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修正囉: [企業新聞]四大日系機車業者4/4宣布確實要朝換電方向研擬未來發展了


小客5509 wrote:
是的, 本田才是二...(恕刪)


其他報導, 有些差別囉---

【コンソーシアム創設のきっかけと今後】
遅かれ早かれ、今後二輪車の電動化は避けられない中で、4メーカーが個社で開発を進めた場合、以前起こった家庭用ビデオレコーダーの規格争いのような事態を招きかねないという懸念があった。利用者のことを第一に考えた場合、あらかじめ規格を揃えておく必要があると考えた。同時に、特に中国や台湾における電動コミューター普及の勢いに危機感を抱いたというのも正直なところ

所以中國限摩造成的電瓶車現象還有台灣的ggr風潮讓日系業者有危機感囉

こうした背景のもと、2018年12月頃から準備を進め、4社の合意がとれてコンソーシアム創設に至った。今後は、4メーカー各社のエキスパートや、時にはバッテリーメーカーの技術者を含めて協議しつつ開発を進めていくとみられる。

這聯盟成立準備最早時間點去年12月, 未來除了四業者的專家外還會納入電池業者如松下或東芝(?)參與討論


【対象車は】

日本国内向けで、原付一種/二種の位置付けになるコミューターを検討している。現状では、自動二輪車向けは視野に入れていない。

また、電動バイクの航続距離問題と、バッテリーステーション(仮)の設置にまつわる様々な問題を考えると、使用条件が掴みやすい宅配バイク使用企業へのBtoBからスタートさせていくことになりそうだということだった。

除了以125cc以內為主, 125cc以上的不考慮外, 因考量電動機車續航距離以及設置電站的多種問題, 鎖定目標打算從容易掌握使用條件的運送快遞機車也就是B2B著手

*日本四大業者似乎也看到民用機車數量縮減而欲轉化電動機車的使用狀況評估跟相應的電站設置利用頻率與難度等因素, 只好先鎖定商用需求或許較易成功,

只是不太清楚日本商用快遞物流機車算是大宗還是? 所看到的統計似乎持有數以民用為主?!(或是商用包括在內?) 假如日本商用需求的機車數量亦屬少數, 雖轉為換電系統可能較快達標, 但這部份有需要動到四大共同處理? 因共同規格擬好後, 或許一家日系有企圖話就能想辦法吃下(只是日業者應該還是很講究商業倫常)


編集部所感

一般ユーザーが電動コミューターを日常的に使えるには時間がかかりそうだが、新聞・郵便バイクをはじめ、電動バイクを使った宅配業者を見る日はそう遠くないのかもしれない。メーカーという壁を越えて開発される”日本の技術力”に期待せずにはいられない。

連報導方都認為民用換電二輪系統還需要一點時間, 但當宅配派報與郵局等轉化為換電二輪時民用應該不遠了
換電那麼方便 而且把充電時間和風險留給專業的控管 怎麼看都是消費者便利 真的想不出充電派的優勢有多大
應該只是單純的想反對gogoro而已
黑洞兄 wrote:
換電那麼方便 而且...(恕刪)
ftogt wrote:
本田應該會是GOGORO最大的難題

多數車廠為了節省開發資源
都會選擇策略性的合作

但本田是業界中的怪咖....
簡單說就是
本田會提供別人技術
像光陽.三陽.印度HERO
但卻很不喜歡用其他人的技術(印象中是沒用過)
這點非常明顯

不管是四輪還是二輪.以及飛機
技術研發方面都是自己主導的
現行販售的產品幾乎沒有跟人合作開發.....
都是自主開發的
連汽車變速箱都是自產自銷)


讚,整篇只有你的想法是對的。
技術是最重要的,HONDA不可能用別人技術,其它3大也差不多。
所以我說這次4大天王出來,對光陽,三陽都是最大利多。
CLA45 AMG wrote:
讚,整篇只有你的想...(恕刪)


別再搞笑了, 利多?

四大業者合作的規格就會無償給國內油車業者使用打造如同日本般的換電體系? 日本業者眼中只有他們自己

若這樣好康, 遠的不說, 本田的mobile power pack技術怎不直接先下放給光陽三陽呢?
 
當年光陽成立kymco後, 本田就開始警覺逐步讓出股份說穿視光陽為對手, 到現在本田在台二輪部有跟光陽扯上任何一點合作關係??! 要腦補好歹也多幾分事證再來看有無關聯吧,賓士貴公子! 還有人家報導如影片裏主要都是拿ggr當樣板, 可從來沒有看到光陽的ionex還是其他電動車當指標耶

還是你想表達的利多是當看到四大合作, 也會促成光陽三陽"強強結盟"

難喔! 都想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這二家合作的可能性?!!



小客5509 wrote:
別再搞笑了, 利多...(恕刪)


別再搞笑惹,到時你就知道4大聯手會對目前的電動車市場造成多大的破壞力了,豬羊變色由此開始。

我預估四大天王加上國外經銷保養點多多與專長造車成本管制極佳的兩陽,將會是次戰役笑到最後的贏家,我預估從不會出錯的。拭目以待。
我也覺的日本人都是自爽先,其他國家的業者要用,抱歉,授權金來談一下....
CLA45 AMG wrote:
別再搞笑惹,到時你...(恕刪)

CLA45 AMG wrote:
我預估四大天王加上國外經銷保養點多多與專長造車成本管制極佳的兩陽,將會是次戰役笑到最後的贏家...(恕刪)

小塊的磚頭都不想砸腳了,國外給的大塊磚怎可能砸的下去?
CLA45 AMG wrote:我預估四大天王加上國外經銷保養點多多與專長造車成本管制極佳的兩陽,將會是次戰役笑到最後的贏家,我預估從不會出錯的。拭目以待。


轉性囉? 愈像反串說法, 也算唐吉柯徳啦

成本管制極佳結果不把優惠下放給消費者, 畢竟賣電動機車(第一天?)就要賺錢這可是其中一家名言, many ev拿個油車殼就來改果真成本管制極佳呀!

只怕等到日系業者n年實驗成功到願意下放給二陽談妥轉換, 本國機車主力市場大概也被對手聯軍吃差不多剩下不到一半囉(二陽的油車)

還有國外經銷保養多多的二陽不就等於是日系業者對手了嗎? 日系機車早就不以國內市場銷量為主力, 賺錢大多來自海外市場,

這樣就粉矛盾了, 咱要是日系業者想到移轉共同換電規格技術給二陽可能會與咱在海外形成競爭, 要嘛不考慮, 要嘛學電子業般技術授權金+限定推廣區域+抽成, 比方強制要求每個月叫二陽把海外銷售數量報表提供給四大業者聯盟, 按數量抽權利金, 賣得少抽的高, 賣得多抽少點, 還有熱門有潛力區域市場不准賣, 以免影響我日系業者佈局, 這樣最好二陽還能享有成本管制佳的優勢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