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river235 wrote:奇怪GO粉怎麼發...(恕刪) 你怎麼又沒搞懂?這是以全國1400萬輛機車都電動化來計算,你怎麼還停在5萬輛車?換電站當然也不是500站啊!這至少也是十幾年後的事。
huang635555 wrote:如果真的只有1%...(恕刪) 你可以自己算,我教你。你去查交通部的統計,有全國機車數量,還有平均使用里程。你去計算可以得到總里程數。睿能的電池資料使用電量都有數據可查,可以得到每公里大約使用多少電,以下你都可以自己算。再去查台電的發電量,結論就差不多是1%了。別叫我算,以前有人算過自己找。
totoken wrote:電動機車只是智慧電...(恕刪) 5年前,這家公司的計畫本來就是"能源管理",只是藉由機車來證明"電"是可以受到管理的,當時另一個產品是"智能電錶",但智能電錶顛覆太大了,國營事業無法接受只能被迫Pending
tjptw wrote:你有沒有概念啊。使用1%的電是「行駛使用電量」,但是電池「蓄電量」會是使用電量的數倍。應該有5至6倍以上。(以目前國人日平均行使里程13公里計,電池以提供70公里行程計)。這還不包含睿能多準備的備用電池。換言之,可提供的彈性電能是4~5%。全台「汽車」電動化用電量大概佔8%。這樣你應該對這電網有一點概念吧。 你自己的文 明明把電動車上的電池定義成 彈性電能然後自己又加上備用電池 也算備用電能以GOGORO來說 的備用電池大概只有整體販售量的 12%生吃都不夠了 還要當彈性電能而且推估 要到整體電量的4~5%要5萬座換電站 加設加上車主所需要個8萬座好了 到底幾年可以建構完成
timeriver235 wrote:你自己的文 ...(恕刪) 只要五萬座就綽綽有餘。電動車不是24小時在跑。也不是每輛車每天都在跑。以國人行駛日均里程14公里,使用電量出為電池電量的1/4-1/5,其餘電量都列為備用電源,並能酌量對外輸,幾年能建構完?看幾年後有多少換電車,就可以蓋多少座換電站。銷售量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