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充換電不用在爭了,未來已經清晰可見了。


ngfan168 wrote:
GGR已走回自充電...(恕刪)


採用換電的高度便利性,以月租的方式讓使用者無須擔心電池壽命
現在又提供自充方案來提升使用的彈性
每一步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都是好事
但對企業來說的確是很高的成本負擔

也難怪其他廠商不願意這樣做
把問題丟給消費者,錢收進自己口袋才是正途
ngfan168 wrote:
白牌車應該才是市場主流吧

那你應該要想想為何三大車廠出的充電車為何還不推出白牌車?
如果你真要立下 "如果10年內沒百萬台的雄心,真的不用在台灣混了" 的條件
那你要不要立一下, 三大車廠幾年內不推出白牌車就不用在台灣混了? 的條件?




ngfan168 wrote:
GGR已走回自充電的正途,自設換電站燒錢太快了

GGR新推出的隨充並不是標配, 而是有需要的車主自行花錢另行購買喔......
它是為了解決某些少數車主的需求而已, 也沒有減免到月租費
現在是開疆闢主期, 目前的換電站也就只有600站左右而已, 等到將來成長到幾千站時, 我看會買隨充的車主就會很少很少了吧


三3隻小豬 wrote:
GGR新推出的隨充...(恕刪)

車主常換不到滿電電池,就會買了,多賺一筆
三3隻小豬 wrote:
那你應該要想想為何...(恕刪)

三大車廠會讓GGR當領頭羊,電車沒什麼油水啦
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子

ngfan168 wrote:
如果10年內沒百萬...(恕刪)


你還是沒回答我的問題

到底第幾年會發生100台排隊換電的現象?

給個實際時間吧?

大家來打臉

ngfan168 wrote:
車主常換不到滿電電...(恕刪)


應該說: 人品不好的都換不到滿電的, 人品不好的都要買充電線自己充!!

moacetyl wrote:
你還是沒回答我的問...(恕刪)

這不可能發生吧,GGR已經在逼車主買自充座了,誰會去排隊啊?
所以我才會說GGR已放棄換電方案
其實這個問題只須要靜下心來
好好想想,
假裝自己不再是可以隨便嘴砲寫什麼隨便你的酸民,
而是機車廠的產品計畫經理, 你要負公司及所有員工未來生死成敗的責任,
再來想像你會對公司的未來產品做什麼決策.

我自己想像過, 在可預見的未來, 除了 "坐以待斃" 攤在那裡期待外界客觀世界往你做夢的方向改變, 除此之外, 只能日子過一天算一天, 眼睜睜看銷售數字越來越低, 根本就束手無策.

本版(或其他電車版) 最常看到的幾種論點就是
. "看現在中國的發展". 白話就是 "如果現實環境不是法規限制只能選擇超低電量, 超低功率, 超慢限速的產品, 我也只能 '坐以待斃'". 在法規各種的限制下, 那種唯一能選的低階產品才可能會是消費者不得不堪用的產品, 或至少能成功大量銷售的產品. (其實以環保的立場, 這種限制沒什麼不好, 但台灣民眾已經用市場表明他們不能接受~)

. "現在他廠可以囂張只是因為我廠還沒有出手而已",
<== 白話就是 "我廠現在根本沒在規畫未來的產品, 舊產品繼續賣". "我廠想像中的未來產品在有這樣那樣的科技之後, 就可以很輕鬆很容易, 根本沒什麼技術門檻的做出來" <== 白話就是 "沒有這樣那樣的科技, 我也只能 '坐以待斃'". 而這樣那樣的科技, 根本在我廠內甚至在世界上連影子都還沒有 (例如微型化的高功率馬達, 智慧電控, 相容於超快超大電流充放電的電池電控整個電系和電網基礎設施, 例如一兩分鐘充相當的電, 到處可以快/慢充,....).

. 如果以現有的技術規畫近期的產品, 要嘛太貴, 要嘛動力不能滿足民眾的須求 (至於民眾為什麼一定要那麼大的動力是另一個題目, 除非有法規限制只能用小動力, 或是 '教育' 民眾他們不須要那麼大動力), 不論如何, 這種產品都無法成功大量銷售使公司獲利.

. 如果要規畫滿足民眾的須求動力的產品, 又不能賣太貴, 貴到沒有什麼人買, 但也不能便宜到無限長期無法獲利,
那我有什麼選擇?
"坐以待斃"?
例如電池不算在車價內, 電池用租的? (有許多公司這樣做, 包括電動汽車)
但是~ 民眾自己充自己管固定的電池~ 還是~ 公司幫你充幫你管可以隨處更換的電池~ 或是~ 有其他方案嗎~
...
民眾已經用市場告訴你什麼是可行的了.
可是~ 我廠不想也不願也沒辦法花那麼多錢建造設施~ 我也不想和已經有設施的他廠合作~
那~
還是只有
"坐以待斃"~

guderian wrote:
採用換電的高度便利...(恕刪)

G粉願意重回自充電懷抱,真是可喜可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