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台灣 全改電動機車 總耗電量超級低

等蓄電系統做到一個迷你可樂罐的大小,一個單元有50KM-HR實驗室數據的續航力的時候,才會有可能全面打歪汽油機車...應該
除了續航力以外那個體積真的太難搞了,做成那樣大概也剩坐墊底下好放也比較安全了。
我是覺得做成S妹以上那種大羊其實還蠻可行的,整體空間大可以容納更多電池還能有個勘用的車廂...
另外除非充電站多到能夠像隨處可得...不然交換式電池(或是並行)應該還是最佳解,
畢竟就算有了快充現階段也不可能像汽油車一樣,了不起排個隊又是一尾吃飽的活龍,那樣對長程很不方便
cdx wrote:
機車能多熱啊,汽車的排氣量大多了
廢熱跟廢氣都是機車的十幾倍多...(恕刪)

我跟你說,都很熱,而且有時候這種事情是,對你會不會直接造成危害的問題
汽車當然比機車熱,但是絕大大大多數情況下,你不會被汽車燙傷,卻很容易被機車給燙傷

就好比你說火力發電廠也會排廢氣,沒錯我同意
但對大多數機車族首當其衝的傷害,其實是車陣裡頭油車排放的廢氣
非常濃,且就在你鼻孔前幾公尺的地方,幾十根上百根的排氣管在你面前排廢氣
上下班交通尖峰期,一個60秒的紅綠燈就夠受的了,一趟路下來有多少紅燈要等?
那你為什麼不問政府不開放中國電動車入口

你知道在中國有多少人駕電動車嗎
可以,請電動車慣老闆送每人一台電動車加上免費里程

我相信台灣人很樂意配合

PS 講幹話,我也會
你太看得起電池技術了!
你看到時間造成老化,沒看到使用cycle造成的老化。
還沒談電池個串不平衡,造成可釋放出來的電能變少。
新竹電動公車失敗地方,你查一下就知道。

電廠化學能熱能、熱能轉機械能、機械能轉電能,電能經傳輸、充電損失、充放之間損失、電電能轉動能損失...。沒你想像那麼好。

化學能直接轉電能是最好的。
講到電動機車一定要討論能源政策。
台灣能源政策是無法減碳,主力發電還是火力發電。最後要買碳稅。
水力、風力、太陽光電才能減碳,但這些不是主力,只能塞牙縫。
台灣沒有三峽大壩、松花江。
看台灣四周競爭對手的各國,皆啟用核能減碳、提供廉價電價,提升經濟競爭力。
學德國綠能能源,人家以經濟實力去做,我們有經濟實力嗎?
德國綠能能源不夠用,還是從鄰近各國買電,還是買核電。
metta-sati wrote:
那個很後面了
車輛汰換下來的鋰電池 主要用途
鋰離子電池模組(單電池)的再利用
電動車使用壽命約15年,配備的鋰離子電池經7〜10年後,其蓄電容量推估將降為新品的70〜80%。蓄電容量僅70%的劣化電池,不再適用於電動車,再利用於家庭、商業用備用電源,或是風力、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之儲電用途等。充分的回收再利用,可降低相對高價之鋰離子電池的成本,有利於價格競爭力提升。
GOGORO很像是精品
修起來的成本也是

有網友分享使用GOGORO的經驗
本來滿懷熱血,什麼環保理由,忍受他人恥笑也就算了
結果一故障,修起來的錢,時間...
他以後再也不敢碰電動機車...

理想總是比不過現實..

metta-sati wrote:
燃油車效率更低
@你石油開採 就要消耗許多成本
@貨船運送原油
@六輕裂解的消耗跟污染
@卡車運送到加油站
@車輛的低劣消耗效能
算一算 燃油車根本就是罪惡


前面三項火力發電沒有嗎?
metta-sati wrote:

引言 2017-05-13 01:23 by metta-sati
馬達不容易壞 這沒啥好討論的
電池自己換 就不可能
技術上當然可行
但一千萬個消費者 總是會有 幾萬個腦殘消費者換電池換到出事情
還要廠商賠 誰受得了
當初iphone不可換電池 被罵翻
後來 全世界手機廠都學他
這就是遠見 跟 宏觀 的思考
因為就是很多消費者腦殘亂搞一通

結果衍生出尿袋外接電源這種輔助商品.....
metta-sati wrote:
你沒看完整串討論?

電池都回收掉再利用

兩種管道
1 社區 或是 不斷電系統 儲能設備等
2拆解

電動車 遠比 燃油車環保 健康 沒臭味 低耗能

電池都回收掉再利用?回收到哪裡去?給誰再利用?多數的廢電池是在境外處理。

全台灣只有一家電池回收廠,而且只能處理一般常見的電池而已,你知道嗎?

想推廣電動車前,請先自己有能力處理廢電池再說,別到時沒能力處理,反而更麻煩!

目前電動車是雙重污染,源頭的電力是燃煤污染空氣,消耗的廢電池再污染水源跟土壤。

蓄電池依充電次數不同,平均使用壽命約2~3年就必須更換!每公斤政府還要補貼43.5元。

電動車的動力源頭是燃煤,汽機車的動力源頭是燃油,現階段燃油的當然比燃煤環保。

報導廢電池處理影片 ↓ ↓ ↓ [主題影片從 2:10 處開始]。 參考重金屬污染!






wenhero wrote:
你太看得起電池技術了!
你看到時間造成老化,沒看到使用cycle造成的老化。
還沒談電池個串不平衡,造成可釋放出來的電能變少。
新竹電動公車失敗地方,你查一下就知道。


先看技術, 新竹電動公車的電池才三四年就衰退到只剩20%, 對岸的比亞迪可以做到六年還有80%(每天開200KM)

Tesla的Model S大概行駛32萬KM衰減10%, Model 3的電池甚至可以行駛48萬KM才衰減5%

再看市場規模, 對岸的比亞迪, 去年已經生產一萬輛的電動巴士, 有了經濟規模, 成本才降得下來

說難聽一點, 新竹電動公車失敗代表的是台灣的失敗(技術,市場,政府), 不是電動車的失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