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沒有人像我一樣從龍潭騎機車到中和上下班這麼長吧(而且還是電動機車)? 單程41km, 來回82km, 兩地落差222公尺, 回程還要爬員樹林的三元一街連續超過一公里的大陡坡(有興趣人可以用googld earth看一下這是甚麼地型).至於上浮洲橋這樣的上坡要跟上機車陣也不是什麼問題. 回程晚上需要沿路開大燈,加上新北市超多的紅綠燈需要常按boost跟上車陣, 我的e-moving還是可以勝任這樣的挑戰.
當然這麼長的路程還要搭載一顆自購的改裝備用電池(48V/20Ah),回程前在公司充完電(公司有提供合法免費的充電車位),沿路也夠我狂按boost而不需要擔心沒電的問題. 我也試過再加第二顆備用電池,就完全不需要中途充電了,只是現在公司可以充電,我就不需要載那麼多電池.
要問我心得,我可以說好個小時,我還以手機當行車紀錄錄下每天路況,不相信的人我也可以上載讓大家看,只是一天要耗3.92GB記憶容量,近三小時的錄影大概沒甚麼人想看吧?
至於省下來的費用也蠻可觀的,我平時是開車上下班, 每天油錢過路費加上保養費等算400元,這星期騎了5天,等於省下2000元. 只要我願意,不用幾星期我投資的電池錢就賺回來了,如果我再三八一點,3~4個月我連機車的錢都可以賺回來! 只是我當騎車是休閒(大漢溪河谷風景蠻漂亮的),改裝是興趣,所以倒也不會天天這樣搞啦.
chiayingcool wrote:
我騎150cc單趟4...(恕刪)
上下班時間單程約一小時20分. 這樣的時間當然對通勤來說是太長了,我只是太早起床沒事幹當運動(我開車上下班單程只要半小時),順便體驗一下是否可以發掘未來電動機車如果流行是否會有甚麼商機.
我還在想如果我騎一般150CC四行程機車會花多少時間,既然兄臺45km花50分,那麼以時速可達70km的電動機車來騎41km,應該也差不多是50分,這樣的時間通勤我是覺得還勉強可以接受,當然這樣的距離如果有平價電動車就更適合了.
總之,我不是想推薦用e-moving來通勤單程41km的距離,我只是想說明如果單程41km我都可以持續性的達到,一般機車通勤族了不起單程10~20km的路程就更是稀鬆平常了.
PS:這幾天回家夜騎,在鄉間小路上四下無人太無聊,想起以前騎腳車時手痠偶爾會放手騎車,e-moving有定速功能,結果放手騎車還更容易.不過這是不對的騎法在公路上也很危險,我只是小小做個實驗,沒別的意思.
chiayingcool wrote:
我騎150cc單趟4...(恕刪)
有時我組一台電動腳踏車, 會想說需要多快?
大致來說, 33km/hr...300W, 44km/hr...500W, 55km/hr...1000W
100km/hr...6000W, 160km/hr...24000W.
我組過300W和1000W的, 有時會想, 花個五萬元去搞一台6000W的(這種等級至少有10kW=13.3hp的最大馬力, 甚至高達20kW, 看馬達), 有沒有太大的意義? 電動機車速度可以比得上我的轎車嗎?
(但是, 我曾騎電動腳踏車時速55km/hr被後方汽車按喇叭, 更曾被機車超過無數次)
續航力呢? 把它繼續延長有很大的意義嗎? 我的轎車一桶油可以環島喔!(外加一桶瓦斯
)套一句超人特攻隊的話, 我對力量著迷, 相信很多人都是, 上述問題沒有特定答案, 只是留給大家思考罷了!
啄木鳥 wrote:
中國大陸的電動機車應該還停留在鉛酸電池階段...(恕刪)
鋰鐵電池車....當然有啊,大陸沿海一些區域連大賣場都買得到。反而是在台灣的賣場連想看到電動車都很難。
我是台灣人,不該長他人之氣,但我有很深的感受:不少台灣人(不是針對啄木鳥,請別介意)還停留在數年前的印象而夜郎自大。
大陸近年發展真的很快、非常快。我比較常去的不是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而是週邊的第三級城鎮,只隔三五個月舊地重遊就覺得街景變化很快。
雖然目前因為兩岸平均收入的差異,大部分推出市場的電動車都比較低價位,賣場中找不到像中華e-moving高品質(高價位)的產品。但以多樣性及價格/品質比來說,以一、兩萬台幣真的可以買到遠遠優於在台灣可以買到的車。
如果我們的政府繼續藍綠內耗下去,再過幾年兩岸的生活環境優劣反轉也不會另人太意外。
kkate wrote:
鋰鐵電池車....當...(恕刪)
樓有點歪了, 扶正一點. 假設, 如果有人弄出價錢還可以的鋰電加強版套件, 可以讓
DYI同好自行增加自己的電動機車里程數 同時降低需要回充電池的頻率(如此電池活得更久).
是否有符合到 一些需求呢?
就像我們買車有的要加倒車雷達,有的要加裝空氣套件(實用性不大),
有的加裝重低音爽爽, etc. ------> 為自己的電動車, 加裝可以提升續航力的電池,
不失為一個可行可想法吧?
提出這一點跟大家討論討論..這樣的市場會起來嗎?
另外, 電池的容量/性能本身是不斷進步的, 三年後買今天的同電池容量, 價格已經不知道降到哪裡去
了,這個考慮點我還沒在大家的說法中有看到被提出. 其實這麼實際又真實的變因, 在考慮整體cost 時,
是應要被列在第一位考慮.
Chobee01 wrote:
樓有點歪了, 扶正一點. 假設, 如果有人弄出價錢還可以的鋰電加強版套件, 可以讓
DYI同好自行增加自己的電動機車里程數 同時降低需要回充電池的頻率(如此電池活得更久).
是否有符合到 一些需求呢?
就像我們買車有的要加倒車雷達,有的要加裝空氣套件(實用性不大),
有的加裝重低音爽爽, etc. ------> 為自己的電動車, 加裝可以提升續航力的電池,
不失為一個可行可想法吧?
提出這一點跟大家討論討論..這樣的市場會起來嗎?
另外, 電池的容量/性能本身是不斷進步的, 三年後買今天的同電池容量, 價格已經不知道降到哪裡去
了,這個考慮點我還沒在大家的說法中有看到被提出. 其實這麼實際又真實的變因, 在考慮整體cost 時,
是應要被列在第一位考慮.
我個人就是看好這個市場,才會從半年多前買電動機車及鋰鐵電池來改裝,甚至將近20年沒騎機車,這半年才又身體力行,親自以改裝的電動機車作為來回82km的通勤交通工具.
您提的問題其實我想過,雖然我個人看好這個市場需求,但是如果單靠賣改裝電池套件,短期內我看會餓死掉,就單單看mobile01的電動機車的討論有多冷(現在有專版好像比較熱一些),又有多少人對電動機車還存在許多不正確的觀念,就知道這個市場要起來還要好幾年.
至於三年後的電池價格,基本上應該要比現在低,不過要低到半價我看應該很難吧?但是三年內經由電動機車幫車主省下來的錢,可能早已足夠買好幾顆新電池了.當然有沒有這麼省還要看使用的里程,基本上就是用越多省越多.
PS:這個市場不是只有電動機車適用,包括電動車也適用.有稍微接觸過汽車產業的人都知道,賣進車廠的零件成本和車廠賣給消費者的價差有多大,只要誰有能力破解車廠設下的保護,這其中的價差是很驚人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花這麼多時間研究這其中是否存在商機,雖然市場還沒起來,但是相關的布局現在不做,市場就算起來也和我們沒有關係.我這半年多來經由一些相關展覽也拜訪過一些鋰鐵電池廠商,對於電池價格也小有一些研究,也許哪天老本行做不下去,真的會考慮來賣電池套件混口飯吃.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