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envie@gmail.com wrote:當初光頭公司的馬達就是他還沒加入光頭公司就在研發的東西了.然後現在他離開了設計了一個新馬達,光頭就開始在找他的麻煩說馬達是他公司的技術. 你是阿松的秘書嗎?整棟樓你最了解內幕啊如果是早就研發的東西隨便拿出加入狗肉前的手稿證明如果還有自己名義申請的專利更好
孩子的爹~ wrote:自己換工作跳槽~順便(恕刪) 我也覺得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在這裡,尤其是當你握有一個品牌底下重要技術資源,結果把整套都搬走賣到敵營陣下,對於很多品牌來說都是一種傷害,Gogoro希望走的一直是獨樹一格的態度,走在電動機車市場的最前頭,此一時不比一時,大家都搶著發展,誰握有關鍵技術對於發展都是一項利器,今天假設底下員工出走,順便帶走一大批團隊人員,對於原公司本來就應該基於保護品牌、保護公司其他員工,而提出相關對應作法,就像蘋果接下來i13的相關要角,如果今天突然投靠他營,又突然在i13發表前推出一項跟i13相近得產品,對於蘋果來說何嘗不是一大傷害,同理這次的事件也是如此
快樂上學去 wrote:公司有管理上的問題?(恕刪) 狗肉也不是告的樣樣順利, 管理上的競業基本上沒落罪, 但侵犯狗肉營業秘密檢方查證後起訴, 人都會講對自己有利的話,FB那各方討論:那位林先生漏掉很多事沒有說清楚,當初光頭會希望提供整套系統是因為要讓願意使用換電的車廠可以快速進入,否則馬達、MCU、ECU車廠都要重新開發,而且馬達、電機、電裝,這些部份是一般傳統車廠最弱的部份,如果要自己來至少二年起跳,有可能這麼快會有車廠用狗肉的換電系統嗎? 提供整套系統給車廠,車廠只要專注在原本油車的部份就可以了,中長期車廠再使用自己開發的馬達、MCU、ECU等。 我認為光頭的作法是很正確。因為目的要讓傳統車廠第一次進入換電的門檻降低,這樣這些傳統車廠才會願意用啊。馬達、MCU、ECU、DC box這些用狗肉的,其他都是車廠可以用自己的零件啊。上面這四個module都是跟換電有直接和間接關系的module. 那來的強制用整套? 上面任何一個零件傳統車廠要自己開發都要很久的時間。因為都是有相關系的module不無道理, 換角度想, 讓其他業者自力開發除耗時外, 還要與睿能的系統界接, 要是連接不順這責任該算在誰身上? 是其他業者開發的總成不夠成熟還是講成睿能刁難不肯? 站在每一個體考量上大家定有各自立場林先生根本...,跳槽被告了開始扯一些有的沒的理由博同情,當初新聞都說了剛開始加入PBGN聯盟的宏佳騰和三葉都是直接委託GOGORO設計製造這樣能省下開發成本和製造時間搶攻上市時間,你要加入車廠自行開發整體設計上市時間要拖幾年? 真以為把油車引擎拿掉插上電池就能動喔?單純就發現挖了一堆機密和員工去給三陽後發現也是個扶不起的...現在趕快回來投誠,這幾年要是三陽電車有成功,看他會不會說的那麼悲情把自己看的太偉大,把自己的關鍵馬達放大在看,重點是"電"這才是關鍵,馬達早就玩爛了,要時速150以上的馬達都做的出來,問題續航能多久,車子本身的電源管理和換電站管理,他挖去三陽也不肯花錢下去做覺得Gogoro從頭到尾都是不斷在證明自己的公司做能源>>沒人鳥你>>所以做車子證明自己做換電>>別人笑你充電才是王道>>所以蓋一堆換電站證明自己有車有能源>>還是沒人加盟>>賣整套系統降低門檻吸引加盟意願證明自己是對的然後呢...然後成功了被說壟斷,笑死台灣人天性無法跟外國人一樣注重合作,看到有錢人不是有動力要變成跟他一樣或跟他合作搭順風車,而是要想辦法鬥垮他,這樣的民族思維下能出一個台G已經是台灣奇蹟了....
Caltren wrote:講的好像只有技術是競爭力產品設計規劃、營運模型設計及建置、系統整合、市場調查開發、募資能力原來都不是競爭力啊... 說技術是競爭力的是你啊你是不是中文邏輯不太好啊?自己腦補不是啥好現象
小客5509 wrote:狗肉也不是告的樣樣順(恕刪) 剛好你這篇FB文剛好替我前面的文章做證明睿能提告的時間點, 恰好就是湛積陸續增加資本額之後無非就是陸光頭開始害怕了否則睿能一間"這麼大"的公司會害怕一個小小馬達工程師?正如你文章所說, 馬達早就玩爛了更證明陸光頭的醉翁之意就是不在林先生的馬達技術而且文章還說對了一件事=>"他挖去三陽也不肯花錢下去做"那三陽出錢給湛積了, 陸光頭還能不怕嗎~~~?就算技術不足要馬達要電控都可以找老外啊~~對岸電動車用的還不是有用老外的馬達日本四大車廠合作的也只是電池電池公規定出來了, 其它大家自己做自己的中華一間本來做汽車的, 都能自己搞一台電動機車了其它廠想搞會搞不出來??山葉日本母公司是日本聯盟的一員說穿了人家根本就不急當初會請睿能全部OEM, 還不是因為某些原因, 譬如政治上的讓他們不得不急著要先把電動車搞出來需要你睿能"放下身段"把門檻降低.....??真是呵呵呵
braved wrote:光頭的作風,就是典型...(恕刪) 典型的靠綠能噱頭,實際幹的就是壟斷,有沒有發現台灣電車市場已被光頭掐著了,技術也沒在進步。那位光頭是外國人,在這只是好圈錢,公司註冊地也是外國,假在地品牌也根本沒在關心綠能環保,續航力還是糟糕的少。說是能源公司,實際上賣堅持整套公版架構車,騙補助,掐住其他廠商無法創新,就算有能研發更好系統的廠商,也會因系統普及率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