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能最大誤區是: 用新創產業的腦袋去經營自以為新創產業

魯拉拉拉 worte:
睿能一直把自己包裝成...(恕刪)


有本事叫三陽賣得比gogoro好,我就信你
不然也只是自我安慰的屁話,是不?
看著狗肉越來越大也能這樣黑,狗肉真的很成功 ,照某網站講的,換避震換把手就算人體工學亂捧一通
魯拉拉拉 wrote: 你認為快遞業算不算傳產?
睿能的大數據讓他們知道每個站的電池情形,像你說的,只是協助管理,知道電池該怎麼去調整,這種大數據有價值嗎?
我現在的公司一年要出兩千多個貨櫃,而且有淡旺季,物流部累積多年的經驗,對每天貨櫃進場,離場,出貨平台人員最精簡,替公司省了很多錢,也連帶創造利潤,這套規劃系統有價值嗎? 

我舉個例子,像是臉書,或是大陸的淘寶,他們蒐集用戶的瀏覽紀錄和習慣後,精準的推送廣告,這就是有價值的大數據,有價值的大數據在於可以複製,平移來獲利,如果今天睿能能利用電池的情形或是紀錄每個車主的移動路徑,來製造出商機,那這就是有價值的大數據,但是目前有嗎? 就是一套自己的電池管理大數據,自爽,狗迷自嗨

換電系統的算法你能自行搜一下嗎? 不然也貢獻一下你的算法吧?
因為你看到別人的算法就知道換電系統必倒了


原來哥用回收箱來類舉 然後講一個運輸系統自滿 好屌 一張嘴想飛天遁地真的沒什麼 但比喻的能力 哥實在不足 很接近國中生的天馬行空 但想像力實在太差
我不用去撞地板,現在的GOGORO本來就是用賣車利潤稱換電系統,

因為持續建置,所以還沒能看到賺錢的一天,

你不要學韓國瑜好嗎? 要指出我鬼扯的地方你就直接指出來,

不要在那邊假裝自己很厲害,結果只是講幹話。

另外我跟你說,傳統產業的生產線,投入一條線3年左右回本,

睿能的前期研發資金全都燒光了,那些燒掉的錢何時能夠回本呢?

我只能說最近的新創產業都是用錢來搶舊的產業市場,什麼Uber、電商、外賣,

老早就有的東西,只是投入更多錢來補貼,就能稱為新創產業了。

Dr.Corgi worte:
我引言你
是怕你幾年後看到自己的文章,去撞牆然後把文章刪了
所以幫你留下來,讓你多看幾次、多撞幾次

您自己說好了
要不要我回文指出你鬼扯荒謬的地方?
但我怕你羞的去撞地板.......
狗黑們可不可以口徑一致一點?
一下子說睿能賺很大,
資費根本是盤子價,
一下子說睿能虧錢虧很大,
資費不足以支付換電站的開銷,
到底睿能現在是賺錢還是虧錢?
aronyang wrote:
我是路人,沒有機車,...(恕刪)
別誤會了,這位不是靠美色或血統,是靠講笑話的能力。
魯拉拉拉 wrote:
你認為快遞業算不算傳...(恕刪)

傳統產業也很強啊。賣眼鏡的毛利可以有60%以上,比電子業的5%高出10倍。你說是傳統產業又如何。
你的算法比其他人奇葩,你假設場地是地主無償提供,維護人員都是義工,電力來源是偷接電....是嗎?
給你另外兩位神人的算法:
----------------------------------------------------------------------------------------------------------
2顆電池=35000km,
總使用時間(月)= 35000/630 = 55.55555555555555個月(4.6年)
可得總月租 = 799 x 55.55555555555555= 44388.9
電池成本 = 9600 x 2 = 19200
充電費用 = 1.374 x 1.8 x 500 x 2 = 2473.2
每組電池每月可得 = (44388.9- 19200- 2473.2) /55.56= 408.88...
-------------------------------------------------------------------------------------------------------------
他這個算法是直接算出每組電池在近5年內,每個月的所得,是比較簡單易懂的算法
個人也認同狗肉電池壽命在近5年
像你說的三主機,共11組電池每月可得408.8x11=4496
這4496元要支付主機的攤提,場地費,維護人工費,根本遠遠不夠,,虧一屁股
--------------------------------------------------------------------------------------------------------------
另外一位:
月收入
499(元)*20萬台車=9,980萬

月支出
換電站租金(站點若是3組的會更便宜)
5,000(元) *1,500(站) 約750萬

電費(每公里40W,時速是80以上的)
315(公里)*40(W)*20(萬台車)/1,000(KW) * 4(度/元)=1,080萬
人力

換電站維運人力估100人
100(人) *5萬= 500萬

  10%的備用量,20萬台車22萬組電池
每組電池充放電算1000次好了
22萬組電池總共是2.2億次
  315公里/60公里換一次,每月換6次
20萬台*6次約120萬次
120萬/2.2億約0.5%
電池淘換,每月汰換0.5%,1年汰換6%
20萬台車總供44萬顆電池 44萬顆*0.5%*2.5(萬元)=5,500萬

換電站折舊
30萬*1500(站)/60(月)=750萬/月

20萬台車
     9980萬 
     -750萬(月租金)
     -750萬(折舊)
     -1,080萬(月電費)
     -500萬(月人力)
     -5,500萬(月電池淘換) 
     =1,400萬
-----------------------------------------------------------------------------------------------------------
這是cyt神人算出來的,可惜這個算法是建立在電池從天上掉下來,或是從土裡種出來的
實際還有電池成本:
22萬組電池*2萬/60(月)=7333.3萬
真正應該是1400萬-7333.3萬=虧5933萬!
而且在深入的看這個公式,不管車主20萬,30萬,50萬,100萬,公式都是呈現等比成長,賣越多,虧更多

cyt本人堅持車價已經包含電池成本,如果不這樣說,,換電是巨虧。


換電站建設成本大概一站100萬台幣(曾經看過的,主機加周圍建設,忘了來源)
一站平均有三個主機,每個主機四組電池(一組兩顆)每站會少一組來作為交換用

目前1211站(已啟用)供給目前18萬車主,一站可以滿足148位車主
平均養一個車主的建站成本是6756元

根據Bloomberg 鋰離子電池的成本統計 (電池包組,不是電池芯)


以 2016年 時每kWh的電池是288美元

Gogoro電池一顆1,374Wh
一台車用一組,但是要加入換電站內的電池

以平均的三主機一站,22顆額外電池配給148位車主
一位車主分配使用2.14顆電池,也就是2940Wh
成本846美金,約26450台幣

26450台幣 加上 每位車主換電站成本 6756台幣
等於需要從每位車主上賺33206才能回本

月租平均499(應該稍高於這個數字)
一年算6000元,需要五年半可以回本

以gogoro曾經說過的一顆電池根據他們統計至少可以使用5年以上,可以到6年
以這個數據計算可以回本的,但不太能賺錢

但是他們在初期就有說,使用年限退役的電池不是壞了
是衰退到達只剩80%容量,依然能使用只是不夠騎乘

因此退役電池芯可以拿來做為儲能系統(或廉價電池)販賣
(目前還沒成品,因為還沒到年限)
類似Tesla powepack的廉價版,這就可能讓這電池再繼續創造能賺錢的價值

=== 以下另外計算 ===

如果以 2018年 的電池包成本
176美金來計算,每位車主的成本是517.4美金
也就是16168台幣,加上換電站成本是22924台幣

那麼4年可以回本,並且以電池使用週期可以再賺2年
並且加上退役後的儲能附加價值

這裡的車主基本上是指定訂閱人數
畢竟車不是重點,原本的車主賣了也只是等於移轉到下一個車主


加上政府有補助計畫(新聞請查一下,總之一站補助30萬,光陽、中華也有)
並且電池組價格依然在逐年大幅下降,gogoro每年賣車也都是比歷年總和更多
也就是目前一直處於總電池的一半都是今年的低價格狀態

以及同站點現在有A,B,甚至C基座減少周圍設施成本
每站建設成本下降,加上新電池減少換電頻率
每站可滿足的車主數又可以上升

就我自己的極簡計算,同車主只要年份足夠應該可以賺錢
而且回本年數愈來愈低,加上如果電池可以更有效率生產

但是在2017撒下去的300站還沒賺錢時
已經又投資蓋到1200站了(恕刪)
我老闆? 國王車業乾我屁事?

giogio6899 worte:
睿能有沒有賺錢乾你屁...(恕刪)
特斯拉的技術優勢會持續下降,特斯拉以後的唯一優勢將是廣布的超級充電站
這不是我說的,是其他分析師說的

像中華ie125的決勝點就是在以後的快充站是否夠密集,只要快充點夠多,搭配在家充,,以後能推出更有競爭力的車種,中華電動機車還是有機會一搏的;若中華真的下定決心,加快快充站的建置步伐,在電動汽車還沒銜接上前,讓這些廣布的充電站先給機車用,等中華的電動汽車上市後,廣布的充電站就會是中華的優勢。
個人想法啦,中華的快充站應該要是汽車機車共用才是

睿能的換電站密布對於銷售來說是很有說服力的,但是問題是換電站的成本太高,架越多虧越多,賣車利潤都要貼進去補,但是目前對手已經出招,睿能也沒法大幅漲月租費
應該這麼說,換電真的很方便,但是想要使用換電的話,月租費不可能這麼便宜,就這麼簡單

特助還有第三種,權勢滔天的那種,你可能要多看看104,你就會發現有些特助的薪水超乎你想像的高

aronyang worte:
我是路人,沒有機車,更沒有Gogoro....
不過,看到有人把換電站比喻為舊衣回收箱...如此沒有技術成份,真是驚為天人
看起來特斯拉應該也沒什麼技術成份,到現在都賺不了錢,搞個一大堆超充還得讓人免費使用才有吸引力,只能靠募資存活,真是個廢物...
Google也沒什麼,GoogleMap的路況就跟路上的回收三輪車的技術成份差不多,三輪車晃久了當然知道哪裡塞車是吧

看樓裡有人說這位天人的職位是特助,不知是哪家公司的特助? 這公司值得瞻仰上饗
特助通常有兩種,一種賣美色,一種靠血統,這位天人是哪一種?(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