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經濟 新動力 APFCT 氫燃料電池機車試駕

壓力鍋 wrote:
Errrr.....(恕刪)

您應該沒仔細看我的留言內容以致於誤解,我的論點和您是一樣的喔。
friendeo wrote:
您應該沒仔細看我的留言內容以致於誤解,我的論點和您是一樣的喔。

我回頭再看了兩遍還是看不懂,您的論點有跟我一樣?
壓力鍋 wrote:
Errrr.....(恕刪)

抱歉剛剛給你的回覆是我沒看清楚,我們的觀點有不少差異。

氫能車雖然是由氫氧反應產生電力,但實際推動車輛前進的卻是所謂的緩衝電池 ,這正是我所說氫能車仍舊需要大量電池的原因。

似乎有些車廠也在研究直接由燃料電池推動車輛前進,所以也許真的可以取消緩衝電池吧,但如果不使用緩衝電池,這輛車大概會慢得跟烏龜一樣,也很難有什麼加速體驗可言,因為氫氧反應速率很難瞬間提高去提供急加速所需的能量,並且化學反應速率的劇烈變動也會帶來相當高的風險,一個弄不好整車直接炸掉都有可能,所以到頭來緩衝電池仍舊是不可或缺的。

然後關於石化製氫,根據統計全球的石油超過88%都變成燃油燒掉,只有12%變成如塑膠、人造纖維等石化產品,這也就是說,如果改以氫能取代燃油去提供車輛動力,那麼氫氣就不再是石化產業的副產品,而是主力產品了,並且會佔到石油消耗的八成以上,這樣一來碳排當然完全要算到氫氣頭上了,因為塑膠等石化產品裡還會保留有大量碳元素,但氫氣生產卻是百分之百排除碳啊。

最後一點,全世界的研發資源都集中在電池技術上,氫能車分配到的研發資源連零頭都算不上,誰有資源誰就進步快,所以氫能車是絕對追不上電池車的進步速度的,落差還只會越來越大,當電池充電一次就可以跑上一千公里,氫能車的優勢就一個都不剩了,連要成為選項都不可能。
friendeo wrote:
氫能車雖然是由氫氧反應產生電力,但實際推動車輛前進的卻是所謂的緩衝電池 ,這正是我所說氫能車仍舊需要大量電池的原因。

似乎有些車廠也在研究直接由燃料電池推動車輛前進,所以也許真的可以取消緩衝電池吧,但如果不使用緩衝電池,這輛車大概會慢得跟烏龜一樣,也很難有什麼加速體驗可言,因為氫氧反應速率很難瞬間提高去提供急加速所需的能量,並且化學反應速率的劇烈變動也會帶來相當高的風險,一個弄不好整車直接炸掉都有可能,所以到頭來緩衝電池仍舊是不可或缺的。


錯誤的觀念.
目前電動車的電池主要是儲存能量,但氫燃料電池的能量儲存是在氫氣,
兩者的電池有完全不一樣的用途
目前的汽柴油車也有電池
您會覺得汽柴油車上的電池用途和電動車的電池用途是一樣?

friendeo wrote:
然後關於石化製氫,根據統計全球的石油超過88%都變成燃油燒掉,只有12%變成如塑膠、人造纖維等石化產品,這也就是說,如果改以氫能取代燃油去提供車輛動力,那麼氫氣就不再是石化產業的副產品,而是主力產品了,並且會佔到石油消耗的八成以上,這樣一來碳排當然完全要算到氫氣頭上了,因為塑膠等石化產品裡還會保留有大量碳元素,但氫氣生產卻是百分之百排除碳啊。


不完全正確的觀念
拿石油製造氫氣...如果嚴謹來說是沒有
如果把石油加工後的產品-殘渣油氣化是有氫氣,雖然主要是要生產一氧化碳
目前全世界主要生產氫氣的原料是天然氣
雖然很多人會把石油和天然氣歸屬在煉油石化工業
但石油和天然氣畢竟是兩者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如同電力有很多種生產方式
氫氣的來源也是不僅是工業副產品
無論日後是否真的有氫燃料車或是氫燃料發電廠
工業副產品就是副產品,
國喬/台苯/亞東等這類石化的主要產品是苯乙烯和PTA,
製程所產生的氫氣沒利用就是廢棄物,有利用就是副產品

friendeo wrote:
最後一點,全世界的研發資源都集中在電池技術上,氫能車分配到的研發資源連零頭都算不上,誰有資源誰就進步快,所以氫能車是絕對追不上電池車的進步速度的,落差還只會越來越大,當電池充電一次就可以跑上一千公里,氫能車的優勢就一個都不剩了,連要成為選項都不可能。


這種預測.....
照這種邏輯從來就不應該有電動車的出現
畢竟在內燃機市場在往日可是100%的市佔率
誰不是著墨在內燃機的設計,自然進氣,渦輪增壓,機械增壓,可變汽門,缸內直噴....

氫燃料有他的問題,電動載具也有同樣的限制
內燃機的百年歷史,汽油車也從來沒有消滅過柴油車
所以可能電動車和氫燃料車根本就沒有誰存活誰無法存活的發展
目前預測電池系統適合較小型的載具,
例如摩托車和汽車
而氫燃料適合重型載具,
如火車,飛機,輪船等.....
briangwang wrote:
錯誤的觀念.目前電動(恕刪)


1. 你先去搞懂何謂緩衝電池再說。氫能車的緩衝電池當然不會像電池車上的那麼大,但仍舊是必須的,並且它和燃油車的鉛酸電池根本是不同的用途,氫能車的緩衝電池實際提供車輛前進的動力(和電池車一樣),燃油車是靠鉛酸電池前進的嗎?你拿牛頭比馬嘴本身就是錯誤的。

2. 只要是石化工業製氫就是會有碳排放問題,現階段氫能車占全體車輛的比率連毛尖都算不上,光靠工業副產品生產出來的氫氣就多到有剩,所以你當然感覺不到它的碳排問題。但我說的是全球車輛都改成氫能車這種等級,到這種數量級的時候你還指望靠工業副產品來滿足氫氣消耗需求,我只能說你未免太樂觀了。

3. 內燃機引擎來日無多,這已經不算是新聞了吧?現在各大車廠無不大舉投入預算去研發電動車,就怕十年後的車輛市場上自己連立足之地都找不到,這些,你難道都不知道?

業界現在的投入就是產業界未來趨勢的走向,這很容易推測得到,不需要什麼神奇預言能力。
friendeo wrote:
你先去搞懂何謂緩衝電池再說。氫能車的緩衝電池當然不會像電池車上的那麼大,但仍舊是必須的

就是因為現在燃料電池的效率不高,沒法有大功率的輸出,所以真的是氫能車發展上的大問題。就看將來燃料電池的技術有沒有突破了。可是我覺得電動車也沒好到哪去,電池的能量密度若沒有倍數的成長,電動機車騎不到100公里就要趕快找換電站也是沒有太大實用性。
friendeo wrote:
1. 你先去搞懂何謂緩衝電池再說。氫能車的緩衝電池當然不會像電池車上的那麼大,但仍舊是必須的,並且它和燃油車的鉛酸電池根本是不同的用途,氫能車的緩衝電池實際提供車輛前進的動力(和電池車一樣),燃油車是靠鉛酸電池前進的嗎?你拿牛頭比馬嘴本身就是錯誤的。


氫燃料車的電池和電動車的電池一樣??您還是再想想吧~

friendeo wrote:
2. 只要是石化工業製氫就是會有碳排放問題,現階段氫能車占全體車輛的比率連毛尖都算不上,光靠工業副產品生產出來的氫氣就多到有剩,所以你當然感覺不到它的碳排問題。但我說的是全球車輛都改成氫能車這種等級,到這種數量級的時候你還指望靠工業副產品來滿足氫氣消耗需求,我只能說你未免太樂觀了。


應該沒人指望靠工業副產品來滿足氫氣消耗需求,
不曉得你從那一段有這樣的判斷?

friendeo wrote:
3. 內燃機引擎來日無多,這已經不算是新聞了吧?現在各大車廠無不大舉投入預算去研發電動車,就怕十年後的車輛市場上自己連立足之地都找不到,這些,你難道都不知道?


你在2021年05月21日的情況說嘴電動車研發資源多所以是日後的趨勢
這邏輯就像
你在2011年05月21日當下的情況也是內燃機的研發資源多
所以研發資源不見得會是影響產業發向的主因
上面的邏輯比喻有很難懂嗎?
壓力鍋 wrote:
就是因為現在燃料電池的效率不高,沒法有大功率的輸出,所以真的是氫能車發展上的大問題。就看將來燃料電池的技術有沒有突破了。可是我覺得電動車也沒好到哪去,電池的能量密度若沒有倍數的成長,電動機車騎不到100公里就要趕快找換電站也是沒有太大實用性。

完全同意。這也是電池車到目前為止仍然很難和燃油車競爭的原因,即使換電模式可以相當程度緩解旅程焦慮,但比起燃油車更常需要找換電站也是事實。

不過也如我前面說的,現今各大車廠、電池相關業者都在傾全力去研發更新更好的電池,電池技術取得突破也只是時間問題。當年液晶電視剛上市時不要說和CRT螢幕競爭,連電漿電視都比它更好,但最後還是液晶電視淘汰了全部的對手。我當時看好電漿電視結果被狠狠打臉,後來我就學會一件事:資源之所往,趨勢之所在。

電池車目前就是匯聚了全球目光並取得大量資源甚至還得到政治上的支持,世界趨勢已經站到它那邊,氫能車想追上電池車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briangwang wrote:
氫燃料車的電池和電動(恕刪)

我的回覆完全就是針對你對我的回覆而說的,你會再次提出質疑只代表你連自己在說啥都不清楚。不過無所謂,氫能車沒機會這件事你愛信不信都是你家的事,世界又不為我們而轉動,咱們等著看結果便是。
briangwang wrote:
氫燃料車的電池和電動車的電池一樣??您還是再想想吧~


他以為的跟你以為的是兩樣東西..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