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taiwan wrote:工研院發明的東西可...(恕刪) 公園院還是要看單位看團隊啦,還是有團隊可以技轉或成立新創公司成功的,當然也有單位是養老混日子,一堆被新人看不起的老公園人,遇到跟你說不好意思五點要去趕搭交通車就要當心啦
slick6205 wrote:工研院...嗯嗯嗯...(恕刪) 開發者:一秒快充 夠耐久 絕對打趴市面上任何一個電池~消費者:我要我要 快賣我!開發者小聲地說:這個 售價*****還有 產量要一定???人才能接單!安全性目前還沒有全程測試還有額外裝控制器這個價****好像很制式的回答 呵呵..
頂級牛排 wrote:沒錯! 工研院的確發明出很多東西,他們當然不可能把細節講得太明若細節全都露了,怎授權給廠商而坐收權利金?又或者整票團隊被挖走另開公司!! 有一家達震公司,這個達震不是阿扁與邱義仁準備搞貪污的那個軍火公司達震,而是生產鋰電池。該公司的投資者就是當初在工研院的研發團隊,研發完成後直接技術轉移,整批人員離職創業,這種情況先進國家也有,只是到底要算是圖利還是鼓勵產業創新要看各國的國情。
電池需要符合很多需求才能商業化,重量 體積 充放電速度 循環次數成本 安全 低污染這電池目前看來前四項要求沒問題,但若任何一項無法達成,就無法實用。若都能做到,單位容量價格又低於鋰離子電池,那將會是很大的革命。樂觀其成。
idman wrote:工研院技術團隊赴美國史丹福大學,共同合作研發「可高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恕刪) 工研院... 看看就好且是共同合作開發成的, 之後的利益要怎分配還有得灰勒... 肥巨人 wrote:石墨稀 用在散熱及...(恕刪) 石墨稀是好東西, 但用在真正有量產的日成生活用品裡是少之又少...
液晶顯示器也是走了 2x,3x 年才走到目前的狀況而 dram 台灣比韓國先投入,最後卻是讓韓國後發先至OLED 台灣不是沒研發,而是一虧錢看不到短期的獲利就放棄了新發明的初期虧損是難免的現在就唱衰工研院的研發,也太早了些吧台灣民族性就是不願意承擔風險只想賺確定能獲利的所以工業才一直處於代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