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10 wrote:
你說的沒錯,不過成...(恕刪)
就我所知,電池遺失、損毀的賠償價格是25k,賠償金本來就是隨契約主喊價,用這種錢衡量電池價格其實不正確
因為目前我本身待在IT產業,公司是做工業電腦的,以前也在通訊軟體公司待過
一般消費者比價只會比bom cost,像是同等重量的鋁合金多少錢、同瓦數的電池多少錢、同功率的馬達多少錢
在我看來,GGR有很多東西的成本是消費者看不到的
1.藍芽鑰匙:除非是他們自己開發,否則通訊的加密技術是要授權金的.
2.電池:同藍芽鑰匙,除非是他們自己開發,否則通訊(對電池站)的加密技術是要授權金的.
3.行車電腦:除非是他們自己開發,否則就跟你電腦的作業系統、軟體一樣是要錢的。光是他支援iPhone這點就不知道要付多錢給apple,除非apple是股東。
4.車架組件:這東西大部份的成本都在加工上,就我自己公司在做特規電腦的機殼、Heat-Sink開模都是幾十幾百萬在花的,這東西得看產量而定.
5.認證:過認證是得自掏腰包付錢去給人驗的,除非官商勾結就另當別論.
我是不會去酸這台車值不值12萬
我比較質疑GGR為何要花那麼多成本在這些東西上面來提高自身的售價,以台灣消費者素質的角度是看不到這些東西.
講到這我很感慨台灣的通訊軟體產業跟服務業,因為台灣的消費者對於看不到實體的東西(軟體、服務)就認為它沒價值
可笑的是IT產業兩大龍頭google、apple都是靠軟體服務賺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