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有沒有計劃到大陸賣?

電動滑板車要去哪裡騎?
新北市最好不要嘗試,除非人行道夠寬,
不然就公園河濱騎騎就好

陳凱米 wrote:
技術上大家都做的到, 但~只有GGR資金雄厚敢花敢去做,
一但電控, 軟體技術被取得......就GG啦~


人家電動車比我們普及千百倍、磁浮列車也將量產化、太空人去太空也是家常便飯、手機、網路支付系統全球領先、甚至今日中時新聞報說2017北京春運就要啟動人臉辨識進站上車方式 ..... 師傅留一手的心態,只會讓自己更故步自封

專收錢論壇 wrote:
請問是台幣還是人民幣


隨便買輛腳踏車 都要5~6千元了,這載人跑30km的小車,電池價值應該就超過1999NT了
倒是 djtopy 所提,僅僅20km/h的速度卻不能當作大街小巷代步使用,那就失去其實用性了,看這照片實在很吸引我去效法她



楊波波 wrote:
人家電動車比我們普...(恕刪)
大陸的人們開始慢慢富起來了,很多人說gogoro的價格高不能賣到大陸去,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慢慢有錢了,很多人對於交通工具的要求會慢慢提高的。很多人對於3000RMB的山寨電動車開始不滿了,希望能有更好質量的電動車供他們選擇。gogoro可以考慮給大陸白領人士提供的計劃了。

wmxgood wrote:
大陸的人們開始慢慢...(恕刪)


個人認為有難度

主要是換電站的設置與提供電力這部份除非合資, 否則要開放的可能性不高(怎可能讓ggr獨家設置呢), 且合資條件要是含括技術移轉且這是必要條件話, 基本上ggr也別玩了, 因為很快就有山寨版在各地雨後春筍

結論是別想太多


台灣人做的東西,連自己人都酸成這樣,還想賣給上等民族的中國人?
bigandy.gm wrote:
這樣也能比?台灣兩...(恕刪)

不用費心畫地圖,
不賺錢就是不賺錢,沒打算改充電站就是虛假的
企業不賺錢就是邪惡的,在台灣有政.中油無償支應都不能賺錢了
沒賺錢卻能到處寫文章說台灣技術比德國好,這就COUP成立的來由
你認為德國的交通需要台灣機車才能改善嗎?
GGR既不便宜,也不科技,賣的是夢想,是情懷
基礎設定就是難以維修,故障率一點都沒不電動車
換個齒輪油600~800玩,到底是那種神油呢?
Gogoro S 的卓越性能, Gogoro 針對此車款採用進口高級齒輪油,因此定期保養費用為 788 元 / 次;其他車種仍維持 638 元。保養工時與其他車型相同。

花大量成本行銷,為的是有更多資金挹注
企業不賺錢就是邪惡的,這個營運方式不賺錢,所以不斷的從一些零碎的地方想挖資金
時間久了不賺錢的企業就是會倒閉

回到主題,為何GGR不賣到大陸,因為人家不需要
不賺錢如何賣出去呢?賣車不賺錢可是老闆自己說的
Gogoro執行長陸學森對外宣稱,現在定價一台十二萬八千元,是賣一台、賠一台。
賣一台,賠一台,所以才要靠月租費賺啊。

現在平均月租費 500元,賣了1萬5000 台車。如果賣了10萬台呢?100萬台呢?


短視近利的人就只會看到現在不賺錢,而不會去想越難做的事

進入門檻越高,之後的利潤就越高。


或許有人會覺得 10 萬台痴人說夢話,想想當初那些說騎不出台北市的人

對決 Gogoro?小牛電動機車騎進歐洲
發布日期 2016 年 11 月 06 日
小牛至今 3 款產品累計銷量約 13 萬輛
小牛訂下5年後,海外市場銷售比重達 2~3 成的目標,以歐洲為首,也有意進軍美國。

--------------------------------
GOGORO銷售量只有小牛的10%
人家實際上的往歐洲銷售了,而且不是200台的規模
GOGORO在德國一樣是45公里/H的速度,完全沒有優勢
更何況小牛只要有插座就能充電
有插座能充電的車就會賣的好?

這麼好用的東西,COUP 怎麼不直接跟小牛買來用?


小牛拿 COUP 母公司 BOSCH 的馬達來當自己主要的噱頭。

COUP 直接跟睿能買「整車」來做營運。

孰優孰劣?


拉一條電線出來充電有這麼難嗎?睿能連最難搞的馬達都自己設計了。

看看臺灣推充電車推多少年了,換來的是每年連政府的補助款都用不完。

直到 GGR 上市,補助款已經追加好幾次,11 月份還要搶,12月份就要等明年了。


在電池科技還沒有重大突破之前,最接近油車使用方式

就是換電了。





cdx wrote:
對決 Gogoro...(恕刪)

levy wrote:
才剛剛說小牛多棒,...(恕刪)

說小牛爛是GGR支持者的說詞,因為人家被法規限制了規格
GGR支持者到處說小牛跑不快所以爛
但是在柏林GGR跟小牛跑一樣慢
卻不說GOGORO外銷的版本有多差

到底是法規限制還是技術瓶頸呢?
GOGORO真的有技術力了?
不就是拿台灣寬鬆的速限法規,裝上大量的電池蕊,很多人還真以為GOGORO技術力驚人!
台灣終於走出國際了!卻沒看到人家是境外公司,而且在車體架構與動力系統上根本沒特別的技術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