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磊 wrote:
剛看了一則報導,是...(恕刪)


是桃園輔助"所有合格電動機車"最多

不是只輔助gogoro, 先去搞清楚!



xboy200 wrote:大大詳細的回覆卻讓...(恕刪)


這邊應該把政府補助和車價這二件事分開來談
政府補助用意是錦上添花,主要提升民眾購買意願
也鼓勵廠商願意用好一點的用料、新一點的技術來提升產品進爭力
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多花錢可能還是買到爛貨,但便宜的肯定沒好貨

車價能降多少,關係到廠商的營運模式和成本、利潤
沒有辦法用簡單的扣除補助金額就是降價額度這樣來計算

如果對象是一家經營了數十年,營運穩定的公司
相對其產品成本可預期的會比新成立的公司來得低
在口碑和廣告效益上,占有現有市場的公司具有絕對的優勢
因為已經有相當的知名度與行銷通路,加上使用者的口碑
當然,一切必須建立在良好的使用體驗上才是加分
對新公司來說必須花上數倍的力道進行行銷與經銷維護網路的建立

就產品本身來說
應用了較多新設計元件、新技術、接進技術極限的產品
當然其成本就會相對較高,而新技術導入初期也必定有陣痛期存在
對於消費者來說,不管你良率多高,我拿到了不良品時,你的不良率就是百分百
因此在使用新技術上老廠往往非常的保守
尤其在家族企業中更以為甚

回到售價的問題上
對一家新成立、應用大量新技術、整體經銷保養網路還在擴展中的公司
有多少能力與一家已經佔據市場半世紀、擁有龐大經銷體系
又幾乎沒有折舊攤提問題的對手進行價格戰呢?
價格與客戶接受度一向不是一個線性關係
主要功能相同時,客戶一定只想要便宜的產品嗎?
如果是這樣,APPLE應該根本沒有機會出到3G
而DJI也不可能有70%以上的市占率
市面上應該滿滿的熊貓車和GP125
  
產品力、價格、設計、使用體驗是很微妙的
有好的品質、設計與使用體驗,開出較高的價格而被市場接受了
這就提升了該廠商產品在市場上的定位
用較低的品質、廉價的設計、較低的價格進入市場
在消費者心中這個品牌價值就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哪怕他功能一樣好
當一個已經被認定高質感、高價位的品牌推出較平價的產品
市場的反應通常會是巨大的,看近幾年雙B搶進中低價市場的銷量變化就知道

為什麼光頭一開始是推狗1到市場?
難道他不知道這價格遠超出市場平均?就算他不知道,股東員工都睡著了?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當初光頭是騎著一台MANY出來...


電動車要普及,絕對不只有價格這件事情
必須透過使用者的口碑、接近甚至超越油車的方便性
更重要的是,要讓騎電車成為一項值得自豪,至少不會落於"次等"的交通方式
才有機會將最大宗的客群拉進來
而這些,都必須透過更好的電池技術、更吸引人的設計
以及願意全力投入並提升競爭力的廠商來進行
絕對不會是政府灑錢可以解決的

xboy200 wrote:
不知道目前大型的大陽能設備在經過政府補助後是否活絡了?一般民眾是不是家家大多有一定程度的太陽能設備?顯然不是!...(恕刪)

太陽能的補助如果沒有2008金融風暴的話應該會持續一段間
推不起來主要是台灣的居住形式效果不大
日本在還有補助的期間,你去一些比郊區外圍一些的地區
可以看到很多一軒屋屋頂都有太陽能板
個人看起來算是推得不錯
雖然取消補助後也是慘兮兮
不過還有一點,就是台灣總是做半套
需要補貼是因為市場還不成熟
但政府只提供購車補貼給消費者
卻沒有另一方面督促製造商精進其技術

guderian wrote:
電動車要普及,絕對不只有價格這件事情...(恕刪)


非常同意!

消費者要的就是一台好車!總之就看這些車廠怎麼出招了~


orea2007 wrote:
日本在還有補助的期間,你去一些比郊區外圍一些的地區
可以看到很多一軒屋屋頂都有太陽能板...(恕刪)


今天到新竹寶山晃晃,看到好幾家應該是農舍之類的吧,很漂亮的獨棟建築,屋頂上面一整排的應該就是太陽能板。

希望政府能正視能源問題,想想如何讓太陽能、綠能可以普及於一般民眾,即便這條路很長,而且不好走。
煙火式的政策真的就免了!看了實在很煩…

xboy200 wrote:
非常同意!消費者要...(恕刪)
煙火式的政策真的就免了!看了實在很煩…

各國其實都做了差不多的事情啦~~~
只是配套是不是足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