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 wrote:啟動放大絕救援模式...(恕刪) 沒有什麼大絕。你買的那台光陽電動機車,光陽早年是混日資,錢給日本人賺走,後來日資撤,光陽自己賺,賺到台灣人的錢,後來光陽把從台灣人身上賺的錢搬去東南亞投資作東南亞生意,也就是這樣了。這種商業模式也都是很正常的,你就不用鑽牛角尖了。
erc wrote:買車的人當然不在乎。在乎的人當然不會去買。你陳述了半天,結論是一句廢話?gogoro現在都是哪些人去買的,這答案很清楚呀,騎在路上,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豪無疑意。 你想買也沒用阿,你那根本還不是服務區域,所以你買光陽嘛。倒是你看的哪裡清楚了我不理解,你那沒什麼機會看到。喜歡就買,不喜歡就別買,又沒人逼你,你是自由的。話說光陽也不是沒有跟GOGORO合作的機會,你們光陽柯總都去參觀過啦。好啦,言盡於此,等你以後多多了解之後可能就會比較客觀了。有不懂再問。
obov wrote:....你買的那台光陽電動機車...(恕刪) 喲,去翻資料囉。我發的那篇沉滿深的,沒有集團造冊沒那麼容易翻到。你只花了5分鐘的時間,給你鼓鼓掌。我還買了一輛Yamaha,那個日資身份更重,家裏兩輛車都是進口貨,手機拿LG,球鞋穿nike…好了,把我弄黑了,然後gogoro故意繞到境外投資的原因就白了。嘿嘿嘿,成功!這爛招好像在哪裏看過…XD
Gogoro五年內的財務應該沒什麼可談可看之處,反正就是入不敷出持續燒錢,倒是要看的是市場佔有率這個數字的變化。Gogoro進入市場的時間可謂神準,才上市不到一年就遇到Tesla Model3上市訂單已經超過23萬台。據Elon Musk說Gigafactory(超大型電池工廠)可以降低電池成本3成。雖然在2014年宣布這項計畫時一堆分析師看笑話,能在2020年前賣出電25萬台就偷笑了。現在呢?電池成本大降Gogoro絕對是受益者,因為他跟車主的合約裡面並沒有降低月租費這項但書。國內那幾隻羊應該有點警覺性,量變產生質變,不要最後只會抗議國家圖利特定人,棄傳統產業於不顧。
2006年,台灣特斯拉第一次成立,2010年解散。距離2006年的十年後,今年,台灣特斯拉再次成立,這次不是投資台灣了,是要來賣車了。第一次台灣特斯拉成立時,看上的是台灣在世界上完整密集的供應鏈實力。當年台灣特斯拉解散,台灣電動車產業鏈喪失了一次先機,除了少數特定人額手稱慶之外,知道這個訊息的人無不惋惜。所幸台灣廠商還是有不少憑著實力搶下特斯拉的訂單,成為特斯拉的供應商,這與當年特斯拉來台灣企圖投資設廠的過程,有不可分的因果關係。不過,現在韓國的電動車產業鏈虎視眈眈,非常積極的搶單,電動車供應鏈大戰早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尹光頭有錢,海內外都有錢的很,他這些海內外的錢要投資電動車、能源,他有自由意志可以投資去世界上任何國家。對台灣人,台灣的電動機車供應鏈廠商而言,尹光頭這些錢與其去投資在其他國家,不如把這些錢拿來投資在台灣,在台灣設廠生產製造,整合電動機車產業的完整供應鏈,使台灣的廠商之間整合度提升後,未來可望整廠、整供應鏈、整解決方案輸出,用高度的整合力與實力佈局全球。有注意台灣自行車產業的人,應該對A-TEAM不陌生,A-TEAM的成效如何有目共睹,台廠單打獨鬥,不如結合起來去打群架!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5587.html可惜當年"外商"特斯拉被弄跑了,不再在台灣投資設廠,否則台灣在全球電動車產業的地位不會只有如此。
感謝大家的踴躍回覆,看到現在有一點蠻不解的,就是GOGORO公司是尹老闆的嗎? 我以為他只是其中之一的投資人而已另外我覺得公司成立初期燒錢沒甚麼不好,只不過覺得把錢燒在研發或售後服務上,可能獲得的效益較大
小Pe wrote:感謝大家的踴躍回覆...(恕刪) 尹先生目前是gogoro最大股東,沒有他投資,Horace再有才氣也是無用武之地另外以睿能的第一號產品,gogoro這輛車的創新度,及整個換電系統的完成度來說個人相當相信這家公司在過去默默耕耘的數年間,已經投資了很多成本在研發上了至於售後服務其實也是有口碑的,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已經成立了12個服務據點目前也已經上線了147個換電站,範圍涵蓋基隆至竹南,提供gogoro的車主換電繼續奔馳上路而第13個據點中壢站,據聞也在最近(更新:已確定於4/23週六)就會上線服務gogoro的車主們當然這家公司絕對還不完美,有些事情或許需要更多時間去培養,去累積但是以一個四歲多的公司來說,我覺得睿能已經交出了相當亮眼的成績不知您是否認同
bigandy.gm wrote:尹先生目前是gogoro...(恕刪) 其實GOGORO推出用換電站模式、獨特的車體設計及手機操作等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最終公司能永續經營,除了業務、研發之外,財務方面也要控制得宜,因此這也是我發這篇文的原因。總之希望GOGORO能持續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