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星期五傍晚,老闆要我把充電器拿去,換了一組電池及一個充電器給我(保內不用錢),叫我回去使用時,要注意充電器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要拿來換。老闆說,我是第一個將五顆電池都充爆的人,想想不到五個月,才騎兩千兩百多公里,充電器就被我操掛了,造成電池充爆,不知道國內是否有地方可以買到好的充電器,這樣我的電池壽命才會長。也有想過要換磷酸鐵鋰電池,但我的是60V的電池,國內目前找不到可以充60V的磷酸鐵鋰電池的充電器。如果有人知道60V 20AH的磷酸鐵鋰電池+充電器共多少錢?還有在哪裡買?請告訴我一下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MUcZ9nTj4U&feature=player_embedd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bSvPElhwHM&feature=player_embedded
本人長年居住美國, 中文略顯生疏, 請勿挑惕.
村民 wrote:
大大:請問這台車架直...(恕刪)
車架應該是油摩的車架,因為整車包含電池的重量是95公斤,跟豪邁125差不多,之前因前避震太軟,去用豪邁125的前避震,不過豪邁125的前避震比金牌PACKER長兩公分左右,裝好後前避震的避震效果變得比較好。
現在在露天看到,有些機車行有用一般的機車直接改48V 800W,雖然沒有認證標章,但他們的巧思是值得讚許的,如果一般機車能夠用套件的方式,改成電動車,並且可以得到監理所的認可,及變更行照,這何嘗不是二行程機車,節能減碳的一種方式,電動機車我認為馬達應該要60V 1200W,電池為鋰鐵電池60V 30AH,這樣才比較符合50CC的標準,小弟不材,常常空有想法但不知如何實踐。
您另外一個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為我不知道要用什麼設備去測,也不會測,如果您知道的話,請不吝教導小弟吧!
之前看到的報導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02/8/26ri5.html
之前因為電池壞了,而店家有將電池及充電器都更換,服務沒話說。
這讓我想到電池真得很重要,電動車沒有電,就如同判它死刑,
一般的摩托車不會將沒汽油的賬算在摩托車上,
但電動車沒電是會將帳算在電動車上,
原因無他,因為我有花錢買電池,
然而我們要如何讓車不要因為一顆電池有問題就不動?
更換電池是很貴的呢?
最近也上網查一些資料,想何大家分享心得,
或許有些是天方夜譚,有些是不可能的,或是我的知識淺薄,
但無論如何,這都是我個人的想法及心得而已。
一般來說,電動車主要系統是馬達、控制器、電池,
所以如果這些零件能生產公版,那將會大大降低各組件的生產成本,
電力系統重要的兩個指標就是電壓及電流,
而電壓卻是電器類匹配的指標,
比如說手機的電池是3.7V,您不會拿12V的充電器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供電的電壓似乎決定一切,就電動車而言就是電池,
就我們所知道,電池一顆心蕊是不可能提供電動車所需的電壓及容量,
必須將多顆心蕊組成PACK,再將多個PACK組合成我們所需要的電壓及容量,
組合的方式不同,就會造成行車安全上的問題,
有可能一個心蕊或一個PACK損壞,您的愛車就停在路中央,
如果電力系統需224V 40AH,以一顆心蕊是3.2V 10AH的電池來說,
假設我先並聯成3.2V 40AH為一個PACK,再將所有PACK串聯成224V 40AH的供電電池,
如果有一個PACK出現問題,這樣車子是不會動了,除非電腦可以控制將故障的PACK剃除不用,
但要電腦能將故障的PACK剃除不用,電腦得有獨立的電源,否則沒電,電腦也沒轍,
而先串聯成224V 10A為一個PACK,再將所有PACK並聯成224V 40AH的供電電池,
就算某一個心蕊或某一個PACK有問題,都不會造成車子突然不動,甚至停在路中央的狀況,
頂多只是續航力變短,馬力變小而已,如果還有空間,增加一個PACK就可增加續航力,
再來就是訂定標準電壓,就像市電有110V及220V,電動車可以有330V或440V,
這樣就能製作標準的PACK的尺寸,底盤放電池的區域也能標準化了,
如果能將底盤及乘坐控制區分離設計,這樣底盤大家都有公版,只需要設計車的外型就好了。
電壓決定了,馬達也可出固定幾種瓦特數,如80kW、100KW、140KW、180KW、200KW,
這樣控制器及充電也可在表準化,所有東西都可大量生產才能降低成本,
插電座及插頭也必須標準化,這樣公共充電的地方才能有標準可以製作,
電動車是趨勢,其實自己也滿樂觀其成,
但如果今年無法將這些標準化,想要在2015年發展出售價低於100萬元(車子+電池),
在高速公路以時速100km/h,載4個人(每人70kg)跑200km,都將無法實現。
最後希望所有的賽車比賽不要用引擎,改用電動馬達及高效率的發電機或太陽能電力。
TVBS〈獨家〉「跑車用插頭充電」高速飆170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