補助對廠商銷售的影響(百分百肯定是有的,不然政府幹麻撒錢補助?)
但一個媒體在論述時沒講清楚或只挑單一廠商針對性,
那還能稱做客觀報導嗎?
連看的人若都不能做出正確解讀或判斷的話,
豈不又被帶風向了.....?

過去政府十幾年來也是補助國產油車商,
gogoro橫空出世前也有補助國產電動車的車主,
同樣想扶植本土產業,
這塊怎麼不提了?
寶來旺 wrote:
先不論政府補助對廠...(恕刪)


雖然過去油車在政府的"幫助"之下, 造成目前貴鬆鬆的價格 + 僅存的幾間台廠可以選擇.

但未來"可能"只剩 GGR 一家可以買 , 雖然這樣怪罪 GGR 是有偏頗 (主因是其他廠做電車不長進)

但要強迫民眾花錢去買一個沒辦法完全取代油車實用性的產品還是說不過去 ...

(更別說價格上拿掉補助也沒便宜到哪裡去)
一樣都降價

偏偏某家賣特別好
還帶起電車風潮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