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來旺 wrote:
不好意思,我的看法...(恕刪)

plovea wrote:
個人看法雷同,照理...(恕刪)

樓上兩位說的都沒錯

但 ecmeel 大也沒提到"賺錢、獲利、回本"這件事


要做得能看的也是有啊

arno162000 wrote:
電動車的造型都要走...(恕刪)


山葉如果還出CUXI的造型...實在不是一個聰明的策略呀~造型應該要跟gogoro差異化才有亮點呀,甚至要更重視車體結構的操作性能。

被拍到的應該只是實驗車吧?

arno162000 wrote:
都沒人要做 類似 勁戰 雷霆造型的白牌電動車嗎?...(恕刪)


外型而已~當然是作得出來,但是

1.外型超炫+性能普通=會被消費者酸爛車
2.外型普通+性能普通=普通
3.外型醜醜+性能普通=原來這麼厲害

以上幾點來舉例~(多數人真的是很吃這套哦)
又胖又醜的人唱歌普通,較易被大眾捧成歌手...

標緻205性能普普通通~只因造型是四四方方極簡約的醜車,在當年卻被封為神車

髒髒包~不難吃也說不上好吃~只因為做的很噁爛,又出乎意料不難吃===>好吃


寶來旺 wrote:
不好意思,我的看法不太一樣!
目前來說,我很樂觀未來GGR電池車的銷售盛況會愈趨明顯,
但要收支打平似乎還有一段頗長的路要走~
為什麼?
因為很多人只注意到驚人的月租收入,
卻少算了每多一台新車就多一組電池的高成本...
假設兩顆電池的成本算最低的2萬好了(含之前的研發費用攤提),
再假設2019年至少賣出12萬台(平均一個月一萬台),
那今年平均每個月的電池支出就要2億元(這還沒包括隨著新車數而增加的新站電池),
那你再反推回去若才以平均499月租計,
恐怕光是目前就要有40萬台月租才能打平..
以上這些還沒算進廣告行銷、店租和人事...等每月至少上千萬的成本~
所以我認為GGR2整車與全系列周邊商品的收入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
我甚至認為2系列每賣出一台平均獲利可以在2萬元左右,
這樣就可以cover掉電池支出了!
所以目前睿能才把開發重心全放在2系列~



左手電池2萬補貼
右手一台車賺2萬
啊不就是沒賺沒賠

沒有財報不知道怎麼估
但我也覺得gogoro 2 系列應該沒有賠錢
個人估算gogoro 已經小賺了

這邊以電池月租金來估算
不含生產和販售的部份
月收入
499(元)*10萬台車= 4900萬
499(元)*20萬台車= 9800萬
499(元)*30萬台車=14700萬

月支出
換電站租金(站點若是3組的會更便宜)
5000(元) *1000(站) 約500萬

電費(每公里40W,時速是80以上的)
10 萬台車 300(公里)*40(w)*10(萬台車)/1000(KW) * 4(度/元)= 480萬
20 萬台車 300(公里)*40(w)*20(萬台車)/1000(KW) * 4(度/元)= 960萬
30 萬台車 300(公里)*40(w)*30(萬台車)/1000(KW) * 4(度/元)=1440萬
人力
換電站維運人力估100人
100(人) *5萬= 500萬

電池淘換,每月汰換1%,1年汰換12%
10萬台車 12萬顆*1%*2.5(萬元)=3000萬
20萬台車 24萬顆*1%*2.5(萬元)=6000萬
30萬台車 36萬顆*1%*2.5(萬元)=9000萬



10萬台車 4900萬-500萬(月租金)- 480萬(月電費)-500萬(月人力)-3000萬(月電池淘換)=420萬
20萬台車 9800萬-500萬(月租金)- 960萬(月電費)-500萬(月人力)-6000萬(月電池淘換)=1840萬
30萬台車 14,970萬-500萬(月租金)-1440萬(月電費)-500萬(月人力)-9000萬(月電池淘換)=3530萬

寶來旺 wrote:
不好意思,我的看法...(恕刪)

不是這樣算, 大量進運就會便宜很多。
不管是電池, 機車各零件都是。
只會更便宜就跟目前油車一樣, 而且
睿能要走出台灣的, 量更大。
差不多就那樣吧
arno162000 wrote:
電動車的造型都要走...(恕刪)
做生意如果只要算這些支出...也太簡單了...
廣告行銷費???
直營店的店面租金水電費硬體建置成本及每月支出???
車輛售出後續維修保養備料???
電池耗損的後勤補給?
研發費用攤提??
模具費用攤提??

這些一般最基本的費用都還沒算進去...
還有其他沒列出來的費用...
要賺錢沒那麼簡單...



cyt7241208 wrote:
左手電池2萬補貼右...(恕刪)

pokaiwang wrote:
做生意如果只要算這些支出...也太簡單了...
廣告行銷費???
直營店的店面租金水電費硬體建置成本及每月支出???
車輛售出後續維修保養備料???
電池耗損的後勤補給?
研發費用攤提??
模具費用攤提??

這些一般最基本的費用都還沒算進去...
還有其他沒列出來的費用...
要賺錢沒那麼簡單...



這邊以電池月租金來估算
不含生產和販售的部份

看清楚好嗎??
cyt7241208 wrote:
10萬台車 4900萬-500萬(月租金)- 480萬(月電費)-500萬(月人力)-3000萬(月電池淘換)=420萬
20萬台車 9800萬-500萬(月租金)- 960萬(月電費)-500萬(月人力)-6000萬(月電池淘換)=1840萬
30萬台車 14,970萬-500萬(月租金)-1440萬(月電費)-500萬(月人力)-9000萬(月電池淘換)=3530萬...(恕刪)
我是沒財報,只能不負責任推測,也不能說你的推測不對!
但關於每月人事開銷,
我認為目前絕不止有500萬而已~
因為目前從總部.研發.行銷到直營門市(技師和銷售員)..加起來的員工不是聽說已有一千名了嗎?(算起來也合理)
你認為一個人平均要抓多少?
我是認為一個月的人事三千萬跑不掉啦!
再來,
隨著車子熱銷,
人事開銷費用勢必往上攀升的,
這也要算進去...

以上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