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n wrote:
對岸目前純電才有市場吧!
兩輪的只要有內燃機, 就不准進市區.
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會往油電發展呢?
能否提供相關資訊以供參考?...(恕刪)
掏寶,搜尋:油電兩用
有四輪的電動汽車,也有兩輪的電動機車
引擎:電動馬達
能源:主要電池。零排放、靜音航行。
發電機是"輔助"性質的,電池沒電時可以自救,或爬波時可開啟助力。
※ 輔助的意思是:需要時才開啟,並不是一直開著。
超小型 汽油發電機,內建在電動機車裡面。
外觀與一般機車,完全無兩樣,沒有特別突出或難看,就一般機車造型。
補充說明:
對岸城市限摩,並不是限內燃機,而是時速。是治安考量,非環保考量。
當初搶劫氾濫,警察追不到,所以禁騎汽油引擎機車,只准騎電瓶車(當時的電動機車,科技剛起步,時速不快)
現在的話,雖然科技進步了,電動馬達最高時速也上去了,不過他們法律有規定最高時速不能超過 45。所以都會加裝限速器。當然限速器是可以破解的,只是違法。
台灣沒限制電動機車最高時速,不過時速若超過 25,就要掛牌(綠牌、白牌..等等,看最高性能到多少)。時速25以下不必掛牌,視為腳踏車。
********************************************
ddcatt wrote:
可以燒油,當然是內燃機引擎,動力大、續航好,又便宜。
對岸是沒法燒油,又為了續航力,
只能拐彎用這種方式規避法令。...(恕刪)
其實不然,這之前討論也說過了,但有些人會選擇無視也是可以理解
電動馬達 除了尾速比不上 內燃機 以外,性能都是優於 內燃機的。
舉幾個例子:
1) 起步快、瞬間爆發力強
電動馬達 紅燈轉綠燈,靜止起步,那個爆發力是遠遠優於 內燃機的。
有紀錄的,最快的電動汽車,時速 0~100 公里,只須 3秒多。
不是千萬跑車,就一般比較高級的電動汽車而已。便宜的電動車,起碼也都是 4秒多的。
換言之,就是可以衝比別人快,才不會被龜車擋在後面。
有時塞車,要變換車道什麼的,瞬間爆發力強,也比較好切。
2) 不須暖車
內燃機 需要暖車,否則冷車會無力,甚至停下來就突然熄火。此外不暖車就騎,久了也傷引擎。
常見電影院散場,一堆人在那邊暖車,不走。擋路+製造廢氣+製造噪音。
電動馬達 無須暖車。開啟電門後,立刻可以出發。
3) 怠速時,可回收能源
停紅燈。
內燃機 停紅燈時,引擎怠速空轉,但是油也是照樣消耗。在那邊製造廢氣/噪音,無做任何功,白白浪費油的。
有些人會乾脆熄火省油,或現在新款的有什麼自動熄火裝置。
電動馬達的,如果發電機運轉中,怠速停紅燈,能源不是白白耗掉的,是回充到電池中儲存!
電池若充飽了,發電機就可以關了。靠電池即可行駛。
此外電動馬達靜止時,吃不了多少電,它是馬達轉動,才吃大量電的。
內燃機就不一樣了,內燃機要一直 "進發爆排" 4行程,維持運轉的。持續消耗能源。無論是靜止狀態,還是行駛狀態。
4) 彈性大,發電機是選擇性開啟的
有些地方、區域,是強調要靜音、或者不要排廢氣。
靜音比如:醫院、學校、民家小巷子(尤其深夜)。內燃機的騎過去,轟轟叫的,擾人清夢。
有時你回家有沒有,人還沒進去,停在外面轟轟叫的,你家人就知道你回家了。如果家人在睡覺,不是被吵醒。
電動馬達的話,可以選擇把發電機關閉,"只靠電池" 靜音行駛。
禁廢氣污染區域,比如:在夜市中,人山人海中,穿梭、找車位。
常逛夜市,有些很沒品的,騎機車在小路中穿來穿去的,旁邊都是人耶,都在吸它的廢氣,聽它的噪音,有沒有公德心。
電動馬達的,可以完全靠電池,靜音、零排放 行駛。無公害。
在人群中,慢慢的行駛,像在騎腳踏車那樣子優雅,因為無公害所以不必急躁,旁邊的人不會轉頭過來用白眼瞪你,無害的。邊騎,邊看看兩旁的妹、兩旁風景,這才是真正騎車逛街啊。
選擇性,彈性,就是內然機沒有的,內燃機把引擎關了,難道用腳划水,還是用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