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篇報導,我有預感有兩家公司即將殞落!

真是吐槽點滿滿的報導.....

"第一是,有標準是好事情,但如果市場只有一個標準而且被競爭對手掌握了,那就是大問題了。"
問題是,你們有打算拿出有誠意的標準嗎?
以現行銷量來看,50CC以下的綠牌連1%都不到
但兩陽這麼久以來都只有這個標準,還打算洗腦消費者接受這個殘缺的東西
像是消費者去餐廳要點牛排,商家卻一直洗腦豬排就很好了,而且還賣一樣的價格(搞不好更貴....)


"產業標準應該是要由產業自己來決定,而不是政府"
政府已經給你們多少錢和時間了,產業有"自己"生出"一套標準嗎????????


"第三點是消費者真的需求是什麼?"
台灣區車輛同業公會一直都有資料--"台灣國產機車銷售數量(年累計)"
50CC去年內銷7119台,比例0.78%
這就是你們口中的消費者需求喔!!!!!!!!!!!!!!!!!!!!!!!!!!!!!!


我買過電糖果2.0,極速大概就是50,單趟里程40km左右,用途相當有限
電池2年多壞,應該騎不到10000km,要價25000的電池,實在買不下去
我覺得沒那麼快...電車要取代油車只有兩個變數....油價漲(石油沒了)與電池技術進步!!

先不管動力來源....我升斗小民買機車是要耐用,一用能夠撐十年,哪個能???
id104140alex wrote:
我覺得沒那麼快......(恕刪)

撐十年,Gogoro 能。已經有車友騎10萬公里。騎五六萬公里的大有人在。你10年會騎這麼多公里嗎?以公里數反推,Gogoro 用個十年沒問題。
id104140alex wrote:
我覺得沒那麼快......(恕刪)


我之前的油車,騎10年還不到2萬公里就爛掉了,現在2年多前買的gogoro已經2萬多公里還跟新車時一樣。

雷小炫 wrote:
目前現行電車還是無...(恕刪)


我自己是還在看,目前因為紅黃牌台北市太好用、連白牌油車都很難取代


所以除非紅黃牌變的不好用or電動車殺到比白牌車還殺的方案(持有、養護、摔車維修成本)


那時才真的會入手

CcCManCcC wrote:
台北市顛倒重機比gogoro...(恕刪)

話這樣講也沒錯
但你去看網友做的電池熱度圖
台北市都是排在前幾名的
農曆年我也騎狗肉去台北一趟
台北確實對機車族很不友善
這也不是台北的問題,是國際上大都市的問題
都把機車當毒瘤處理
所以我才更佩服光頭陸,它找一個最不得人疼的工具當作它創業的發端
再加上台灣擁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機車輛,可以讓它實施電池共享的概念
,現在就是這套模式是否能向外輸出.
若行,就是一個新創事業的成功.
braved wrote:
https://ww...(恕刪)


還好他是前董座...思想怎會停留在馬路競技這上面... 無言

趨勢已經是這樣改變,我料想他自己也沒啥好方法。
xboy200 wrote:
答案就是電動機車如果需要補貼才能賣得動,那並不是真實的市場。


全世界的太陽能"慘業"(產業)也是全部得靠各國政府的補貼才生存得下去的。沒有一家例外,不論是台灣或是中國或是歐美大廠。

若是沒有大額的補貼的話,這些生產太陽能發電片的廠商就真的活不下去了,會倒。

而有些國家,包括日本政府,只不過是逐年調低太陽能發電的每度電的補助而已,就已經使得許多大廠跑出虧損,因為很多公司會跳下來玩太陽能發電,從一開始就是因為有補助才成立公司的,不要說沒有補助,只要補助金額降到一定的程度,就會虧損了。

但是太陽能發電也是各國政府在多種能源政策之下的一種選擇呀! 還有核能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火力等多種選項,所以若是長年只特別高額補助太陽能發電也不是辦法,不同政黨上台執政後就會調整能源政策。

業者會看風向,若是該黨執政後的能源政策是要往綠能(太陽能、風力、水力...)來走的話,那即使現在本業是在做高污染的火力發電,也會特別成立一間公司來玩太陽能或是風力發電,公司成立的首要目的為: "先領到政補助金後經營個幾年來慢慢玩"!!

所以政府的補助金很重要,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很多中小企業之所以會成立,目的就是因為政府政策風向往哪裏走,業者就要跟緊,必要時就得成立新的公司來領取新的政府補助金。 這一筆補助金可以讓一間公司成立後先穩穩的RUN個二、三年再說~~

現在台灣政府的風向在往電動車的方向走,既有的油車業者或是使用者反對的聲浪是一定會有的,因為它們是"既得利益者"。而只要是正常的業者會"在商言商、不與錢過不去",所以要嘛用母體公司的油車本業之外另外成立新部門來研發電動車,要嘛就投資或是成立另一間公司直接來做電動車,但是重點都是設法要拿到政府的補助金,這才是重點。

braved wrote:
https://www...(恕刪)


要環保就走路呀!
一樣的錢, 沒道理選不會跑的吧!
大家都知道, 同價就是要選配備最多, 功能最強的,
前董座的邏輯實在是.....
The life raises ..taking.. riot filling it noisy if the balderdash is said, and
喔?
兩家獲利穩健的公司,因為不趕快發展電動車,所以會倒?

那麼靠著燒錢搶市佔的新創公司,目前獲利遙遙無期,股東們能法再拿錢出來投資第四輪都是問題,這樣的公司會比另外兩家還穩定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